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0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040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843篇
地球物理   1239篇
地质学   2170篇
海洋学   526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驿煤矿下组煤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开采16煤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八采区16煤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突水系数分区图。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测结果:即开采16煤正常涌水量为482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奥灰突水量初期为1 083~10 640m3/h,一般为660~4470m3/h;如对奥灰采取疏排降压方案,疏降排水量预计为770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回采阶段防治水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粘性土微观结构简易定量分析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作者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基本原则,探索出一套粘性土微观结构简易定量分析法,经检验,这种方法简易,有效,对推广岩土结构定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根据已有的建筑经验,应用明特林应力分布理论及双层地基概念和土的临界应力的分析,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沉降计算方法,并论证了在第三类土层排列区(即埋深30~40mm的⑦层粉砂层)超高层桩基设置的可能性,以大大减少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94.
We develop a series of simple numerical models to explain the anomalous subsidence and deposition phenomena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particular in the Baiyun Sa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short-period high rate deposition of around 17 Ma is related to a rapid subsidence event, which may be due to episodic emplacement of a dense intrusion. Necking and gravity models indicate that in the basement of the Baiyun Sag, there is a dense zone that is 100–200 kg/m3 more dense than the surrounding country rock. Considering its high magnetic intensity and regional igneous activity, the dense zone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a phase of basalt intrusion that may have taken place around 17 Ma. Thermal and subsidence models indicate that a hot denser intrusion can cause significant subsiden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rusion. The subsidence rate then slows down with cooling, thus becoming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subsidence curves at around 17 Ma.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lithospheric strength under the Baiyun Sag is negligible, and that the high-velocity layer in the lowermost crust may be not an original part of the pre-rift crust. Instead, it is thought to be underplated intrusion emplaced at around 30 Ma whe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broke up.  相似文献   
995.
论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及综合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藏及金属矿藏的来源、运移、成藏/成矿等方面对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油气藏和沉积金属矿藏均来自于相同的烃源岩/矿源层。一些金属(铀、黄铁矿等)的存在,有可能对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烃类中的有机酸对金属元素具有溶解、螯合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随烃类和成矿流体的析出。烃类和成矿流体在水-油-岩共存体系,在近乎相同的运移机制和路径中,能够一起溶解、萃取其路径上的金属元素,有利于金属元素的运移。油气与成矿流体可以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金属矿物独立沉淀成矿。油气与金属的成藏/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二者进行综合勘探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地下水污染源反演的Hooke Jeeves吸引扩散粒子群混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是一类典型的地下水逆问题,该问题可转化为决策变量为污染源位置和强度的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Hooke-Jeeves粒子群混合算法,引入吸引扩散粒子群(ARPSO)算法的粒子群发散算子,保证混合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并提出HJ-ARPSO混合算法,再结合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MT3DMS反演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信息。在已知污染源位置和未知污染源位置两种情形下,分别利用HJ-ARPSO算法、HJ-PSO算法和GA算法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在两种情形下,HJ-ARPSO算法均具有较高的寻优成功率(分别对应为100%和90%);与之相比,未引入粒子群发散算子的HJ-PSO算法在未知污染源位置情形下其寻优成功率迅速降为60%;GA算法寻优效率则最低。算例结果表明,HJ-ARPSO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反演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997.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重要的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通过该成矿带科翁腊德、博尔雷和阿克斗卡地区与斑岩铜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类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示踪分析,进一步厘定了斑岩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并推测了板块构造环境。斑岩铜成矿时代分为两期:早期约为327 Ma,形成科翁腊德和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晚期约为316 Ma,形成博尔雷大型斑岩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斑岩类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可能为火山岛弧环境,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特征和经典岛弧花岗岩类特征。斑岩类εSr(t)和εNd(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35~34.03和-0.46~5.53。其中,科翁腊德-博尔雷地区斑岩类来源于亏损地幔与大陆地壳表层物质(老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作用,而阿克斗卡地区斑岩类直接来自于亏损地幔。将巴尔喀什成矿带与我国西准噶尔成矿带进行了对比,认为可能属于同一个晚古生代斑岩铜钼成矿带。  相似文献   
998.
The spatial database of landslides in Fengdu County of the reservoir reg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on the Yangtze River was compiled from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ources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s on landslides, existing catalogues and archives on landslides, reports of meteorological events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at triggered slope failures.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re found to have affected the slope stabilities are outlined, and an assessment and zonation of landslide hazards of the region is made using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odel, which is divided into destructive, disastrous, likely disastrous and essentially non-disastrous areas from the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hazards. The destructive and disastrous areas are respectively 1.9 and 13.8% of the total region, mostly being nearby townships, highways along the sou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residential quarters along two fl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distributaries, that will impose direct impact to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residential lives, and may effect to some degree the navig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reservoir banks, and building of cities and towns.  相似文献   
999.
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准立  刘凤山 《地学前缘》1999,6(2):297-304
太行山北段—燕山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中部及其北部边缘,以铁、铜、钼、金、银、铅、锌、铀等金属矿产为特色。中生代本区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花岗质岩浆作用及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是克拉通活化的结果。在已研究了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特征和控制因素等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划分、时空结构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其作为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结果,明显受到两期不同成矿动力机制的控制,主要由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组成。根据构造应力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成矿亚系统和Ⅰ~Ⅳ4个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或矿床具有多期性,不同时代矿床空间分布成带或集中区,三叠纪矿床主要分布于燕辽沉降带北侧,早侏罗世时以辽西为主,中侏罗世时向西扩展到冀东,晚侏罗世时则以太行—燕山西段为主,早白垩世矿床广泛分布于全区,但Ⅲ成矿系列集中等间距分布在几条NW向带中。矿床这种时空分布规律受控于中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而中生代造山作用决定了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浆起源演化与成矿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海拉尔盆地和塔木察格盆地分属于中国和蒙古国,构造上具有统一的构造背景和成盆演化过程。为了整体剖析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本文在明确成盆背景基础上,立足中部断陷带,系统研究了盆地的沉积充填结构、盆地的性质及其叠加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富油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塔盆地分别由铜钵庙组构成的残留盆地和由南屯组-青元岗组构成的被动裂陷盆地两种不同性质盆地叠加而成,被动裂陷盆地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南一段下、中亚段构成的初始裂陷演化阶段、南一段上亚段-南二段构成的强裂陷演化阶段、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构成的断坳转化演化阶段以及青元岗组构成的坳陷演化阶段。初始裂陷阶段简单剪切走滑变形控制形成的掀斜隆起带,为下部油气系统即南一段下亚段和中亚段的有利勘探方向; 强裂陷阶段的纯剪切伸展变形控制形成的中央隆起带和中央背斜带,为中部油气系统即南一段上亚段和南二段的有利勘探方向; 断坳转化阶段伊二、三沉积晚期的纯剪切张扭变形控制断裂密集带的形成,并指示下部和中部油气系统的油气运聚成藏及富集部位; 伊二、三段末期及坳陷演化阶段的挤压反转变形主要控制了多类型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并指示上部次生油气系统即大磨拐河组的油气调整聚集成藏及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