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2篇 |
免费 | 1112篇 |
国内免费 | 6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0篇 |
大气科学 | 522篇 |
地球物理 | 749篇 |
地质学 | 1911篇 |
海洋学 | 503篇 |
天文学 | 93篇 |
综合类 | 347篇 |
自然地理 | 2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73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278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52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77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Zhe Wang; Li-juan Wang; Jian-mei Shen; Zhen-long Nie; Ling-qun Meng; Le Cao; Shi-bo Wei; Xiang-feng Zeng 《China Geology》2021,4(3):421-432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s the third largest desert in China, covering an area of 50000 km2. It lies in Northwest China, where the arid and rainless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ving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250000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s and previous researche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properties of the groundwater 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of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Quaternary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by mean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hydro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tracin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groundwater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s mainly recharged through the infiltration of local precipitation and has poor renewability.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desert was calculated to be 1.8684×108 m3/a using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2)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has experienced four humid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 namely MIS 13-15, MIS 5, MIS 3, and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but the climate in the desert has shown a trend towards aridity overall.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detail, it has increased by about 2.5°C, with a higher rate in the south than in the north. Meanwhile,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has shown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 climate has shown a warming-drying trend in the past 50 years. (3) The lake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continuously shrank during 1973–2015. However, th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maintained a highly natural distribution during 2000–2016, with the vegetation cover has increased overall. Accordingly,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did not show any notable expansion in that period. This stud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the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It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2021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23.
陈秀德;贾小林;朱永兴;应俊俊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3):24-27
介绍了一种由GOP(GeodeticObservatoryPecny)机构研发的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的开源数据质量检测工具——Anubis[1,2] ,与传统质量检测工具相比,该工具不仅能对观测文件和导航文件进行质量检核与统计,还可以利用三频数据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3,4] ,实时钟跳探测与修复[5] ,多频多信号的多路径探测[6] ,以及更高精度的SPP等功能。此外,该工具还有强大的可视化绘图功能。本文介绍了Anubis工具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MGEX站数据的检测结果,验证了该工具的可行性以及其强大数据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24.
高铁列车运行时突发地震会对路基及轨道产生振动危害,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为此,文中建立轨道系统-弹塑性路基-地基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弹塑性路基和轨道在不同列车速度v(50、70、100、130 m·s-1)下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与列车共同作用下,路基和轨道的位移振幅主要受地震作用影响,而车速变化对路基位移幅值的作用较弱,对轨道的作用较强;地震发生时,列车以不同车速运行会对路基和轨道的频谱曲线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影响,其中在车速50 m·s-1时波动最为剧烈,且总体向高频移动,并出现多个振动主频,此时路基和轨道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单独移动荷载的2.3和1.3倍,路基及轨道加速度显著提高;地震作用下,列车的脱轨系数与横向位移在车速50 m·s-1时显著增大,超过列车安全运行的标准;推测车速50 m·s-1(180 km·h-1)为列车脱轨的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25.
震后快速确定地震烈度影响场是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在震后获得地震三要素、获得强震仪器烈度和取得地震现场资料这3种场景下连续开展地震烈度影响场的判定与修正工作。初始获得地震三要素之后,采用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地震烈度影响场的初步判定;获得仪器地震烈度之后,利用空间插值对初步判定的地震烈度影响场进行修正;取得地震现场调查资料之后,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仪器地震烈度与余震分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震烈度影响场修正。从而在震后12 h内,针对破坏性大地震提供较为科学准确的地震影响场判识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以2013年中国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为震例,进行了分时段的地震烈度影响场计算和修正,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烈度进行对比分析,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对马达加斯加地质演化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监测,结合已有水文资料对Mahajanga盆地岩溶的水文效应开展研究.受地质结构、岩性等条件的控制,Mahajanga盆地东部演化形成绵延近300 km的岩溶槽,在西南部则形成面积达12000 km2的岩溶台地.岩溶槽和岩溶台地的岩溶发育均以水平方向为主,垂直方向发育较浅,岩溶形态则呈现出明显的均等溶蚀特征.盆地东部岩溶槽拦截了大部分来自高原的河流,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汇流区,同时,特殊的地质结构也演化形成独特的地下\"汇流\"系统.岩溶槽区内平缓的河床比降、复杂的河流网络、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洼地、分布广泛的松散堆积层以及面积广阔的地下岩溶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水循环调节库,对水文过程将产生较大的\"滞流\"效应.盆地西南部的岩溶台地面积广,规模大,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储水\"水库\",对地表径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7.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28.
叠加地球化学场表现为各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差函数具有双重套合结构。拟合实验交差函数是分解叠加地球化学场的关键。本文依据地球化学场自相关与自相似的内在联系,提出用多标度分形谐方法拟合具有二级套合结构的实验交差函数。 相似文献
29.
1997年9月23日~10月8日,在甘肃省安西—敦煌地区用Y11B航空物探(电/磁)综合站和GPS导航定位进行了地下水勘查试生产工作。用均匀大地模型,结合已知的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了淡水区、过渡类型水区、咸水区和苦水区及泉水湖。所推断的水质和土壤含盐量与大的水文地质单元和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都吻合得很好,且细节更为清楚。对差异较大的地方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0.
恰达地区的二叠系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分布于唐巴勒蛇绿岩带东侧、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6.6±8.1) Ma,MSWD=7.7(93%置信度),时代属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属亚碱性系列,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95%~6.39%)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N=3.49~14.66)且分馏较好((La/Sm)N值均大于1.00(1.68~3.51)),重稀土分馏较差((Gd/Yb)N=1.38~2.56)。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8~1.15)。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相对亏损,Zr、Hf轻微富集的特征。综合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及火山岩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的形成背景以板内大陆环境为主,兼有部分弧火山岩的特征,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期后的区域伸展背景下,火山岩的岛弧特征是对碰撞前混染弧组分的继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