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2篇
  免费   1288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测绘学   967篇
大气科学   1077篇
地球物理   1236篇
地质学   3831篇
海洋学   1003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87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76个地磁台站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的时空特征,得到结论如下:①在时间上,回归分析和傅里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台站地磁Z分量的日变幅均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主要有365天、183天、122天、73天等,其中365天的周期振幅最大(即年周期)。②空间上,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随纬度整体呈非线性变化,在25°N附近存在拐点(极大值点),在15°~25°N,日变幅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50°N,Z的日变幅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③通过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时空分布与等效电流对比,结果显示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是由等效电流的时空演化决定的。④若粗略地把地磁场Z分量日变幅最大值所处的纬度视为等效电流的焦点所在的纬度,则焦点所在纬度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逐日焦点变化最大可达10°。  相似文献   
122.
基于SRTM数据的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景号然  谢晓琳  郑伟  彭涛  刘娟  刘宗庆 《气象》2019,45(6):871-876
利用SRTM高程数据作为选址基础数据,结合天气雷达工作方式和探测方法,计算得到天气雷达在0.5°、1.0°、2.4°仰角上地物遮挡情况;利用高程格点数据获得3个仰角的地物剖面数据,提高了SRTM数据利用精度和运算速度;分析中结合地球曲率和电磁波折射影响,改进算法获得站点遮蔽角图,站点上空1 km、海拔3和6 km等射束高度图及数据,该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SRTM数据的高分辨率特点。最后将结果数据与GIS地图结合,完成了四川省天气雷达网探测环境分析,并给出了各个台站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23.
C型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海  姜福兴  冯涛 《岩土力学》2010,31(12):4011-4015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支承压力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为研究C型采场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FLAC3D软件对孤岛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垂直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体支承压力的平面分布特征、走向支承压力和倾斜支承压力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 煤体中垂直应力分布呈“C”形;② 孤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距离为正常工作面的3~5倍;③ 双工作面“见方”时,支承压力峰值达到最大值。工程实例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其结果可为现场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均匀设计在紫球藻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均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紫球藻 ( Porphyridium cruentum) 培养基的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 U12(12 ×6) 均匀设计表对影响紫球藻生长显著的 4 种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海水 3为 基 础 的 优 化 培 养 基 配 方 : NaHCO3: 2.755 g/L , NaNO3: 3.224 g/L , KH2PO : 0.035 g/L , VB12: 42.772 μg/L,VB1: 0.9 mg/L,Fe-EDTA: 0.11 mg/L,有效地提高了紫球藻的生物量产量和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25.
川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钙质结核泥页岩中早成岩期钙质结核较发育,结核裂缝中见多期次矿物充填。为揭示钙质结核裂缝形成机理,本次结合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开展系统研究。川北筇竹寺组钙质结核裂缝中见三~四期矿物充填。第一期微晶方解石表面较脏,阴极发光暗淡,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4.26‰及-7.69‰;第二期为细—中晶粒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为橘黄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平均值为86.4℃,δ13C_(PDB)、δ18O_(PDB)平均值分别为-3.15‰及-7.41‰;第三期为粗晶方解石充填阴极发光暗淡,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96.6℃,δ~(13)C_(_(PDB))、δ~(18)O_(_(PDB))平均值分别为-1.73‰及-10.28‰;第四期为重晶石充填。结合区域构造史—热演化史分析表明,钙质结核裂缝中四期充填物分别指示早期脱水、烃源岩早成熟期生烃、加里东构造运动抬升释压及深埋藏期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126.
酶解鲐鱼蛋白制备低分子肽制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以鲐鱼为原料 ,采用双酶水解技术 ,制备高质量的低分子肽粉末制品的最佳工艺。对鲐鱼水解液 4种脱苦脱腥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活性碳脱除法既可脱腥 ,又可脱苦、脱色 ,是鲐鱼水解液脱苦脱腥较好的方法。经正交试验得其最佳组合 :每升水解液中活性碳的用量为 1 0 g;时间为 40 min;温度为 40℃。制品为一种淡黄色粉末 ,含有较多的二肽、三肽等低分子肽 ,氨基酸种类齐全 ,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的高质量的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泥蚶(Tegillarca granosa)铁蛋白原核表达工程菌获得的重组铁蛋白,通过圆二色光谱分析蛋白二级结构,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研究重组铁蛋白富集Fe~(2+)、Mn~(2+)、Cd~(2+)、Cr~(3+)、Hg~(2+)、Pb~(2+)和As~(3+)等7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同时探索利用重组铁蛋白修饰丝网印刷电极,设计和制备重组铁蛋白检测Pb~(2+)和Cd~(2+)浓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复性成功的铁蛋白多为完整的?-螺旋结构,而复性不成功的蛋白聚集体则多为无规卷曲。重组铁蛋白的直径和形态与富集的离子种类有关。泥蚶铁蛋白对单一金属离子Fe~(2+)和Mn~(2+)的富集凸显优势。对两种混合金属离子的富集大多表现为竞争关系。但重组铁蛋白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单一金属离子组的富集量,对Hg~(2+)和As~(3+)混合组的富集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重组铁蛋白传感器对Pb~(2+)和Cd~(2+)溶液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  相似文献   
128.
孔隙压力作用下煤岩破裂及声发射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涛  杨天鸿  唐春安  梁正召 《岩土力学》2004,25(10):1560-1564
运用嵌入孔隙压力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对孔隙压力作用下煤岩的变形强度特性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孔隙压力一定时,随着围压的增加,煤岩的杨氏模量、抗压强度都随之增高;而当围压一定时,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煤岩的杨氏模量、抗压强度则稍有降低,而且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呈现脆性的趋势。此外数值模拟还研究了不同围压及孔隙压力作用下煤岩的声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129.
洪涛  谢运球  赵一  杨利超 《中国岩溶》2016,35(4):439-445
为探讨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采集了毕节市林口废弃硫铁矿冶炼厂内耕地砂壤土及附近林地石灰土表层和深层样共40组。室内测试土壤理化指标Pb、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并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土壤中Pb和Zn的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耕地表层土壤Cd含量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倍。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最大,而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差别较小。耕地砂壤土Zn和Cd的全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Pb呈减少的趋势;Pb和Zn的有效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d有效态含量呈波动变化。林地石灰土中Pb、Zn、Cd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Pb、Zn、Cd全量之间及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耕地中各元素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频繁的扰动和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重金属垂向迁移。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杨涛  李国维  杨伟清 《岩土力学》2004,25(10):1551-1554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待预测沉降荷载级的最终沉降量由该级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建议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