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33篇
  免费   7304篇
  国内免费   11497篇
测绘学   5062篇
大气科学   4814篇
地球物理   6357篇
地质学   21036篇
海洋学   5697篇
天文学   603篇
综合类   2637篇
自然地理   4728篇
  2024年   415篇
  2023年   1004篇
  2022年   1915篇
  2021年   2427篇
  2020年   1951篇
  2019年   2230篇
  2018年   1973篇
  2017年   1960篇
  2016年   2071篇
  2015年   2296篇
  2014年   2232篇
  2013年   2622篇
  2012年   2886篇
  2011年   2737篇
  2010年   2739篇
  2009年   2570篇
  2008年   2594篇
  2007年   2372篇
  2006年   2295篇
  2005年   1880篇
  2004年   1396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1119篇
  2001年   1012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Quartz crystallinity index(QCI) was used to reflect the crystallisation of silica in the Late Ordovician Wufeng(WF)and Early Silurian Longmaxi(LM) Formation shale, as well as the airborne volcanic ash-derived silica in the Lucaogou Formation tuffaceous shale, to distinguish the two types of silica. The silica in different graptolite biozones exhibited different crystallisation. The WF2–3, LM1–4 graptolite biozones showed obviously lower QCI values than the LM5–9 graptolite biozones and the Lucaogou Formation samples. The graptolite organisms played the role of adsorption, fixation, and precipitation in silicon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in stratum. The biogenic origin caused the poorest quartz crystallisation in WF2–3 and LM1–4 graptolite biozones samples. The airborne volcanic ash-derived silica in the Lucaogou Formation tuffaceous shale exhibited relatively poor quartz crystallisation because of weaker diagenesis intensity. Generally, although the WF2–3 and LM1–4 graptolite biozones underwent strong diagenesis and contained a small amount of detrital quartz, the silica still exhibited lower QCI values than the airborne volcanic ash-derived silica in the Lucaogou Formation tuffaceous shale. The biogenic silica crystallisation was much poorer than that of the airborne volcanic ash-derived silica. QCI is an effective quantitative index to demonstrate the biogenic silica in the organic-rich and silica-rich shale.  相似文献   
952.
杨赞中  廖立兵 《地学前缘》2005,12(1):182-187
热处理脱除有机模板易导致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结构破坏,从而阻碍此类材料的实际应用。以孔道结构化合物(H3NCH2CH2NH3)3[(VO)4 (PO4 )2 (HPO4 )4 ](简称V2P3 en)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分析(DSC TG)、动态原位高温X 射线衍射(XRD)及多功能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气氛热处理过程中模板脱除及结构演化规律,重点探讨了钒氧化态的变化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随着有机模板的分解脱除,形成较强的还原环境,骨架中的部分钒被还原(V4+→V3+),使原有的配位环境([VⅣO5]三角双锥、[VⅣO6]畸变八面体)与钒的氧化态不符而导致结构重组。因此,钒氧化态的变化是影响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3.
塔里木河流域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宇  张小雷  雷军 《冰川冻土》2009,31(4):771-779
域次之,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协调性最低.将塔里木河流域42个城镇归为城市化超前型、同步协调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滞后型、低级磨合型等5种类型,其中大多数城镇仍处于城市化滞后型和低级磨合型.因此,需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关系,采取适当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54.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平面模型中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证明,弱凝胶调驱可大幅改善水驱油藏平面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周期性注入凝胶段塞能取得调剖作用和驱替效果,前段弱凝胶、中间水和后续弱凝胶可组成一个有机灵活整体,使水驱效率大幅提高,可维持调驱效果长效性.在试验基础上,针对埕岛油田北区CB6B块非均质突出,水驱矛盾突出问题,现场实施周期性弱凝胶调驱.实施后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含水下降,累增油量2.05×104 t,提高采油速度0.3%.  相似文献   
956.
