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醉汉林”一般被当做滑坡存在的一种标志。在陕西宝鸡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变形边坡也有“醉汉林”分布。对陕西陇县郭家庄变形边坡“醉汉林”的树木倾斜角与边坡的倾角进行了测量,并结合几何学分析,认为树木倾斜角反映了边坡倾角的变化,并得出边坡倾角不断变陡是该地区边坡变形的一种主要方式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醉汉林”有着多样而具体的指示意义:“醉汉林”记录了边坡变形的历史,可以作为区分滑坡与变形边坡的标志,“醉汉林”可以指示滑坡及边坡的状态,还可以判断滑坡剪出口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32.
盆地或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形成油气地球化学场特征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尔盖地区的弧形构造对化探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表明地质构造对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Burst strain disturbance—A new test study on fracture precurs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Beforeanearthquakeocuurs,deformationvariationsobviouslyappearinseismogenicareaandnearbywhichwerereportedalot.Earl...  相似文献   
34.
沉积岩中有机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在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在促进各种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使它们从一种矿物转变为另一种矿物上,有着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不仅在可燃性有机岩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而且在沉积非金属和金属矿床,特别是在稀有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矿床的研究中,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在一般沉积岩中常或多或少的含有有机质,但目前还没有直接测定其总含量的简便完善的方法。由于碳是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因此普通采用岩石中的有机碳含量作为有机质总含量的标志。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对测定有机碳的湿烧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测定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现将该方法报导如下,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5.
Sediment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were studie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 for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s of total fatty acids(TFAs). Approximately 34 fatty acid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chain-lengths ranging from C12 to C30.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TFAs(∑TFA) ranged from 7.15 to 30.09 μg g-1 dry sediment, and ∑TFA wa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bitumen content(R2 = 0.69). The ∑TFA of samples around hydrothermal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amples away from hydrothermal areas, indicating intens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large biomass in the hydrothermal areas, and sugges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TFA of samp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FA composi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rich in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lacking 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the ratio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ΣTFAs in samples close to the hydrothermal areas, are about 0.8, but for samples far from the hydrothermal areas, they are only about 0.5. Several fatty acids(e.g., a/i C15:0 and C16:1ω7), which are signature biomarkers for sulfur-metabolizing bacteria, show the same distribution trend as ∑TFA of samples, further highligh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ty acid content and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or hydrothermal communities. The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hydrothermal communities, especially those of microorganisms, are likely the main source of fatty acids in samples.  相似文献   
36.
容芳芳 《北京测绘》2021,35(3):390-392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正射影像数据生产已经成为测绘生产的常态.而正射影像的生产离不开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因此快速高效的生产DEM对正射影像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以航空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利用影像处理软件的航空影像处理模块2018年版本(GXL 2018 SP3 Aerial)空三加密后进行高精度数字地表模型匹配,并使用软件中数字高程模型的编辑(Geomatic Focus的DEM Editing)功能对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s,DTM)进行快速编辑生成DEM数据,为今后大批量DEM生产及编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叠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露头实测、手标本观察、光薄片观察、X光衍射分析、电子扫描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叠锥整体呈结核状产出于暗色泥质岩中,泥质岩中发现丰富的20μm左右的炭化微生物化石,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叠锥内部常可分为3层,中层为块状灰岩,上、下层由大小不等的、同轴或错落叠置的直圆锥组成。叠锥内部主要为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纵切面上可见明显的"V"字型或"W"字型纹层,横切面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上、下层位叠锥的锥顶均朝上,反映出类似叠层石的生长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叠锥可能是由微生物和沉积作用联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并推断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发育于由河流向湖泊过渡的浅水、沉积速率较低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38.
根据测温孔在冻结壁温度场检测中存在的不足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特点,进行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冻结壁温度场的可行性探讨。在初始含水量和密度与原位土一致的情况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温纳四极、温纳偶极和温纳微分3种装置,分别对上海地铁四号线的粉砂土进行了在30~-30℃条件下的导电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视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导电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导电性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高于-4℃条件下,粉砂土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相对较小,温度低于-4℃时,粉砂土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明显;同时,在30℃≥t-4℃、-4℃≥t-10℃、-10℃≥t≥-30℃三个温度段分别拟合出相关度较高的温度—电阻率回归方程。试验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冻结壁是可行的,可为今后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类似土层采用冻结法施工时检测冻结壁的发育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杨房沟坝址高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杨房沟坝址高边坡稳定性情况及治理措施,采用现场调查及室内分析计算方法对河谷高边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展开了全面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高边坡花岗闪长岩可划分为块状、次块状及镶嵌结构等类型;边坡岩体质量从坡面向内分别为Ⅲ2、Ⅲ1、Ⅱ类,Ⅳ类岩体很少;天然边坡存在松动张裂、楔形体滑动及崩塌等破坏形式,控制性结构面为顺河向卸荷裂隙;从河谷演化角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现今边坡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变形规律及总体稳定性,认为坝址区天然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降雨或地震等不利条件边坡可能存在浅部块体滑移失稳。  相似文献   
40.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采利用地热资源在该区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介绍了该地区热储层概况及地热异常区划分、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地热井分布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地热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地热开发资源规划方案,优化地热井布局,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供暖、洗浴、游泳、特色养殖、等区域地热资源合理开发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