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1篇 |
免费 | 1232篇 |
国内免费 | 6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8篇 |
大气科学 | 531篇 |
地球物理 | 768篇 |
地质学 | 1989篇 |
海洋学 | 434篇 |
天文学 | 134篇 |
综合类 | 335篇 |
自然地理 | 3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25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36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38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60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81.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相似文献
982.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降水都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松花江流域降水以27~30年周期为主,辽河流域降水周期比松花江流域略长,大概为35~38年左右。根据降水自身演变规律及自回归方法预测的结果,估计未来5~10年,松花江流域仍将处于少雨期,辽河流域少雨期维持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 相似文献
983.
公路建设对甘南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国道G213线的工程建设特点,分析了G213线改扩建工程对甘南州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建设施工期对沿线植被的负面影响较剧烈,局部土壤环境受到较大扰动,被扰动的土体侵蚀类型主要是水蚀,扰动后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为68866.7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3 060.5 t。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虚假回波在强对流天气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几次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中三体散射长钉、二次回波旁瓣回波等虚假回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上述虚假回波在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图像上的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雷达探测和识别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87.
针对规划公示信息的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利用本体思想解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构建有向图为框架的信息重构模型;设计模型要素的关系数据结构,实现基于图遍历的信息检索与语义表达算法。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2006~2020年)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8.
989.
王爱学;尚晓东;张红梅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2):21-25
侧扫声呐成图环境复杂,噪声突出,图像明暗强度与海床底质和地形相关,采用SFS方法开展2D侧扫声呐图像的3D微地形恢复工作,需解决海床声波反射模型和SFS数值算法优选两个问题。结合侧扫声呐成图机理和声能方程,构建了漫反射回波提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性、信噪比、信息熵等参数构建了SFS数值算法反演性能的评价体系;最后采用实测声呐图像开展了4种典型SFS数值算法的微地形反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数值算法,Zheng&Chellappa最小化算法不仅能有效地挖掘二维图像中的三维信息,而且具备较好的抗噪能力,更适合于侧扫声呐图像的三维微地形反演。 相似文献
990.
蓝藻的暴发通常是藻类之间竞争的结果,了解环境中蓝藻与其它藻类的竞争特点和生存策略对揭示藻华暴发的机制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营养竞争为例,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细胞密度、胞内C、N、P、S四种主要元素含量以及培养基中总氮(TN)、总磷(TP)的消耗,研究不同营养等级(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以及单独N、P限制下两种藻在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行为。结果表明:(1)在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条件时,单独培养下的两种藻生物量与营养丰富程度呈正相关;(2)共培养条件下,在高营养水平时铜绿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营养水平时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3)胞内C、N、P、S的测定发现,随着营养水平的下降,两种藻胞内N、P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C、S并未呈现显著变化;(4)N限制时,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及最大比增长率μmax均大于小球藻;P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小于小球藻,而最大比增长率μmax大于小球藻。综合分析,同一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竞争优势的先决因子是N,小球藻是P。因此,从营养竞争与生物适应力角度考虑,降低水体中富余的N或适当提高P的浓度可让小球藻获得竞争优势,对限制单一物种的形成具有平衡作用,可作为防治藻华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