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3篇
  免费   1146篇
  国内免费   1504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1371篇
地球物理   1523篇
地质学   3005篇
海洋学   798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663篇
自然地理   75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12.
The influences of exposure to the atmosphere on ammonium cycle in the intertidal surface sediments were in situ studied with a geochemical approach at a typical station in the Yangtze Estuary during three tidal cycles in September 2003. During an about 8-h emersion period of each diurnal tide, six high-resolution vertical profiles of adsorbed and dissolved ammonium were measured. It was observed that both adsorbed and dissolved ammonium generally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sediment cores during the exposure. The rate of ammonium regeneration in sediments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accumulation amount of ammonium including adsorbed and soluble fractions during the daytime emers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relatively high ammonification rate (˜500 nmol N cm−3 day−1), which reflected that organic nitrogen in sediments was quickly decomposed with a residence time of ˜52.7 days. Due to the dramatic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bserved in sediment profiles, free convection wa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the efflux of produced ammonium into overlying waters. The total estimated amount of regenerated ammonium was ˜1.35×105 t N year−1 in the intertidal fla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which occupied 7.6% of the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annually transported to the estuarin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洪山、寨里煤矿区隐伏的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污染严重。水质污染突发于矿坑全面闭坑以后,污染范围与矿坑水区一致,地下水污染组份与矿坑水的高含量组份相同。水质恶化主要由矿坑水串层污染所致。在此针对串层污染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86例鼻骨骨折的鼻骨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确定HRCT检查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 86例鼻外伤或/和He、面外伤的患者均进行了鼻骨X线侧位摄影、HRCT扫描检查,经集体讨论,由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RCT显示所有的86例鼻骨骨折,但在此86例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35例阳性,包括15例鼻骨汇合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例复合骨折(鼻骨汇合部及双侧鼻骨骨折),l0例鼻区骨折。X线平片显示5l例为阴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HRCT明显优于鼻骨X线侧位片,HRCT扫描检查可提高X线隐性鼻骨骨折的诊断,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砷的仪器分析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晓霞  张锡艳 《世界地质》1997,16(4):97-101
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应用很广。笔者着重介绍了近几个来砷的仪器分析方法新进展,主要有光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法等。  相似文献   
17.
应力波与可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卢文波 《岩土力学》1996,17(3):70-75
研究了应力波与用节理刚度系数描述的线性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其透、反射波幅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应力波垂直人射界面时的具体分析,反映出岩石界面的节理刚度对应力波传播的重要影响,并揭示了岩石界面对应力波的高频滤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热泉软泥中的金含量与有机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相关性。并测定泉水及软泥中含金量和软泥中有机碳含量,以及对抽提物中的饱和烃和芳烃族组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为还原—强还原,有机质属于腐泥-腐殖型,接近和达到了成熟阶段。软泥中金含量与有机质的性质无明显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也无明显相关关系,而与其成熟度相关密切。样品分析证实软泥中含硫化合物与金含量呈正相关性。对比分析了水及软泥中金含量,认为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临沧超大型锗矿床有机质与锗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庄汉平  刘金钟 《地球化学》1997,26(4):44-52,T002
临沧锗矿床是一产于第三系含煤岩系中的超大型矿床。矿床的最初锗源与盆地西缘的二云母花岗岩有关。主矿体产于下煤组沉积旋回的早期地层中,每一沉积阶段早期形成的褐煤和碳质泥岩中富含锗,最高含量达1470×10^-6。褐煤和碳质泥岩在矿化过程中平均富集了164-169倍。根据锗含量,褐煤和碳质泥岩可分为锗含量小于12×10^-6的低锗煤(泥岩)和大于90×10^-6的高锗煤(泥岩)。高锗煤中有机质富含氧官能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爽  张菁  孙凤华 《气象科学》2004,24(1):112-119
本文总结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从天气条件、地表自然条件(沙源)两方面分析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成因,总结了沈阳地区预报沙尘天气时应参考的5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