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1416篇
测绘学   575篇
大气科学   599篇
地球物理   878篇
地质学   2554篇
海洋学   611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地物波谱特性是利用遥感进行建模反演和地物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基础,波谱数据库对于提高遥感应用水平有重要作用。为规范和丰富中国波谱数据库并促进其在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性基础专项,建立了“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在数据规范编制、波谱数据采集实验与整编入库、地物波谱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示范初步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波谱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规范方面,建立完善了测绘地物波谱与配套非波谱数据收集与汇总标准、测绘地物波谱和配套非波谱参数测试技术规范、测绘地物波谱库地物分类编码规范。依照项目制定的数据规范标准,对现有波谱数据进行了整编和入库,共计整编数据1.4万余条;组织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典型地物波谱采集实验以及相应配套参数测量实验,主要试验类型包括典型地物波谱测量试验、定点时间序列测量试验、多尺度测量试验、全波段测量试验、参数控制测量试验和无人机观测试验等,共计获取地物波谱1.7万余条。特别是在华北和东北进行了全波段观测试验(可见光—近红外波(0.35—2.5 μm)、红外波段(3—15 μm)、微波波段(Ka、K、X、C、L波段)),获取冰雪、土壤、植被冠层、人工目标的全波段数据。为方便波谱数据的应用和共享,项目建设了包含3万余条数据的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GOSPEL)及数据共享平台。依据地物波谱数据的类型和应用需求,形成了全波段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多角度光谱反射率数据集、多尺度典型地物反射率数据集、长时间系列波谱数据集等共25个特色数据集。基于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进行了地物分类、遥感机理模拟、遥感定量反演、遥感产品验证等方面的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92.
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EC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持续低温事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中准双周振荡为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此次低温事件之所以达到寒潮级别,是由于天气尺度变化与10~20 d气温准双周振荡处于相同的降温变化过程中。准双周尺度的冷中心与天气尺度冷中心均从中高纬度向低纬地区传播,并在我国南方汇合,从而引起持续性的低温。通过诊断温度局地变化方程发现,此次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项和绝热变化项是近地层局地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天气尺度气温变化与10~20 d低频振荡对持续降温都有较大贡献,天气尺度降温略大于低频降温。  相似文献   
193.
干旱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不同尺度下物种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典型干旱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生境(土质山坡,石质山坡)的植物群落在不同取样几度下所测定的植物物种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了曲线拟合和分形维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从物种数随取样尺度的变化曲线(对数曲线)看(p〈0.01),土质山坡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曲线比较平滑,石质山坡(草本和灌丛混合群落)曲线较粗糙。两个样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变化的趋势不同。分形维数变化趋势表明,两个样地植物物种数随取样尺度(r)变化趋势的差别较大,土质山坡植物群落物种数空间变化异质性不大。可以找到合适的取样面积;石质山坡物种数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大,物种分布空间格局较复杂。在整个山坡范围内没有合适的取样面积。因此,建议在干旱山地石质山坡上进行植物群落研究时采用设置典型样方方法,同时尽量增加样方数量,使取样尽量代表整个山坡植被。  相似文献   
194.
The Fenghuangshan skarn-type Cu deposit, Tongling Ore Cluster, Anhu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ore-forming belt. To better understand magmat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ineralization, we investigated geochemical features, ore-forming fluids,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Xinwuli intrusion and the related Fenghuangshan Cu deposit. Lith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the Xinwuli quartz monzodiorite is formed by mixing magma derived from upper mantle alkaline basalt that has been contaminated by crust materials. C, H and O isotopes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fluids mainly come from the magma, with minor amounts of meteoric fluids involved at the late stage. S and Pb isotopic components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Molybdenite Re–Os isotopic dating yields Re–Os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39.1±2.4 Ma to 142.0±2.2 Ma, with an isochronal age of 141.1±1.4 M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quartz monzo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in the mining area. Dating analysis yields ages from 136.0±2.0 Ma to 143.0±2.4 Ma for the quartz monzodiorite (a weighted average of 139.4±1.2 Ma) and ages from 136.7±2.0 Ma to 145.3±2.4 Ma for granodiorite (a weighted average of 141.0±1.1 Ma).  相似文献   
195.
