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484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3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8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5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6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4篇
  1932年   4篇
  192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下扬子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沉积相与印支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董树文 Schne.  W 《地质论评》1994,40(2):111-119
下扬子地区三叠纪-中侏罗世经历了重大的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三叠纪-中侏罗世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沉积相有规律的演化记录了该区构造运动(褶皱作用)的精细发育过程。同时,也确定了现存的下扬子盆地为次级分残体,原主盆地中心和基北部已消失在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带之下。下扬子印支运动正是碰撞造山作用的反映,实为一个渐进递变的收缩过程,并无主次幕之分。  相似文献   
992.
The Penglai Group in the Jiaobei Belt is the only remaining cover of the Archa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eastern Shandong. The ages of deposition of the Penglai Group and of its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have long been a subject of speculation. Whole-rock Rb-Sr ages, illite-whole-rock pair Rb-Sr ages and illite K-Ar ages recently obtained from the Penglai Group slates are reported and interpre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and metamorphic studies coupled with analyses of illite crystallinity, XRD and SEM , a whole-rock age of 473±32 Ma (Ordovician) is interpreted as the time of termination of burial metamorphism experienced by the Penglai Group. Therefore, the age of the Penghai Group is older than Ordovician. The first-phase folding and syntectonic low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Penglai Group, i.e. the Penglai Movement, took place before 299±4 Ma B.P., i.e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Penglai Movement that occurred in the Jiaobei Belt on the south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山东省尚无分层标建设的专业规范,针对不同深度分层标,尤其是深度较大分层标,用以明确其标杆结构、标组组成等。施工流程、标体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使管材浪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层标的监测误差及建设成本。本文以鲁北平原深部砂岩热储沉降监测分层标组为例,对分层标选址、分层标结构、标桩个数、深度确定等进行阐述,探究分层标结构的合理性,对类似地层结构的分层标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对地质灾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对2015年5月6日四川盆地东南部与云贵高原交界处的重庆万盛地区一次由地形强迫抬升形成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观测,分析了雨滴谱相关特征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雨滴谱能够较好的反映本次过程雨量的细节,谱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对流的生消过程;雨滴的数浓度并不是影响雨强的决定性因素,粒子大小对雨强的贡献同样很重要;大粒子虽然很少,但对雨强的贡献远大于小粒子(如大于3mm的粒子在雷达反射率因子中起主要贡献,达到97%);强烈的对流使大粒子在下落过程中破碎形成小粒子;三参数Gamma分布能够较好的拟合本次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小粒子的速度谱大于实验典型值,与大粒子在下落过程中破碎形成小粒子有关。  相似文献   
995.
1 引言 海底峡谷纵切入陆架与陆坡,是沉积物由陆地向深海传输的通道.头部止于陆坡的峡谷称为盲谷或无头谷,而大型的海底峡谷通常能切入陆架,甚或如陆架下切谷那样与现代河流直接衔接.海底峡谷有多种成因,一些峡谷的发育受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基岩发生断裂和破碎的区域侵蚀作用发育;构造作用也可影响峡谷的路径选择,一些峡谷的中泓水道偏向于沿断层和构造要素发育;但总体上,在海底峡谷的形成中最重要的是块体搬运体系(滑动与海底滑坡)和浊流对陆坡的侵蚀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临空面的几何形状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学分析是确定边坡破坏模式与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基于运动学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与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本文将此项研究扩展至双临空面边坡,将其破坏模式细分为4种,分别为沿结构面发生单平面滑动、沿结构面发生楔形体滑动、沿两个结构面的交线发生楔形体滑动以及倾倒破坏。在立体投影中得出,平滑滑动与楔形体滑动的滑动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与摩擦圆所组成的区域,单个结构面倾角矢量与两个结构面交线矢量位于该区城内;倾倒破坏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摩擦圆与基圆所组成的区域,结构面的法向矢量位于该区城内。提出了双临空面边坡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方法及边坡设计原则。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生基坡高边坡,研究了该双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并给出了最大安全边坡角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97.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parent-daughter isotopic mobility at the nanoscale is key to rigorous interpretation of Ue The Pb data and associated dating. Until now, all nanoscale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n geological samples have relied on eith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or Atom Probe Microscopy(APM) characterizations alone, thus suffering from the respective weaknesses of each technique. Here we focus on monazite crystals from a ~1 Ga, ultrahigh temperature granulite from Rogaland(Norway). This sample has recorded concordant UeP b dates(measured by LA-ICP-MS) that range over 100 My, with the three domains yielding distinct isotopic Ue Pb ages of 1034 ± 6 Ma(D1; Srich core), 1005 ± 7 Ma(D2), and 935 ± 7 Ma(D3), respectively. Combined APM and TEM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monazite crystals reveal phase separation that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two different radiogenic Pb(Pb*) reservoirs at the nanoscale. The S-rich core of these monazite crystals contains Cae Srich clusters, 5 -10 nm in size, homogenous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monazite matrix with a mean interparticle distance of 40 -60 nm. The clusters acted as a sink for radiogenic Pb(Pb*) produced in the monazite matrix, which was reset at the nanoscale via Pb diffusion while the grain remained closed at the micro-scale. Compared to the concordant ages given by conventional micro-scale dating of the grain,the apparent nano-scale age of the monazite matrix in between clusters is about 100 Myr younger, which compares remarkably well to the dur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even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ies of combined APM-TEM nano-structural and nano-isotopic characterizations in dating and timing of geological events, allowing the detection of processes untraceable with conventional da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998.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的4个神秘的印记,传统上被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重新将其解释为大盛群田家楼组恐龙足迹。这些足迹中只有一个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识别的趾印,表明它是一个有着后内侧拇趾印的兽脚类恐龙左足迹,是一道单步约50cm的直线行迹的一部分;另一种解释是该足迹为小型蜥脚类恐龙的右后足迹,形成行迹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没有保存。马陵山足迹点提供了恐龙足迹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传说的另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泗水县南部灰岩地区矿泉水储水地层岩矿分析、地质构成、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调查,研究了矿泉水中锶的来源及其形成条件,认为该区域地层中含锶矿物的溶解是矿泉水中锶的天然来源,该区域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含锶水进入提供了通道,并构造其富集单元,为今后开展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重点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质灾害易发区:济南市历城区阁老滑坡、青岛崂山区青山滑坡以及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和预警预报研究,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山东省预警预报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并将其作为地质灾害自动化观测的试验点和示范点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