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584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71.
小狐狸山钼矿是内蒙古北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规模的斑岩型矿床。通过对成矿斑岩锆石和成矿晚阶段石英脉型钼矿的同位素研究,获得小狐狸山含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216.9Ma±0.5Ma(MSWD=0.41),与斑岩型钼矿化的时间220Ma±2.2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为该矿床主要为一个斑岩型钼矿床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佐证;晚成矿阶段辉钼矿单矿物Re-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3.2Ma±4.6Ma(MSWD=1.3)。小狐狸山钼矿床成矿岩体的展布受控于沿黑河展布的北东东向构造,该组构造切割了早期形成的北西向区域构造,暗示216~220Ma为北山地区由后碰撞进入板内伸展环境提供了初步的年龄约束,北山地区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72.
东树沟钼矿床位于和龙市南约50km,隶属龙城镇管辖。钼矿体赋存于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之中,多以层状或脉状分布,该文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特征,确定了该区钼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73.
鸭绿江断裂带吉林段含油气盆地分布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从含油气盆地的展布和盆地构造特征等方面探讨鸭绿江断裂带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鸭绿江断裂带控制的各盆地内存在广泛的湖相沉积与火山活动沿断裂带交替发生的现象。鸭绿江断裂带西南段盆地类型主要为断陷型盆地,东北段主要为断坳叠合型盆地。沿鸭绿江断裂带自西南向东北,盆地形成时代由老变新,盆地内部次级断裂活动程度逐渐减弱。受断裂带活动强弱的影响,西南段盆地具有更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74.
云南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及其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云南江城勐野井组的成钾时代, 对于分析兰坪—思茅盆地与老挝沙空那空、呵叻盆地含盐系地层对应关系, 以及在云南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但勐野井组的地层学年代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江城宝藏乡泰裕矿区含盐系地层的孢粉分析, 得到孢粉组合: Psophophaera-Exesipollenites- Classopollis, 且发现单沟类Monocolpopollenites和三沟类Tricopite等被子植物花粉, 此被子植物花粉时代分别为晚巴列姆期—阿普第期和早、中阿尔必期。因此, 笔者将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确定为阿普第期—阿尔必期; 同时, 孢粉反映矿区成盐期气候呈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特征。  相似文献   
875.
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研究,总结了区内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不同产状的岩矿石中金属硫化物样品硫同位素δ34S值大部分在+1‰~+8‰,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有少部分沉积硫参与。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 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949~18.529,15.370~15.691和37.653~38.460,铅同位素主要为幔源。成矿元素以铁、银、铅、锌、金、铜、钼等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型两类,均明显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作用控制。一般来说,金属矿床的容矿围岩为奥陶系、泥盆系和石炭系火山-沉积岩,且以泥盆纪地层为主,在碳酸盐岩地段花岗岩类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在泥质板岩、砂岩等地段则形成中低温热液矿床。NE向和NW向的张性断裂为重要的导矿通道或容矿构造。矿床在时空分布和成因上与海西期至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876.
胶北新太古代两类片麻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厚香  翟明国  王芳  张华锋 《岩石学报》2013,29(7):2295-2312
在胶北三口探矿深钻中识别出两类新太古代片麻岩,一种是TTG片麻岩,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数量相对较少,以夹层状发育于TTG片麻岩中.已有年代学资料显示,两种片麻岩原岩均形成于~2.5Ga.TTG片麻岩SiO2含量为53.95% ~ 75.56%,Na2O为1.51%~5.94%,Na2O/K2O>1;贫Fe2O3T(2.22%~9.54%)和MgO (0.53% ~4.87%),Al2O3多大于15%(10.45% ~ 17.64%),A/CNK=1.18~1.75,说明其属于高铝TTG岩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Sr含量高(204×10-6~2906×10-6),Sr/Y比值高(7.30~355).∑REE含量(40.4×10-6~ 512×10-6)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11.5 ~ 121),Eu无异常或弱正异常(δEu=0.79~1.89).以上地球化学性质表明,胶北TTG片麻岩是含水玄武质岩石高压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残留相主要是石榴石、角闪石和含Ti矿物,没有斜长石.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模式年龄与形成年龄相近,表明岩石源区可能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2.57~2.64Ga的初生玄武质地壳.