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70篇 |
免费 | 17859篇 |
国内免费 | 429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95篇 |
大气科学 | 20994篇 |
地球物理 | 12078篇 |
地质学 | 33913篇 |
海洋学 | 16058篇 |
天文学 | 716篇 |
综合类 | 4201篇 |
自然地理 | 2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328篇 |
2022年 | 506篇 |
2021年 | 790篇 |
2020年 | 1951篇 |
2019年 | 5388篇 |
2018年 | 5555篇 |
2017年 | 5267篇 |
2016年 | 5305篇 |
2015年 | 4746篇 |
2014年 | 4158篇 |
2013年 | 4751篇 |
2012年 | 4558篇 |
2011年 | 4330篇 |
2010年 | 4292篇 |
2009年 | 3594篇 |
2008年 | 2937篇 |
2007年 | 2920篇 |
2006年 | 2567篇 |
2005年 | 2458篇 |
2004年 | 2733篇 |
2003年 | 2471篇 |
2002年 | 2200篇 |
2001年 | 1986篇 |
2000年 | 1582篇 |
1999年 | 1564篇 |
1998年 | 1656篇 |
1997年 | 1722篇 |
1996年 | 1332篇 |
1995年 | 1296篇 |
1994年 | 1160篇 |
1993年 | 1129篇 |
1992年 | 956篇 |
1991年 | 719篇 |
1990年 | 688篇 |
1989年 | 571篇 |
1988年 | 484篇 |
1987年 | 382篇 |
1986年 | 305篇 |
1985年 | 240篇 |
1984年 | 274篇 |
1983年 | 162篇 |
1982年 | 200篇 |
1981年 | 141篇 |
1980年 | 107篇 |
1979年 | 108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42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Wang Xiaoqing Gao MengtanCenter for Analysis Prediction SSB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Beijing China 《中国地震研究》1996,(2)
This paper offers an approach to the relative confidence level of medium- 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 by use of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We construct the criterion judgment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 expert questionnaire known as the Delphi scheme. From the matrices we can obtain a scale for the relative preference or priority weight of each factor. The quantitative weights might be applied to make synthetic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risk area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seismic region. 相似文献
102.
中国东部中一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演化和发展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本文论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由科迪勒拉型转变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过程中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在印支旋回(250~185Ma),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俯冲,并伴随大范围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在燕山早期(185~140Ma),继续俯冲,改造型花岗岩进一步发育,并开始有同熔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在约140Ma两类花岗岩的形成达到高潮。在140~100Ma广泛发育安山-流纹岩系。燕山晚期(100~70Ma)由于弧后扩张,配合红色盆地的广泛形成,发育碱性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带.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活动消失,代之以玄武岩活动;边缘海和岛弧逐渐形成,钙碱性火山岩系转入岛弧地带。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利用中国南部沿海风向、地面气温及南海北部风速的变化确定南海北部冷涌的判别标准,构建了一个冷涌发生频率指数,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冷涌频率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冷涌系统的特征,与全国范围的冷空气爆发关系密切。南海北部冷涌与中高纬、中低纬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贝加尔湖以西高压脊偏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时,有利于大陆上冷空气南下入海,在南海北部形成冷涌。冷涌发生时,经向Hadley环流加强,调整中纬与低纬地区的大气质量,高层向北输送的大气在科氏力作用下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冷涌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0.
降水是干旱区水文循环研究不可缺少的水文要素,为了揭示我国西北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合理开展不同尺度水文循环研究和建立对比标准,系统搜集分析了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兰州、平凉、西安和拉萨七个地区多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和兰州四个地区的δ18O值夏半年明显高于冬半年,从全年尺度上来看只是受到了温度效应的影响;而位于关中盆地的西安地区则由于复杂的水汽来源,冬半年表现出受温度效应的控制,夏半年转为雨量效应控制为主。平凉地区δ18O与其它海拔相近地区(如兰州)相比5~9月份均偏负,这与平凉地区较弱的城市热岛效应有关。西北地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均在全球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除平凉和拉萨外,其它几个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地区的降水是在干旱环境下经历较强程度的蒸发条件下进行的,且在降水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了局地二次蒸发凝结等水汽循环的影响。而该区域大气降水的氘盈余(d值)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特点,表明冬半年和夏半年水汽来源不同或者水源地的蒸发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