分别运用原始曲线分析法和归一化速率方法分析门源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3个地电阻率台站数据变化。从原始曲线来看,金银滩台EW道临震前2个月出现大幅突跳及保留年变形态的趋势下降(-3.3%);山丹台NS道趋势下降(-1.9%)、EW道趋势上升(3.1%);武威小西沟台NS道趋势下降(-3.3%)、EW道趋势上升(2.8%),震后EW道趋势转平。而3个地电阻率台站归一化速率曲线在门源地震前均出现超过阈值的现象,但各自归一化速率形态存在差异。整点值突跳变化和日均值、月均值曲线加速变化、转折变化,尤其是上升至高值阶段出现的转折变化均可作为异常形态进行分析,以上变化不明显时需结合归一化速率方法提取异常。  相似文献   
196.
197.
本文以振动台试验方式研究了打包带加固对西藏典型单层混凝土砌块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结构平面布置、抗震设防及砌筑质量三个因素。选取3种西藏地区民居的经典户型制作了7个1∶3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模型分别为3个无打包带加固模型、3个有打包带加固模型以及1个加固一半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打包带加固墙体能明显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减轻墙体震损;无打包带加固但砌筑质量好的单层民居抗震能力较好,基本满足当地9度设防的要求;高烈度下平面布置不规则的结构容易因扭转作用而发生破坏,圈梁、构造柱也在高烈度下发挥较大作用。打包带加固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加固技术可在西藏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8.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之间成像机理不同、非线性光谱辐射畸变大以及灰度梯度差异明显等所导致的匹配困难问题,提出深度特征融合匹配算法(Feature Fusion Matching Algorithm, FFM)。(1)通过构建特征图金字塔网络提取影像深度特征,使用特征连接结构将语义丰富的高层特征与定位精确的低层特征互补融合,解决多源影像同名特征难以表征的问题并提高特征向量的定位精度;(2)对原始维度1/8的特征图进行交叉变换来融合自身邻域信息与待匹配影像特征信息,通过计算特征向量间的相似性得分得到初次匹配结果,针对特征稀疏区域,提出滑动窗口自适应得分阈值检测算法来提升匹配效果;(3)将匹配结果映射至亚像素级特征图,在小窗口内计算像素间的匹配概率分布期望值来检校优化匹配结果,提高匹配点对的准确性;(4)使用PROSAC算法对匹配结果进行提纯,有效剔除误匹配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确匹配点。试验选取6对多源遥感影像,将FFM同SuperPoint、SIFT、ContextDesc以及LoFTR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FM算法在匹配点正确率、匹配点均方根误差以及分布均匀度等方面远优于其他算法。将FFM匹...  相似文献   
199.
利用区域地物化资料,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东天山成矿带中黄山铜镍矿床、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对东天山西段进行了有色金属矿床找矿靶区预测.预测结果认为:色尔特能、铜花山-硫磺山、米什沟、马鞍桥、彩华沟是今后找寻大型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200.
基于速率与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理论框架,在热水条件下研究了角闪石断层泥的摩擦滑动性质并与闪长岩的另一种主要矿物斜长石的摩擦滑动性质进行了对比.摩擦实验是在三轴实验系统上完成,有效正应力200 MPa,孔隙压力30 MPa,并将加载速率在1.22 μm/s和 0.122 μm/s之间实施了切换.结果表明角闪石的摩擦系数均值为0.70±0.01,随着温度增加没有系统性的变化,整体低于斜长石的摩擦系数(0.75±0.01);计算与实验表明,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摩擦系数的体积分数加权平均值与闪长岩的摩擦系数基本一致;角闪石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0~614 ℃)显示速率强化(a-b>0),与斜长石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弱化(a-b<0)正好相反;角闪石的速率依赖性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无系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