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32篇 |
免费 | 11396篇 |
国内免费 | 63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72篇 |
大气科学 | 4005篇 |
地球物理 | 5237篇 |
地质学 | 17608篇 |
海洋学 | 4797篇 |
天文学 | 508篇 |
综合类 | 2250篇 |
自然地理 | 37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5篇 |
2024年 | 974篇 |
2023年 | 1061篇 |
2022年 | 1647篇 |
2021年 | 2028篇 |
2020年 | 1686篇 |
2019年 | 1855篇 |
2018年 | 1655篇 |
2017年 | 1639篇 |
2016年 | 1656篇 |
2015年 | 1901篇 |
2014年 | 1795篇 |
2013年 | 2148篇 |
2012年 | 2387篇 |
2011年 | 2195篇 |
2010年 | 2156篇 |
2009年 | 2082篇 |
2008年 | 2084篇 |
2007年 | 1894篇 |
2006年 | 1834篇 |
2005年 | 1535篇 |
2004年 | 1105篇 |
2003年 | 846篇 |
2002年 | 887篇 |
2001年 | 807篇 |
2000年 | 650篇 |
1999年 | 461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195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8篇 |
1957年 | 13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93.
Brittle failure is common in the Devonian to Permian rocks in the Northern Hastings Block (NHB) and is manifested by faults of different orientation and kinematic histories, but the timing of fault movement is not well defined. In this study, faults in the NHB were analysed with the map pattern of cross-cutting fault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time of movement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faults. We defined five episodes of faulting or fault reactivation that affected the NHB. The Yarras Fault System on the southwestern side of the NHB and the Parrabel Fault and related fault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NHB are the two major fault systems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ing and rotating the NHB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Faults on the eastern, northeastern and northern part of Parrabel Dome started and stopped moving after emplacement of the Hastings Block and before the intrusion of the Werrikimbe Triassic granitoids. We suggested that the movement on the major bounding faults is related to the accommodation of the NHB to the folding and cleavage development in the adjoining Nambucca Block,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iest part of the Hunter–Bowen Orogeny. Limited dextral movement on the extensions of the Taylors Arm Fault System caused minor displacem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NHB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Some small faults cut the Triassic granitoids or Triassic Lorne Basin sediments indicating tectonic activity continued post-Triassic. 相似文献
94.
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相似文献
95.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four seasons in the eastern Beibu Gulf from July 2006 to November 2007,to determine the ichthyoplankton composition,abundance,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mpacted on thei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The fish eggs and larvae were sorted from 303 zooplankton quantitative samples,in which at least 1 order,60 families,31 genera and 61 species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were identified.The species number was highest in summer whereas lowest in winter.With the most abundant fish egg (the average density was 2.41 ind./m 3),spring was the main spawning season,while the greatest mean density of fish larva was 1.35 ind./m 3 in summer.In the whole year around,fish eggs had the trends to aggregate in the nearshore of Guangxi coast,fish larvae were more abundant in the northern wa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fish eggs and larvae abundanc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Yield-Density model.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ichthyoplankton in eastern Beibu Gulf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l a concentration,an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Chl a were 19.4-21.7 C,31.8-33.1 and 1.5-4.8 mg/m 3,respectively.Additionally,the distribution of fish larvae could be effected by ocean currents in summer and autumn. 相似文献
96.
利用多环芳烃标准样品连续和穿插进样相结合的方式,检验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仪(GC-C-IRMS)测定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观察了测定过程中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出峰面积和分离程度是影响化合物δ13C平行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次实验,分析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多环芳烃各个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情况,包括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硅胶柱等净化过程,以及旋转蒸发和氮气吹扫等浓缩过程。实验表明,各前处理过程中样品内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均不明显,其中硅胶柱净化过程相比GPC过程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δ13C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仍未超过未处理标样δ13C值的2倍标准偏差范围。旋转蒸发和氮吹过程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δ13C影响程度相当,都位于未处理标样δ13C值1倍标准偏差以内的水平。 相似文献
97.
98.
杨智琴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26(1):117-121
山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论方法将地质灾害当作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研究,运用非线性动态组织系统模型、数据处理自组织模型、模糊信息优化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数据预处理模型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个方面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研究;选择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流域、大气降水等六个单要素的致灾概率和承灾体的四个指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建立符合山西实际情况的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该预警模型是动态的非线性自学模型,是一个"活"的模型,在近几年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中起到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