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29篇 |
免费 | 1480篇 |
国内免费 | 24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1篇 |
大气科学 | 1202篇 |
地球物理 | 1364篇 |
地质学 | 4141篇 |
海洋学 | 1371篇 |
天文学 | 186篇 |
综合类 | 580篇 |
自然地理 | 8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415篇 |
2021年 | 491篇 |
2020年 | 429篇 |
2019年 | 490篇 |
2018年 | 461篇 |
2017年 | 450篇 |
2016年 | 451篇 |
2015年 | 469篇 |
2014年 | 461篇 |
2013年 | 510篇 |
2012年 | 604篇 |
2011年 | 574篇 |
2010年 | 614篇 |
2009年 | 541篇 |
2008年 | 541篇 |
2007年 | 514篇 |
2006年 | 511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262篇 |
2002年 | 234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短期基坑沉降监测中,由于数据量少且呈非线性变化,沉降模型很难准确建立。灰色GM(1,1)对数据少、趋势性强、波动小的数据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不能模拟复杂的非线性函数;BP神经网络可以对非线性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通过将GM(1,1)与BP神经网络组合,并优化网络部分的学习率、权值和阈值等,建立一种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对非线性数据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预测精度更高等优点。通过某基坑沉降监测分析,验证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适合短期建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2.
43.
44.
对于多站点架设获取的地面三维扫描点云数据进行空间坐标体系的统一配准处理,是实现地表三维模型构建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地面三维扫描点云数据的配准精度问题,结合试验仪器在数据采集扫描设置中的不同模式,分别设计实施了基于一定扫描重叠度的独立站点采集匹配模式,基于站点GPS坐标控制的采集匹配模式,以及基于全站仪实测站点坐标的后视法采集匹配模式等3种试验方案,开展了针对不同扫描方案下所获取点云数据的配准处理方法解析与精度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应用于具有条带状试验测区的点云数据采集与数据配准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立站点数据采集匹配模式,后两种数据采集模式,即采用基于仪器GPS站点坐标的扫描匹配方案和基于全站仪站点坐标的后视法方案,由于克服了与全局坐标系转换困难和对标靶的依赖等问题,而具有较高的数据采集与匹配效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研究试验成果可为同类型仪器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外业数据采集和点云配准提供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同ENSO现象相关联的日长亚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日长亚季节近50天和近120天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振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事件发生之前,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加强,进入ENSO时期,逐渐减弱,成为ENSO产生的先兆之一,同时,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显著增强80年代,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明显发生了两次周期分岔分岔的一种趋势经历了一个周期延长的过程,收敛于ENSO时期增强的近120天周期变化,该过程不仅与ENSO现象相关联而且可能受到近10年波动的调制作用.同时证实了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激发机制主要是同频段的大气环流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GF-2卫星影像正射校正及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分析GF-2卫星正射校正方法的选择以及不同配准误差下对GF-2卫星影像自动分类结果的影响;最后介绍GF-2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中的初步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正射校正时,当校正精度要求控制在RMS2时,控制点数量选择范围在85~95间较为合理,且控制点数在90个时,RMS值最小;经有理函数模型与卫片模型比较后,卫片模型校正精度较高;以目视判读为主时,实践中建议使用三次卷积重采样法输出结果最好;波段模拟配准误差试验中,配准误差与各地类面积变化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森林面积监测时,配准误差应小于0.3个像元。此研究可为新型国产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重要工作之一。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和12个影响因子,将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的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耕地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级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和级别发生了很大变化,整理后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的土地比整理前分别增加了7.20%,11.95%和0.65%,四级、五级则分别减少了15.65%和4.16%,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291倍。 相似文献
48.
49.
针对传统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只能估算高密度覆盖的绿色光合植被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可进行绿色光合植被、非绿色光合植被和裸地覆盖度估算的方法,选取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10年和2016年的LandsatTM/OLI影像,通过构建NDVI-DFI特征空间提取端元特征值,运用像元三分模型估算,并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结果和实地采样估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像元三分模型估算与实际情况相符,且精度较好。2016年博州地区植被覆盖度较2010年增长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像元三分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光合/非光合植被覆盖度,提高遥感获取植被信息的能力,为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介绍一种带缓和曲线的特大桥桥墩在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计算及桥墩放样方法 ,以及Leica全站仪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