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7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2188篇
测绘学   860篇
大气科学   1720篇
地球物理   1667篇
地质学   3903篇
海洋学   1499篇
天文学   400篇
综合类   744篇
自然地理   103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福兴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377-3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2.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4科,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以杂食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tchygnah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5502、3828、2567和1109。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个体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香溪河鱼类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减少4种,外来鱼类增加3种。湖泊定居性种类持续增加,喜流水性种类减少,鱼类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动。2020—2021年香溪河鱼类组成与1987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29,与2012—2013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53,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  相似文献   
103.
综合分析黑潮、南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对马暖流、闽浙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季风和径流对中国近海影响的季节性差异,从而导致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生境地理位置随之进行季节性的变迁。本文选择差异甚大的夏、冬两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某泵闸基坑灌注桩围护位移及钢管支撑受力过程,对造成支护失稳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基坑设计及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支护失稳后抢险、围护补强、防渗加固及支撑体系补强等措施,同时对加固补强处置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及建议,为类似基坑顺利施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基于进化方向遗传算法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初始时刻要素场的变分同化问题是一个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利用进化方向遗传算法(EDGA)求解该最优化问题,并对理想初始场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7.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培养兼备专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人才,而双语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以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课程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特点,从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4个方面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提...  相似文献   
108.
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正常地震动态及危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柯龙生  林世敏 《台湾海峡》1994,13(2):190-197
本文从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应力场动态,能量释放方式,b值及震群特征6个方面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地震活动的正常动态及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化模式表现为区域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及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变化,即:(a)地震空间分布由分散转为集中,形成条带或空区;(b)断裂活动由多组转为单一,应力场趋向一致;(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09.
选取福建省2015年三维系统地闪资料,采用同期雷电定位系统(ADTD)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雷电流峰值记录仪数据对2套系统地闪探测效率和定位误差校验,同时结合IEEE工作组和电力行业推荐的概率公式对三维系统地闪雷电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套系统监测到全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趋势比较一致,在三明西南部地区及福州西部零星地区,三维系统地闪密度更低。(2)2套系统地闪频次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特征,但年变化中的10—12月,以及日变化中的09:00—12:00,三维系统监测到地闪频次更少。(3)三维系统地闪回击探测效率为40%,平均定位误差为2.75km。(4)在0~50kA区间,相比于负极性地闪,三维系统正极性地闪雷电流幅值分布更加集中,在26~84kA区间三维地闪雷电流幅值相比于IEEE推荐值和规程推荐值偏大。  相似文献   
110.
The south-western Chines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is famous for its omphacite-bearing blueschists and associated eclogite-facies metavolcanic rocks. Although numerous petrologic,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are available, structural data and interpretations are still rare.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structural data, including bulk geometry of structures and kinematic analyses, based on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along the Akyazhi, Keburt and Muzaert Rivers.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units, namely (1) a Southern Unit composed of weakly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rocks of Silurian age; (2) a Central HP/LT Unit composed of blueschist-eclogite-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derived from basalts, pelites and volcaniclastic rocks; (3) a Northern Unit, which consists of a Carboniferous magmatic arc developed upon an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c continental basement. Our structural analysis documents a polyphase deformation. The main event (D1) is reflected by Devonian to Carboniferous top-to-the northwest ductile shearing, coeval with HP/LT metamorphism. This is followed by north-directed thrusting (D2) of the Southern Unit over the Central HP/LT Unit, coeval with retrogression of the high-pressure rocks. A top-to-the-S (SE) deformation (D3) overprints the earliest events and is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Units. Lastly, Permian dextral ductile-brittle wrenching (D4) overprints the older flat-lying fabrics. D4 is conspicuous along the Nalati Fault that separates the Northern Unit from the Central HP/LT Unit. The absolute timing of these deformation events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available radiometric dating. The structural, metamorphic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integrated into a geodynamic model of the south-western Chinese Tianshan that emphasizes south-directed subduction of microcontinents located between Tarim and Jungg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