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7篇
  免费   1516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测绘学   1048篇
大气科学   825篇
地球物理   1207篇
地质学   3894篇
海洋学   133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96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者籍以能值和生态炯分析,将海洋生态内在价值补充到溢油损害评估中,并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分析了生态系统内在价值损害评估的特点。结果表明溢油生态内在价值损害大于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害,前者是后者的6.9倍;能值变化反映对资本积累的损害,生态炯更突出了溢油对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本评价是现有溢油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彻底、有效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保障,对海洋开发管理决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海水中重要的无机阴离子,在研究海洋生态变化、海洋循环作用过程与海洋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其测定方法较多,但缺少相应的测试方法。本文对测定海水中Cl,SO42–的离子色谱方法进行了优化,选用IonPacAS14碳酸盐选择性离子色谱柱,以3.5mmol/L Na2CO3+1 mmol/L NaHCO3为流动相,可消除海水样品中碳酸盐及其他阴离子的干扰。该方法对Cl检出限为0.29mg/L,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2,对SO42–检出限为0.42mg/L,线性相关系数r2=0.997 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5%~102%,Cl和SO42–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2%和4.18%。该方法简便、迅速、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批量海水样品中Cl<...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乌尔根铅锌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之一。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等矿物学证据证明,该矿床存在2期成矿作用。其中早期火山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普遍受应力作用的改造,并广泛被晚期形成的矿物交代,典型矿物是不含乳滴状黄铜矿的闪锌矿,具有高含量Fe、Mn和低含量Cu的特征;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占大多数,常交代早期形成的矿物并与其交生在一起,典型矿物是含固溶体乳滴黄铜矿的闪锌矿,并且具有中等含量Fe、Mn和高含量Cu的特征。在次火山热液期的晚阶段残余热液还形成了较为纯净的呈棕黄色-无色透明的纯净闪锌矿,具有高含量Zn,低含量Fe、Mn、Cu的特征。结合前人测定的研究区火山岩和矿石矿物定年结果以及火山岩主量元素组成数据,推测早期火山热液成矿与中基性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关系密切,而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属于满克头鄂博组的(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产物。隐爆角砾岩热液富含Cu元素且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是研究区寻找除铅锌之外其他矿种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4.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属性层组成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生态-地质环境劣变日趋严重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广泛开展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工作。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和选用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组成及其内涵,尚存在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问题。本文根据该理论方法创建时的宗旨和指导思想,详尽阐述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的组成、特性、内涵及选用等需要关注的要点,有助于我国北方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5.
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仅就2015年和2016年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特点和找矿方面的主要进展和动向作简要概括,着重介绍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在卤水型、硬岩型以及其他类型锂矿勘探方面的找矿进展以及一些锂矿找矿热点地区的进展情况,并结合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对中国的锂矿找矿与开发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找矿工作,为建设大型锂资源基地提供资源保障;在突出卤水型和硬岩型重点类型的同时也关注新类型锂矿的找矿,多型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着手研究锂的循环利用和作为能源金属的高端开发利用,为占领技术制高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闫晶晶  赵志丹  刘栋  王珍珍  唐演 《岩石学报》2017,33(8):2437-2453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西段许如错岩体的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许如错岩体寄主花岗岩年龄为155.1±0.7Ma,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同期(155.7±0.7Ma)形成。寄主花岗岩属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值(-16.6~-6.6)指示其可能来源于拉萨地块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作用。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锆石εHf(t)值(-8.9~-3.8)具有总体为负但明显高于寄主花岗岩εHf(t)值的特征,表明这些闪长质包体代表了幔源物质组成的加入。许如错晚侏罗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洋壳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引起幔源物质与中部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所产生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77.
试论南昌—莲塘一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质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昌——莲塘一带沉积环境、成土母质、土壤化学组分及酸碱性、土壤类型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指出区内土壤的成土母质存在一定的相近性,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表土中大部分元素的分布、分配是不均匀的,可将本区划分为“一高两低”三个环境地球化学区;同时查明了该区土壤环境现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区内土壤环境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城区污染重于郊区,菜地污染重于农田。最后提醒人们应广泛关注该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尽早采取有关举措,排除“化学定时炸弹”给人类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78.
罗利锐  刘志刚  闫怡冲 《岩土力学》2011,32(Z1):614-0618
总结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超前地质预报认识上的误区和各种探测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概念,阐述了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技术、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技术、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技术包含的内容。系统的工作步骤为,利用地质分析技术结论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标准对探测区段的围岩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地质复杂程度,制定与其对应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方案,并注意现场工作中动态控制的应用。以厦门海底隧道F3风化深槽为例,对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内容及工作步骤进行了应用。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发展方向。研究旨在完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使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能真正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9.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 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0.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