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976篇
测绘学   562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588篇
地质学   1834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线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正演(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频率电磁测深(包括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的深入发展,必然要进行三维情况下的研究。线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正演模拟研究为最终实现三维正演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极高。其系统数据来源除布设在基岩的测震台站外,还有大量非基岩场地的强震动台站和地震烈度仪台站,其场地影响不容忽视。为了考虑震级估算和地震动场预测中的场地影响,需实时对各种场地条件下的地震波形进行校正。目前处理一般使用某个标量来表征场地放大效应。本文采用一种实时的场地校正方法,首先计算目标场地与参考场地的谱比,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双线性变换将谱比转化为因果递归的无限冲激响应(IIR)时域滤波器,之后可以应用该滤波器进行实时场地校正。该方法考虑了场地放大系数的频率依赖性,相比于标量校正提高了准确度。应用我国四川和日本部分强震动台站记录,验证并讨论了这种实时场地校正方法在地震预警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3.
A compilation of available marine deposition data from offshore S-SE China reveals evidence of rifting and breaku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uring the Paleogene. Marine deposition started earlier in the Paleocene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Taiwan region before expanding southwestward into the SCS region in the middle Eocene. Our data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n elongated Paleogene China Sea in these areas stretching along the northeasterly structural belts, probably as part of the marginal western paleo-Pacific. The southwestward shift of marine influence in the middle Eocene was responding to a period of intensive rifting and subsidence in the SCS region, while the sea in the ECS-Taiwan region started to shrink and shoal after the late Eocen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local breakup and initial spreading in the Taiwan-Taixinan Basin area. The accumulation of hemipelagic sediments at ODP 1148 and IODP U1435 from near the continent-ocean boundary and at many other shelf-slope sites was in response to a large-scale breakup 34 to 33 Ma ago, subsequently leading to the birth of the SCS in the Oligocene.  相似文献   
104.
105.
<正>Objective Large igneous provinces(LIPs)are sites of spatially contiguous,rapidly emplaced magmatic rocks,which represen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ansfer of material from the mantle to the crust.Exposed within some continental LIPs are felsic and mafic plutonic and volcanic rocks.Although their volumes are minor compared to the flood basalts,the plutonic rocks of continental LIPs are  相似文献   
106.
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很多喀斯特旅游地面临着初次开发、二次开发或者多次开发的投资选择问题。建立评价模型的目的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产生较大边际效益的旅游地。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除考虑传统的资源、市场、区域开发条件等评价因素外,首次把发展阶段力引入了评价模型中,通过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的总模型和子模型,并建设性的探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文章还以贵州喀斯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时序评价实例研究,并给予了相应的时序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7.
考虑初始面非水平条件,建立河流边界控制下的半无限含水层渗流模型,提出非水平初始面及其相关参数(atN)的简易计算方法,并探讨模型的适用条件。分析表明,该法适用于观测数据较少、地下水水位变幅相对于潜水含水层厚度较小、且观测孔距河岸较近条件下河流附近潜水含水层渗流计算。结合实例,采用查表法和配线法求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参数a和tN的计算值不同,水位计算误差在0.02 m以内,较原公式精度有明显提高。新模型为初始面非水平条件下的潜水渗流计算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水文地球化学是识别地下水流系统的重要方法,然而区域尺度上多级嵌套地下水流系统的复杂性使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分析和解释难度增加.以鄂尔多斯北部盆地湖泊集中区典型的胡同察汗淖地下水流系统为例,基于丰水期和枯水期3个期次不同深度地下水样品的物理化学数据,应用时空聚类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地下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  相似文献   
109.
在含水率大、承载能力低的软土地基上,利用充灌砂袋进行挤淤置换的方法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明显,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建造围埝和修筑道路中。充灌袋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其重量与地基承载力相等,从而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充灌袋挤淤所达到的深度与其高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工程中确定此关系十分重要。通过3组不同宽度的挤淤模型试验,得到充灌袋下沉量与充灌袋高度的曲线关系、淤泥的位移特性及隆起量。利用ABAQUS中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CEL法),将充灌袋和淤泥分别用拉格朗日体和欧拉体描述,模拟充灌袋挤淤下沉的过程,将模拟得到的充灌袋下沉深度和高度的关系、淤泥的位移特点与试验结果以及理论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L法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理论解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说明利用CEL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充灌袋的挤淤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9.6°E热液区热液产物中的可溶有机质,结合生物标志物和单体同位素分析,对烃类有机质的组成、来源及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硫化物烟囱体以正构烷烃(3.437~3.962μg/g)为主要烃类,L/H1,C22以上烷烃具有轻微奇碳数优势(CPI=1.140~1.209),NAR接近0;生物标志物类型丰富(Sq、IS40、烷基环己烷),C31藿烷22S/(R+S)高达0.77,且缺少17β(H),21β(H)构型藿烷;低碳数饱和脂肪酸为主要脂肪酸类型,异构/反异构脂肪酸含量显著,缺少单不饱和脂肪酸。热液蚀变岩以异构烷烃(2.094μg/g)为主要烃类,正构烷烃以低碳数(L/H=1.33)、偶碳优势(CPI=0.377)为特征;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结果表明,海洋原生生物体是49.6°E热液区主要的烃类有机质输入源,热液流体温度及化学条件是控制热液喷口区原生生物群落分布及热液产物中烃类有机质组成的主要因素。生物标志物类型显示硫化物烟囱体中具有产甲烷古菌与硫酸盐还原菌共存的现象,反映出热液流体中富含H2,表明49.6°E热液区具有非生物合成烃类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