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床为例,对青海省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建造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省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划分出有远景的五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957.
陕南铜厂铜矿床是"勉—略—宁"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铜矿床,通过黄铜矿等单矿物及矿区地质体的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1)黄铜矿以富Ni、Zn和贫Co为特征,与晚元古代郭家沟组细碧岩类似,较闪长岩和钠长岩不同;矿床中存在轻稀土富集和稀土配分模式相对平坦两类黄铜矿,岩体内外接触带黄铁矿Co/Ni值差异表明其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由矿区各地质体成矿元素背景可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应以细碧岩为主、闪长岩为辅。2)黄铜矿Eu负异常明显,其δEu值明显低于闪长岩和细碧岩,这与成矿过程中富挥发分流体所形成云英岩化、钠长石化造成的Eu亏损有关,且黄铜矿Y/Ho值与钠长岩较为相似,暗示铜矿化与钠质交代作用关系密切。3)黄铜矿Co、Ni含量一般大于黄铁矿几倍到几十倍,与矽卡岩、斑岩、火山-次火山热液及火山-喷气型铜矿中黄铜矿差异明显,而与铜镍硫化物型矿床中黄铜矿类似,这可能与成矿作用继承了富Ni源区有关。该矿床成矿模式为:海西期,伴随着勉略洋盆闭合俯冲-碰撞形成勉略宁地区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在区域变质流体与天水混合形成富碱和CO2的混合热液作用下,使地层——细碧岩和部分闪长岩中Cu等成矿物质大量析出,形成低温、低盐度成矿热液,沿矿区发育EW向与NE向两组韧性走滑断裂充填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58.
论述了淄川-博山一带的伊利石化高岭石粘土岩的区域地质概况及成矿地质条件,按自然分布结合地质情况,划分为3个成矿带,叙述了各成矿带分布及含矿层特征。以南坡矿区为例,详细论述了矿层赋存特征,矿体的规模、厚度及其质量,研究了矿石类型、化学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能指标,类比研究了加工技术性能,经简单水选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选矿指标,具有高效、低成本优势;结合有关研究,认为该类粘土岩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由高岭石粘土岩加钾水化转变而成。山东省该类矿床总体勘查程度低,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但优质粘土资源找矿难度大。  相似文献   
959.
最近NGTC实验室检测出多批次CVD合成钻石,这些CVD合成钻石均具有明显的鉴定特征,使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观察可见蓝色、橙红色荧光和蓝色磷光以及细密层状生长纹理,光致发光光谱中可见737 nm处的特征发光线.这些特征均与其生长结构及生长过程中进入钻石晶体中的杂质有关.笔者以最近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颗CVD合成钻石为例,使用高倍率显微技术对其层状结构的微细特征及其在钻石观测仪下的荧光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对比.结果显示,此样品与之前检测到的CVD合成钻石略有差异.此次检测到的样品在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TM)下观察具有较宽的层状生长分区,层与层之间的分界线十分明显且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可见到细微的生长特征.通过对样品特征的分析,了解了晶体生长过程中多阶段生长条件的变化,更直观的展现了CVD合成钻石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960.
Colloidal pyrite waste rocks (CPWR)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lloidal pyrite and siderite widely deposit in sulfide min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elt, China, especially in Tongling City, Anhui Province, China. In this paper, a fixed-bed colum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weathering and oxidation of CPWR and its role in immobilizing low-concentration Cu (10 mg L?1) under weakly acidic leach (pH = 5.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reakthrough capacity was around 14.0 mg Cu g?1 CPWR when Cu2+ breakthrough concentration was 0.5 mg L?1.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Cu and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 extraction of free iron in the used CPWR after the column breakthrough indicated that Cu removal by CPWR consisted of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oxidation of pyrite and dissolution of siderite in CPWR, ferrous 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of Cu on ferric (hydr)oxides. This study show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PWR as an effective 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Cu from acid mine drain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