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81.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朱拉扎嘎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首次找到的大型金矿床 ,其独特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规模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文章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综述 ,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对矿床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并与国内外典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朱拉扎嘎金矿的容矿围岩为中元古界朱拉扎嘎毛道组浅变质碎屑岩 ,但是矿区内外大量产出的海西期侵入岩和金矿的主成矿年龄 [(2 75± 6 )Ma]等证据表明 ,朱拉扎嘎金矿的形成与海西晚期的构造_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期金在中元古代海盆地中预富集 ,之后 ,晚期地层中的金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再次富集成矿。因此 ,朱拉扎嘎金矿床属于沉积_改造型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782.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铜(金)和金矿床钕、锶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自古白乃庙地区产出有白乃庙铜(金)矿床(南、北矿带)、白乃庙金矿床和徐尼乌苏金矿化带,是华北陆台北缘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测定和解释了上述三个矿床的钕、锶和铅同位素比值和变化特征。研究认为:白乃庙铜(金)矿床南、北矿带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和形皮过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南矿带条带状、块状硫化物矿石的形成作用始于1130×10 ̄6a前的基性火山喷发活动。相比之下,北矿带细脉浸染状和脉状铜-钼-金矿石与加里东期(440×10 ̄6a)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和结晶分异密切相关。白乃庙金矿床和徐尼乌苏金矿化带是岩浆热液、大气降水混合,并且对基底岩层或绿片岩围岩进行淋滤、萃取的结果。白乃庙地区铜(金)矿床和金矿床(点)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的厘定,对于了解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中南段金属成矿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3.
吐鲁番地区地震活动与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吐鲁番地区 1 90 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像以及收集到的部分震源机制资料和1 999年 1月 30日托克逊 5.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地震活动存在较明显的平静与活跃交替活动现象 ,两个活跃时段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具有集中分布特征。中强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位显示出北东向分布 ,说明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区域应力场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4.
喀拉沙特金矿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2个金矿体和1个金矿化体,I号金矿体产状25。<84。,长80m,水平厚度0.12~2.40m,倾向延深111.40m。品位1.63×10“~2.98×10-^6,平均品位1.62×10一^6。Ⅱ号金矿体产状168。么82。,长80m,水平厚度0.80~1.02m,平均厚度0.91m,倾向延深115.27m,品位1.72X10一^6~4.44×10一^6,平均品位2.83X10一^6。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一变质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85.
张中浩  聂甜甜  高阳  谈晟荟  高峻 《地理科学》2022,42(11):1923-1931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突变级数法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6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测度和定性评价,分析了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时空跃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市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大部分城市处于较不安全和较安全水平区间,总体生态安全水平不高。② 长三角城市群中部和东南部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空间结构稳定性更好;南通市具有最大的空间依赖性,而上海市表现出最小的空间依赖性;LISA(Local Indications of Spatial Association)时间路径移动方向的分析则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在生态安全演变上体现出较强的空间整合性。③ Moran’s Ι 的空间凝聚度 $ {K}_{t} $=0.698,即不发生类型跃迁的概率为69.8%,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存在一定的格局变动但自身相对位置不易发生改变。探讨区域生态安全的协同增长机制,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问题的诊断与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86.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孙晓猛  聂泽同 《现代地质》1994,8(3):241-245,T001
本文报导了滇西北德钦县拱卡、拖顶等地晚古生代放射虫、、非有孔虫类化石新资料。提出当前用古生物法确定蛇绿岩套形成时代及蛇绿混杂岩定位时代应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化石资料,将金沙江蛇绿岩套的形成时代厘定为二叠纪,蛇绿混杂岩的就位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据此将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分为裂谷阶段、洋盆阶段和闭合阶段。其中,金沙江洋盆阶段较短暂,蛇绿岩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华夏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787.
内蒙古别鲁乌图晚古生代火山岩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别鲁乌图火山-沉积岩系主要由变质砂屑岩、凝灰质板岩、安山岩和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玄武岩组成,成岩环境为大陆边缘裂陷盆地。9件安山岩和玄武岩全岩样品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为275±5.2Ma(2δ),I_Nd=0.512143±30(2δ)和ε_Nd(t)=-2.7±2.2(2δ),这一年龄值代表了别鲁乌图组镁铁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玄武岩和安山岩岩浆起源于REE富集的地幔源并且受到了陆壳物质混染。钠长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熔岩的ε_Nd(275Ma)值变化范围为-6.3--5.4,明显低于安山岩和玄武岩,结合其它地质证据,我们认为:它们是大陆壳岩石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8.

低饱和度油藏中存在明显可动水,明确低饱和度油藏的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低饱和度油藏特征的关键。利用原油性质、荧光薄片、铸体薄片及试油试采资料等对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的微观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玛西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为轻质原油,原油组分主要有油质和胶质—沥青质两种类型,而三叠系百口泉组原油组分主要为油质组分,八道湾组一段原油组分具有“高含量胶质—沥青质、低含量油质”的特征。2)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结构较差,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和微裂缝,其中原生粒间孔为大孔,次生粒内溶孔为小孔,原生粒间孔对于储集物性的贡献占主导地位。3)玛西斜坡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储层中原生粒间孔富含油质,发育微裂隙的粒内溶孔也富含油质,而次生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富含胶质和沥青质。4)八道湾组一段低饱和度油藏经历了早期充注、晚期调整的过程,早期充注在大孔中的油质组分由于分子链小而逸散,而大分子链的胶质和沥青质在小孔的粒内溶孔和晶间孔中富集,形成了高含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结论认为:高含量胶质和沥青质加剧了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为八道湾组一段的油藏成藏调整提供了侧向封堵条件,被胶质和沥青质影响的小孔中存在共存水,随着油藏的开发,大孔中的轻质油和小孔中的共存水一起被开采出来,表现出油水同出的生产特征。

  相似文献   
789.
回顾了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的观测与应用情况。介绍在观测仪器的研制、改进和观测方法研究以及有关激光测月资料的归算与应用方面所作过的工作。根据既有的条件,就今后若干年内可能进行的几项工作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90.
根据已建立的坚固体孕震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和对比研究,得出坚固体模型应用能密度相对均匀分层模型的增量变化图象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孕震模型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弱体部位的应变能水平总体高于坚固体的,断层部位的应变能密度也比较低,随着外荷载的增大,软弱体首先发生屈服变形和“能量饱和”应变能密度增加速度减小,坚固体出同服变形和“能量饱和”的现象较弱体晚,加载后期其能量积累速度比软弱体的快,断层部位应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