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7篇
  免费   1125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测绘学   836篇
大气科学   577篇
地球物理   948篇
地质学   3478篇
海洋学   991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371篇
自然地理   64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681.
中国东部季风区春季气候的变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375个测站1961—2006年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春季的气候变暖特征。结果表明:季风区春季增温显著,近46 a增温率为0.25℃/(10 a)。从1989年开始增温,1996年有一次显著突变。以38°N为界,气温变化的稳定性是南部高于北部。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增温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根据EOF分析,该区春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型、江南江北相反型、中原型3种常见分布模态。根据REOF又进一步将该区春季气温异常细分为中部、南部、北部3个区。全区性的前10个偏暖年,全部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准4年和22年的周期,气温的转折北部比中、南部早,但北部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转为下降;北部区和中部区分别在1981、1997年发生了突变,南部突变不明显;蒙古高压是影响春季气温的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高压强度从1980年代后期以来有明显减弱趋势,造成入侵东部的偏北冷空气减弱,是春季气候变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82.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everal approaches to remapping and combining multiple-radar reflectivity fields onto a unified 3D Cartesian grid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s,and analyzed systematic ob servation differences among multiple radars.The remapping approaches were evaluated by inspecting the spatial consistency of the reflectivity fields 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 sections on the equidistant line of radars,and the intensity change of 1-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polation.The com bining approaches were evaluated by continuity exam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remapping schemes,the vertical interpolation with nearest neighbor on the range-azimuth plane is the most reasonable scheme that provides consecutive reflectivity fields and retains th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raw data;for multiple-radar data mosaics,the distance-exponential-weighted mean scheme provides spatially consistent reflectivity mosaics.The mosaics call mitigate various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adar beam geometry such as the cone of silence.  相似文献   
683.
大连沙尘天气及预报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煜  曲晓波  隋洪起  黄振 《气象》2008,34(11):54-61
通过对位于东北亚沙尘暴天气下游的大连近7年的沙尘天气统计分析,以及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预报模型分析,揭示出大连地区沙尘的主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大连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变化趋势同全国基本一致;沙尘天气的源地有4个,有三条影响路径.沙尘影响时,平均相对湿度都较低,以西北风为主.西北路径是影响大连地区产生沙尘天气最多的路径.在北路系统影响下,有三种天气类型;西路系统和西北路系统也分别有三种和四种天气类型.大连的沙尘天气预报着眼点首先要关注其上游的起沙情况,然后结合三路影响系统的预报模型进行分析;三路影响系统有不同的起沙关注区和不同的天气系统位置和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684.
Four landfalling typhoon cases in 2005 were selected for a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with the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GRAPES) model.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ncluding the predictions of typhoon track, landfall tim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etc., are presented and the sources of errors are analyzed. The 24-hour distance forecast error of the typhoon center by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about 131 km, while the 48-hour error is 252 km. The model was relatively more skilful at forecasts of landfall time and locations than those of intensity at landfall. On average, the 24-hour forecasts were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48-hour ones. An analysis of data impacts indicates that the assimilation of un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is ess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odel simulation. The model could also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model resolution to simulate the mesoscale and fine scale systems and by improving methods of terrain refinement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685.
2003年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30—70d天低频振荡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3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低频振荡的联系。结果显示,主周期为30~70d的低频振荡对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低频涡旋在江淮地区降水期的对流层高、低层呈负、正配置,具有斜压结构,利于降水发生;850hPa上正涡度系统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北传和西传特征;存在于西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及其以东地区的低频波列(P—J)的活动过程影响了我国2003年江淮低频强降水的形成;整层低频水汽通量显示来自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季风对水汽输送的贡献较显著,且2003年江淮地区30-70d时间尺度上降水的水汽来源为南海而非孟加拉湾或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686.
687.
吴仕军  刘垚  夏敏 《贵州地质》2023,40(3):296-301, 263
本文以新场河水库滑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勘查、探明滑坡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场河水库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土体压缩特性和固结原理,参照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对滑坡稳定性及未来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具备顺层地质条件的库岸斜坡,在库水位升降和降雨联合作用下,即使没有很好的临空滑移条件,斜坡体也会产生蠕滑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与坡体组成物质的压缩性有关。分析研究可为同类水库滑坡防治及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8.
山阳色河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SHRIMP U Pb年代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涛  王宗起  闫臻  闫全人  张英利  向忠金 《地质学报》2009,83(11):1657-1666
山阳色河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泥盆纪地层中,并与泥盆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其SiO_2含量介于71%~77%之间、高碱(K_2O+Na_2O=7.43%~8.50%),低CaO(0.25%~2.81%),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A/CNK的平均值为<1.05,属弱过铝质岩石;较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_N=4.23],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11),富集Rb、Th、K、La和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和Ti元素为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泥盆纪地层中的花岗岩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与色河二长花岗岩具有形似性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ⅡU-Pb定年获得花岗岩与花岗岩砾石形成时代相一致,分别为709±5Ma和700±11Ma.山阳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标志着新元古代在东秦岭地区表现为造山后伸展拉张阶段,从而为东秦岭造山带从元古代到古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换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89.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超基性岩体是金的主要矿源层,成岩物质具幔源特点,金成矿过程与早期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及后期构造热液蚀变作用有关,成矿流体为混合岩浆热液,晚期中酸性岩浆水是引起超基性岩蚀变变质的主要流体成分,金矿化过程中的硫是多期次、多来源.初步认为该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成矿可分为两期,即晋宁晚期-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以后者为主,其主成矿期对应于区域上的后碰撞造山过程,陆内挤压造山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超基性岩体的褪化蚀变、F_1~(45)断裂的长期活动及与其大角度相交的上、下盘次级断裂、裂隙系统与灯影组白云岩是煎茶岭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结合该区找矿实践,认为F_1~(45)断裂带、Au-Ag-As-Hg-B等组合化探异常和蚀变白云岩为其重要的找矿标志.煎茶岭地区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这对于指导该地区进一步勘查并取得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0.
罗布泊全新世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泊西湖属开阔湖盆,上世纪30年代其面积达1900km2,但湖心剖面粒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粒度组成与一般开阔湖盆有着显著的不同:沉积物常具黄色与灰色互层结构,层理清晰,黄色层的粒度组成中常含较多粗颗粒砂,灰与黄色层的混合样是以粉砂黏土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中、细砂,甚至粗砂。根据与风成砂和尘暴沉积的粒度组成对比,可知这种沉积特征与现代尘暴沉积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表明风尘是罗布泊沉积的重要物源,并可据此来恢复10000a以来本区尘暴作用的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