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81篇
  免费   26757篇
  国内免费   15075篇
测绘学   11101篇
大气科学   8183篇
地球物理   10856篇
地质学   40884篇
海洋学   11729篇
天文学   638篇
综合类   4956篇
自然地理   8066篇
  2025年   125篇
  2024年   2193篇
  2023年   2497篇
  2022年   4038篇
  2021年   4610篇
  2020年   3983篇
  2019年   4366篇
  2018年   3886篇
  2017年   3693篇
  2016年   3735篇
  2015年   4300篇
  2014年   4063篇
  2013年   4846篇
  2012年   5303篇
  2011年   5232篇
  2010年   5219篇
  2009年   4795篇
  2008年   4874篇
  2007年   4589篇
  2006年   4340篇
  2005年   3709篇
  2004年   2825篇
  2003年   1917篇
  2002年   1941篇
  2001年   1754篇
  2000年   1446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8沉积时期姬塬地区地形平缓,河流作用较弱,主要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作用和砂体展布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方向控制明显,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①湖平面上升期,湖岸线快速向物源方向迁移,以发育长条状和鸟足状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②下降期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前缘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交汇;③湖平面上升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席状发育以及岩性遮挡条件更好,因而比湖平面下降期发育的砂体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92.
深部坑道围岩压力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不断向深部发展,出现了用连续介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以普氏理论为突破口,通过实例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出发,找出了普氏压力计算存在的不足,而采用强度理论得出的结果符合实际的物理力学理论。同时也指出,在连续介质理论框架内该强度理论也有其不足,主要在于没有考虑“隐形”区域,暗示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岩石压力,必须采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正>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meeting our increasing energy needs,for conventional petroleum resources are becoming depleted.During the exploration and  相似文献   
94.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95.
基桩缺陷逐步能量恢复递推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正演计算,对不同桩周土条件下缺陷程度与时域速度响应波形中入射波波幅与反射波波幅的比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拟合出桩侧土为粘土、砂土、粉土条件下桩径变化程度与波幅比之间的关系式。通过理论分析,在基桩存在多缺陷时,导出了缩颈与扩颈对下一个缺陷引起的反射波幅值的影响系数,进而,提出了逐步能量恢复递推缺陷程度的理论与方法,在时间域中,实现了基桩存在多缺陷时的低应变动测缺陷量化分析。模型桩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缺陷量化分析方法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6.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各油田的151个原油进行了分子地球化学分析,并选取伽马蜡烷/C30藿烷、升藿烷指数、甾烷C27/C29和三环萜烷/C30Hop四个参数作为变量进行SAS聚类分析。结合常规二维散点图法,柴西原油可以分为3个油族7个亚族:油族Ⅰ以强水体分层、强还原环境为特征,主要分布于西端的七个泉、红柳泉地区,该油族可以分为两个亚族,油亚族②相比于油亚族①具有更高的甾烷 C27/C29比值;油族Ⅱ主要分布于狮子沟、花土沟、跃进和南翼山油泉子地区,在七个泉、红柳泉等地区也有分布,以相对较强的水体分层、还原环境为特征;油族Ⅲ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切克里克、乌南、绿草滩、咸水泉、跃西和跃进Ⅱ号等地区,以水体分层变差、较还原环境为特征,该油族可以分为3个亚族,其中油亚族⑤则具有异常低的三环萜烷/C30Hop 比值,油亚族⑥具有异常高的甾烷 C27/C29比值,油亚族⑦则具有异常高的三环萜烷/C30Hop 比值。油族空间分布特征受下干柴沟组源岩有机相在空间上的变化制约,下干柴沟组源岩发育时期,自西向东地层沉积速率增大,水体的分层变差、还原性降低,导致陆源输入的增加以及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  相似文献   
97.
曲线拟合法对路基小变形情形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星运  陈善雄  余飞  周博 《岩土力学》2009,30(9):2763-2769
双曲线法、三点法、指数曲线法和Asaoka法等曲线拟合法在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路基小变形情形的应用研究尚少。结合某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现场观测的路基小变形数据,对这4种方法,探讨了时间起点和样本值的起止时间间隔对相关系数的影响,且验算后期观测值的预测效果;并综合考虑了相关系数和相对误差,研究每种方法的适用性;指出了4种拟合方法在路基小变形情形应用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数据的波动会造成指数曲线法无法计算;沉降数据波动较小时,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的拟合效果均较好;当沉降数据波动较大时,仅三点法、Asaoka法的拟合效果较好,双曲线法较差。  相似文献   
98.
节理岩体卸荷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强度特性与传统的加载岩体有本质的区别。目前对于岩石卸荷强度特性的研究比较多见,但对于含节理的岩体在卸荷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尤其是节理面对其强度的影响研究实属少见。本文通过岩体三轴模拟试验研究了卸荷应力状态下节理岩体的破坏特征,突出考虑了节理面性质对卸荷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理岩体卸荷强度准则的一般表达式并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99.
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大地电磁信号谱估计方法中 ,通过引入整体平均、小波系数收缩和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技术 ,以提高谱估计的精度 .文中同时讨论了连续小波变换中各种参数的选取问题 ,给出了Morlet小波函数中尺度与傅里叶频率之间转换的经验公式 ,并给出了谱估计的具体算法 .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有效压制较强的白噪声和局部相关噪声 .与FFT谱估计方法相比 ,该方法大大降低了对信号记录长度的要求 ,因而对大地电磁信号的处理有实际意义 .  相似文献   
100.
通过过去实践工作资料的收集及科学分析,对相山矿田主要围岩类型、分布规律、地质特征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说明矿体围岩受风化、蚀变、构造作用等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相差很大,从而对开采中产生的岩石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以RQD值的测量及计算方法为例,对相山地区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对勘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研究,认为RQD值的统计要考虑工作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