另外,胶北TTG片麻岩高的Mg#值(40 ~67)和Cr(147×10-6~371×10-6)、Ni(6.68×10-6~ 156 × 10-6)含量,表示与地幔楔发生了反应,结合Nb、Ta负异常以及源区为初生的玄武质地壳等特征,说明研究区TTG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而非加厚的下地壳.DF值和K-A关系图显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是泥质-粉砂质沉积岩.Cr/Zr比值(0.90 ~1.99,平均为1.62)和Th/Sc比值(平均为0.30)与太古宙沉积岩相应值相近(分别为1.44和0.4),稀土配分型式与太古宙沉积岩类似,表明源区物质以长英质为主.绝大多数样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特征,总稀土含量平均为176×10-6,(La/Yb)N比值平均为14.7,LREE/HREE平均为3.3,Eu无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δEu=0.69~0.92,平均为0.84),这些特征值表明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或主动大陆边缘.Grt-Bi地质温度计得到的变质温度为549 ~663℃,其中黑云母化学成分与角闪岩相中黑云母特征相同,共同指示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可能代表了~2.5Ga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退变质阶段.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与TTG属同一时代(~2.5Ga)的产物,形成的构造背景类似(岛弧或主动大陆边缘),说明当时该区有俯冲过程发生;TTG岩浆事件和~2.5Ga的变质事件大体同时,但变质事件较岩浆事件稍晚,可以用俯冲后的碰撞来解释.因此,研究区在~2.5Ga可能发生过一次重要的俯冲-碰撞拼合事件:TTG和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形成于俯冲阶段,后期发生碰撞引发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77.
公交换乘分析是地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公交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公交换乘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归并站点概念和记录归并站点间步行邻接关系,完善了公交线路和站点之间的关系存储,并有效减少了换乘方案搜索的网络规模。同时,该算法还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涉及换乘次数、费用、距离、步行距离等方面。最后,本文使用北京市公交换乘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和搜索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78.
华北地区上地幔温度及岩石圈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嵩  熊熊  郑勇  单斌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1):3855-3867
上地幔温度是控制地幔流变性和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利用高分辨率S波地震层析成像速度结果,基于岩石温度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研究了华北地区上地幔50~300 km深度范围内的温度分布和"热"岩石圈厚度.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用计算的上地幔60 km深度处的温度作为底面约束,得到了相应的地表热流.计算地表热流与观测地表热流之间符合程度较好,相对误差大部分都在地表热流观测误差范围之内.通过对上地幔的温度分布进行分析,我们研究发现:(1)在上地幔浅部,温度与地表构造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小于170 km的深度上,温度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温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东部的河淮盆地、渤海湾盆地、华北平原和中部陆块的交界处、西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银川―河套地堑以及阴山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岩石圈厚度也相应较薄,大约为80~100 km;(2)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是整个华北地区岩石圈地幔温度最低的地区,比东部地区低200~400 ℃,岩石圈厚度相应最厚,平均岩石圈厚度达到140~150 km,最厚处超过160 km.(3)在170 km以下的软流圈地幔部分,温度分布发生反转,西部温度高于东部,表明东、西部陆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深部地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79.
张龙其  王正军  苫洪华  周晓光 《测绘科学》2013,38(4):142-143,141
本文针对全站仪数字测图过程中通过全站仪测量获得测点的坐标和通过现场调查获取测点之间连接信息及地物的属性信息,提出了数字草图法全站仪数字测图模式。在该模式下,绘图人员在全站仪观测过程中随立镜者在PDA上绘制数字草图来记录测点之间连接信息及地物的属性信息;并通过内业数据处理实现草图数据和全站仪观测数据融合生成数字测图成果或GIS数据,满足了数字草图和GIS数据一体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0.
利用JPL提供的TEC地图数据和日本NICT提供的测高仪数据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Tohoku-oki Earthquake)前上空的电离层变化.GIM TEC地图数据分析发现,3月1~4日GPS TEC在赤道异常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扰动,其中3月1日和2日的扰动幅度和范围较大,以上很可能是由于3月1日爆发的9小时磁暴所致;此外,震前3天即3月8日04-14UT期间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象,异常最大幅度达30TECU,并伴随有南半球磁共轭区增强现象.日本境内的4个电离层测高仪数据分析显示,3月8日4个台站同时出现了foF2增强现象,其中Okinawa和Yamagawa两个站增幅明显.分析发现震前3天地震上空区域电离层参量异常增强,认为这可能与大气层和电离层垂直电场的变化有关,这种电场的变化有可能是地震产生的电磁信号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