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8篇
  免费   1933篇
  国内免费   3023篇
测绘学   1157篇
大气科学   1262篇
地球物理   1668篇
地质学   5461篇
海洋学   1748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751篇
自然地理   103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613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胜章  夏日元  刘莉  唐建生  梁彬 《地质学报》2016,90(9):2490-2501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岩溶发育带,并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的测井响应与岩溶成因组合指标体系。测井响应指标包括自然伽玛、电阻率、井径等;岩溶成因指标包括地下水径流方式、岩溶作用类型、充填特征和岩溶个体形态等。根据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标准,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表层岩溶带以大中型溶蚀孔洞为主,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半充填(或未充填)时测井表现为低伽玛,低电阻;垂向渗滤溶蚀带以高角度溶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特征,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径流溶蚀带多发育大型溶洞,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潜流溶蚀带岩溶弱发育,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  相似文献   
192.
针对现有不动产单元编码存在空间位置信息模糊的问题,以寻求更加直接反映空间位置的不动产编码为目标,在对现有不动产单元编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eoSOT网格编码的不动产单元模型、编码方法,以及该模型与空间位置信息转换方案。试验证明,基于GeoSOT的不动产单元编码更加直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3.
李彬  辛晓洲  张海龙  胡继超 《遥感学报》2016,20(6):1435-1445
高分辨率数据中云高度的差异性突显,特别是边缘处高度在云阴影识别和地表辐射估算等方面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热红外数据获取云高度分辨率较低、缺乏细部差异性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将对应的热红外和可见光数据进行特征点配准,再将基于热红外数据计算的云高度重采样至高分辨率,然后以基于欧式距离变换的围线搜索方法及距离加权将热红外云边缘高度匹配至对应的可见光图像,最后根据云阴影的相似度匹配方法确定真实云高度。结果表明,算法在遵循热红外云高信息分布变化规律的同时,可以得到较准确的高分辨率云边缘高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热红外技术获取云高在分辨率上的局限,扩展了其在云高反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在完成雕像三维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CG动画软件ZBrush完成模型后期贴图的制作,实现了CG动画和传统三维建模的结合,最终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Geomagic和3ds Max主流贴图软件对于不规则模型可能出现的贴图接缝问题,并指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三维建模及古物重建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5.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of BeiDou constellation: method comparison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hines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s in official service as a regional constellation with five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 satellites, five inclined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IGSO) satellites and four medium earth orbit (MEO) satellites. There are mainly two methods for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of the BeiDou constellation found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One is the independent single-system method, where only BeiDou observations are used without help from other GNSS systems. The other is the two-step GPS-assisted method where in the first step, GPS data are used to resolve some common parameters, such as station coordinates, receiver clocks and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n introduced as known quantities in BeiDou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step. We conduct a thorough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bservations from the BeiDou experimental tracking stations and the IGS Multi-GNSS Experiment network from January 1 to March 31, 2013, are processed with the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Data Analyst (PANDA)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BeiDou IGSO and MEO satellites, the two-step GPS-assist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independent single-system method in both internal orbit overlap precision and external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validation. For BeiDou GEO satellites, the two methods show close performances.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s estimated from the first method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estimated from GP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in the second method, with differences of several millimeters. Satellite clock estimates from the two methods show similar performances when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eiDou on board clocks.  相似文献   
196.
甘肃永靖黑方台4·29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4月29日上午,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滑坡高频发区的党川村罗家坡同一斜坡处连续发生了2次大规模黄土滑坡,总体积约65×10~4m~3,最大滑距630 m,摧毁14户居民房屋和3家工厂.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取样试验、1∶500地形测量、滑坡影像、视频等资料分析,对灌溉引发的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滑动过程、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第1次滑坡经过近2 a变形过程,整体突然失稳,高速远程滑动;第2次滑坡变形时间仅3 h,分块逐步滑动,滑动历时长而过程复杂,总体为低速远程滑动.高陡的地形和强度低、水敏感性强的土体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黄土台塬区长期农业灌溉是引发因素,大量水体入渗形成了20余米厚的饱和软弱基座,使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斜坡失稳滑动.黄土滑坡高速远程滑动的主要原因是滑坡剪出口位置高,滑动势能大,释放条件好,剪出口下部陡坡段为主要加速段;前方有开阔的滑动空间且有一定坡度、平缓的滑道;滑体底部饱和软弱黏性土在滑道上持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液化等低摩阻效应,是远程滑动的润滑剂.同时,两次滑体间还存在冲击加速和能量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姚美娟  陈建平  王翔  徐彬 《岩石学报》2016,32(1):119-126
撞击坑是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的重要构造形态,占据了月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撞击坑的直径差别很大,从几微米到数百千米,其退化程度与形成年代具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撞击坑直径大小及其演化规律,需采用量化分级方法对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进行定量分级和统计分析。本文在月表撞击坑数据库LU60645GT和Lunar_Impact_Crater_Database(2011)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中撞击坑的直径、深度和年代信息,利用最优分割分级法对撞击坑直径进行定量化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综合分析撞击坑几何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撞击坑形态特征的演化与年代有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级别、相同地体下,撞击坑形成的年代越早,其形态特征的精细结构退化程度越明显,只保留了大体的几何形状;而在不同级别、相同地体、相同年代下的撞击坑形态特征则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坑物质也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98.
玲珑金矿属于以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其矿脉受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控制。区内脉群发育,175号脉群是玲珑金矿的主要大型金矿脉群之一。文章通过总结175号脉群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矿体赋存规律、矿石类型等;阐述了175号脉群深部成矿规律,并根据见矿工程利用地质块段法预测175号脉群11—101勘探线范围-800 m标高以下(332+333)金矿石量192.44×10~4 t,金金属量8.5t。  相似文献   
199.
李英玉  赵坚  吕辉  陈斌 《水科学进展》2016,27(3):423-429
为揭示低温水影响下的河岸带潜流层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利用野外水温水位实时监测试验,研究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不同季节、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性,并利用水温资料计算获得地下水流速。结果表明:河岸带潜流层温度场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现出"上暖下冷"和 "上冷下暖"的温度分层现象;通过对温度示踪方法的4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到Hatch相位法计算的地下水流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2014年12月15—31日时段内流速大小为1.03×10-4~7.96×10-4m/s,在空间上,断面深度增加,地下水流速降低,且不同深度流速曲线接近平行。  相似文献   
200.
王劲松  叶宇星  徐行  等 《江苏地质》2016,40(2):326-330
分析了直线型KSS31M(SN035)海洋重力仪短期负漂移现象的原因、采取的处理措施和经验总结,认为在减震措施不足的情况下,重力仪长期经受震动,而频繁的搬动会使重力仪弹性系统中的金属弹簧产生较大的弹性疲劳,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由此可能导致月漂移超标;陀螺稳定平台轴因承受震动磨损较严重,轴承间隙变大,导致安装在平台之上的重力传感器经过抛物线测试之后不能完全垂直指向地心,重力在水平方向存在一个微小的分量,最终导致重力读数偏小,即短期负漂移;重力基点环境的变化等对漂移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搬动重力仪后将仪器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恒温后再开机,密切监测一段时间,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