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800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378篇
海洋学   40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应及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建设和路网的扩展影响着道路周边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和功能,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从道路建设和道路网络本身的多尺度特征和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入手,在分析了道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道路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和道路的生态安全,指出道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恢复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合适尺度,并对道路工程的景观恢复途径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2.
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庆市南岸区1996—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及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等因素是南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3.
安徽省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今世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居环境的建设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重点领域之一.笔者选取安徽省13个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建立了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分析,将13个城市分为4个类型,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74.
针对罕遇地震中弹塑性杆件塑性变形而耗能的现象,探讨了在双薄壁高墩连续刚构桥中设置弹塑性连接梁的减震方案。分别计算了是否设置弹塑性连接梁的两个桥式,比较了在大震作用下墩柱的弯矩、剪力、位移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若设置连接梁,墩柱弯矩幅值在强震中下降幅度较大,剪力有所增加而位移幅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75.
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7个酸雨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4个站时间序列1991~2006年,3个站时间序列2005~2006年),分析了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强度和降水电导率,并讨论了酸雨成因及其影响。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以龙风山最高,加格达齐和虎林次之,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漠河最低;秋季酸雨强度以龙凤山最强,其次是虎林和漠河,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加格达齐较低。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哈尔滨和龙凤山高于历史同期,佳木斯和嫩江低于历史同期。总体上大气环境较好,污染程度略轻。  相似文献   
976.
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分析了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其长期变化.结果表明,从1900年到2005年,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6.818×1018J减少到6.594×1018J,减小了3.3%,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8.658×101J减小到.63×101J,减小了11.4%.分析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地磁场能量的变化表明,地壳(A层)、上地幔(B层)、转换带(C层)、下地幔D′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在减小,但是下地幔"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却在快速增加.磁能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更清楚地显示出磁能增加和减小的分界面在r=3840km处.上述结果表明,地核和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在趋势性减小的同时,也在进行重新分配.进一步分析表明,下地幔D"层磁能快速增长,主要是由高阶磁多极子的增强引起的.在地磁场倒转前,偶极矩减小而多极性相对增强在能量分布上的表现就是磁能向下地幔底部(特别是D"层)集中.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对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在1999年旅游淡旺季的两次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对保护区内地而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BOD5以及地下水水质中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指标有较大影响,其中大肠菌群在第二次监测中均已接近国家Ⅱ类水标准。保护区内环境噪声、空气质量及地面上、地下水水质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指标如SO2、NOx、TSP等还在第一次基础上有所改善。同时本文建议在今后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建立长期的环境监测点;建立综合系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考核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深化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和资金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978.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开县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埋深3000-4500m,地温在100℃左右,天然气中H2S含量为12%-17%。这些H2S为飞仙关组气藏附近的硬石膏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成。与TSR有关的硬石膏,H2S,S^0和FeS2的δ^24S分别为+30.4‰, 12.9‰, 19.1‰和+19.4‰,交代硬石膏的方解石的δ^13C为-7.26‰,δ^18O为-6.41‰,其内所含两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9-151℃。这些高含硫气藏的天然气和储层沥青的热演化程度比其他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的更高。该区飞仙关组最大埋藏温度超过180℃,但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大于104℃地温的埋藏时间小于20Ma,故气藏H2S含量低于20%。  相似文献   
979.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成因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育了大量湖相叠层石,主要存在于新近纪中新世地层中。柴西地区的叠层石形态各异,成因各具特点,而且部分叠层石与现代叠层石完全不同而是更类似于前寒武时期的对应物,根据国内外叠层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成因分类标准,柴西地区主要发育了骨架、凝集和细粒叠层石。对应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其成因也各不相同,细粒叠层石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钙化作用和生物膜上过饱和碳酸盐等物质以及微生物的引发的沉淀作用;凝集型叠层石的形成主要与原核生物和真核藻类共同发挥粘附作用有关;骨架型叠层石的形成主要是真核藻类等的钙化与原地碳酸盐的沉淀综合作用的结果。柴达木盆地频繁变化的湖相水体条件和周围的构造运动是叠层石形态多样,成因各异的主要外部和环境因素。对各类叠层石的深入细致研究将对沉积学和环境学的研究提供宝贯的现代对应物。  相似文献   
980.
冰雪地球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永云  闻新宇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1226-1233
在大约6~7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时期,地球是否曾经被冰雪完全覆盖而成为了一个“冰雪地球”?如果是,什么诱发了这种全球性的冰川期?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融化?新元古代时期的极端气候变化对其后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古地质、古生物和古气候学界在最近几年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激烈争论。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地球在新元古代时期确实经历了数次地球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冰川期,但地球是否被完全冰封还需要更充分的古地质和古生物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利用气候模式对各种可能的外部强迫的模拟试验表明“冰雪地球”是很难形成的,并且,如果地球进入完全被冰封的状态,它将是难以被融化的;关于新元古代时期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起的作用存在2种观点,一种认为气候变化导致了原始生命的基因突变并诱发了寒武纪生命爆发,另一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生态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