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1548篇
  国内免费   2476篇
测绘学   1084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960篇
地质学   4416篇
海洋学   1114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87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出租车经验知识建模与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租车采集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出租车司机道路选择的经验和规律,建立出租车司机道路寻径的经验知识模型,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按该知识模型分成不同等级的经验路网;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知识的交通道路寻径算法,并以武汉市交通路网和浮动车为实验数据,将本文提出的道路寻径算法与传统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起止点相同的情况下,本文选择的路径较好地保持了道路等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明显减少通行时间,更符合自主出行的认知.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简要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特点,并结合我国西部某水电工程测绘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困难地区进行测绘信息采集中的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以分布式虚拟森林灭火环境为例,基于HLA/RTI协议,设计和初步实现了地形、树木、林火、灭火工具联邦成员组成的分布式森林灭火仿真系统虚拟场景的三维动态生成与显示。系统将仿真的底层通讯和上层的模型控制框架、三维图形绘制分离开来,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具有扩展性和重用性。  相似文献   
994.
任意多边形的裁剪算法在地图制图过程中和GIS空间数据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照Weiler-Atherton算法,在不带内边界的无拓扑关系任意多边形裁剪算法基础上,论述了带内边界的无拓扑关系任意多边形裁剪算法的步骤和裁剪子区域多边形的追踪过程,为研究更为复杂的任意多边形裁剪算法提供了思路,使Weiler-Atherton算法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995.
基于ArcEngine的宗地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会娟  邓敏  赵玲  汤开文 《测绘科学》2010,35(4):199-201
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测绘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在GIS环境下实现宗地图形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并从宗地图形数据库设计、历史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和数据导入功能的角度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业务流程。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10g进行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在C.net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并利用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实现数据间的通信;利用ArcEngine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法,形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996.
WebGIS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紧密结合当前的测绘信息化现状,设计了系统的逻辑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数据组织、平台结构和软硬件环境,并对系统的安全性控制进行了论述,实现了一个具有合理负载,维护方便的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测绘资源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系统在北京市测绘院的投入运行,实现了跨部门的测绘信息共享,用户能够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随时获取权限规定范围内的测绘信息,为信息化测绘的实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97.
Based on NCEP/NCAR gridded reanalysis, TRMM precipitation data, CMAP, and rainfall observations in East China, a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focus on the timing and distinctive establishment of the rainy season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monsoon (EASM) in rela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ropical summer monsoon (SCSM).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EASM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ASM rainy season begins at first over the south of the Jiangnan region to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in late March to early April (i.e., pentads 16-18), and then the early flooding period in South China starts when southerly winds enhance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increases pronouncedly;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M rainy season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its counterpart, the SCSM. The EASM and the SCSM each is featured with its own independent rain belt, strong southwesterly wind, intense vertical motion, and robust low-level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The SCSM interacts with the EASM, causing the EASM rainy belt to move northward. The two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loods/droughts over the eastern China; and 3) in mid-late March, the eastern Asian landmass (especially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its thermal condition changing from a cold to a heat source for the atmosphere. A reversal of the zonal thermal contrast and rel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trasts between the landmass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happens. The argument about whether or not the dynamic and thermal effects of the landmass really act as a mechanism for the earlier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M rain belt is discussed an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Finally, the article presents some common understandings and disagreements regarding the EASM.  相似文献   
998.
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其运移规律和成因机制研究对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更缺乏针对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系统性工作。青海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内地热资源丰富。本文以共和盆地及周围部分山区的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地球化学采样和测试开展了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热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分析,认为:从共和下更新统热储、新近系热储到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再到瓦里贡山构造岩浆带,地热水中SiO2含量依次升高,反映热储温度依次升高;上述地热地区热储中原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蚀变矿物的形成是控制地热水中阳离子含量的最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而补给水下渗和地热水径流及升流过程中盐类矿物的溶滤则是水中阴离子(特别是 SO 4 2 -和Cl-)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9.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土体改性技术.该技术当前主要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普遍使用两相处理方法,即菌液和胶结液分开施用.然而,对于渗透性相对较差的黏性土,传统的两相处理方法难以适用.为此,引入新的单相胶结方法,即菌液和胶结液混合施用,通过调节溶液的初始pH值为细菌水解作用提供窗口期,避免微生物絮凝阻塞孔隙,使混合液均匀分布于土体一定深度范围内,从而达到显著提升胶结效果的目的.利用喷洒法将混合液喷洒至土体表层进行MICP处理,处理完成后使用超微型贯入仪SMP-1测试土体表层不同深度处的结构强度,分析土体力学特性的空间差异,对土体的胶结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此外,探究了胶结液浓度(0.2M、0.5M和1.0M)及胶结方法(调节pH与否)对于土体结构强度及MICP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相MICP技术对黏性土进行改性,能够显著提高其结构强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不高于1.0 M的胶结液浓度范围内,黏性土的胶结效果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加而提升;相比较而言,调节pH的单相胶结方法对于提升土体胶结的深度和均匀性有明显积极作用.新型单相MICP技术简单易行,能够节约成本,在黏性土表层加固方面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钛(T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族金属元素,在地球和其他类地球行星中广泛存在。但是由于Ti是一种难熔的、流体不活动性元素,高温地质过程中Ti同位素分馏很小。人们对Ti同位素体系的地球化学应用的关注相对其他非传统稳定同位非常有限。而近年来,随着化学纯化方案的优化以及双稀释剂方法的改进和仪器质谱性能的提高,Ti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试已经能够实现。天然样品中Ti同位素组成的变化随之得以发现,使得学者们能够利用这一新的稳定同位素体系来解决与高温和低温地球化学相关的问题。很快Ti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当前国际地质学界的前沿研究课题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在简要介绍Ti元素和Ti同位素体地球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Ti元素化学分离和Ti同位素分析方法。随后笔者总结了已有的不同类型球粒陨石和地球样品的质量相关Ti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对硅酸盐地球的Ti同位素组成做了初步评估。前人对高温地质样品的Ti同位素组成研究初步探明Ti同位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例如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等重要地质过程中的分馏行为。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结晶分异过程中引起Ti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Ti同位素是潜在的研究岩浆演化过程的新工具。最后笔者探讨了Ti同位素地球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加速我国在Ti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