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1600篇
测绘学   643篇
大气科学   580篇
地球物理   740篇
地质学   2703篇
海洋学   77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海南琼北活火山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第四纪火山, 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该火山的形成演化已开展了大量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 但对其表层地质结构特征仍然缺乏详细了解。水平-垂直频谱比法(简称H/V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浅表层地质结构的研究, 本文基于35个便携式微功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台阵观测数据, 采用经典全波场H/V(full)和瑞利波椭圆率H/V(Ray)分析方法, 获得了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F0)和放大倍数(A0)的空间变化特征。琼北火山区H/V曲线峰值频率变化强烈, 以长流-仙沟断裂为界, 断裂西南侧很难从H/V曲线中获取清晰的F0A0, 而断裂东北侧则存在明显的F0A0。结合已有地质资料, 本文认为长流-仙沟断裂西南侧处于凹陷区, 其浅表层火山岩未发生明显的风化作用, 而东北侧位于隆起区域, 地表火山岩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风化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H/V方法可反映表层火山岩的风化状态, 火山岩出露场地H/V曲线的峰值频率和放大倍数随风化作用程度的增强而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为琼北火山区浅表火山岩风化状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42.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r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here active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 and earthquakes frequently occur. Anomalous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xtremely complex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and soil have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geohazar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s, geological field survey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geological dating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n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s its geological 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s in the periglacial region of the Minshan Mountain and formed approximately 25 ka BP. The landslide initiation zone has a collapse and slide zone of approximately 22.65×106–31.7×106 m3 and shows a maximum sliding distance of approximately 1.42 km, with an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approximately 310 m between the back wall of the landslide and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accumulation area. The landslide movem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speed and long runout.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 the landslide body eroded and dammed the ancient Minjiang River valley.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was buried 30-60 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landslide accumulation area.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and drilling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ancient riverbed was approximately 80-100 m thick. After the dam broke, the Minjiang River was migrated to the current channel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landslide.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crustal uplift, topography, geomorphology and paleoclimatic change.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eriglacial karstifi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aused the limestone at the rear edge of the landslide fractured, thus providing a lithological foundation for landslide occurrence.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long the Minjiang Fault, which runs through the middle and trailing parts of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may have been the main factor inducing landsliding. Studying the Gamisi ancient landsli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gional response to paleoclimatic change and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of the Minjiang Faul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143.
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样式及其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生代强烈的负反转作用是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解负反转构造对东营凹陷中、新生代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 详细刻画了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几何学样式, 并综合运用计算断层活动速率和负反转率以及编制地层位移-距离曲线等方法, 对东营凹陷负反转断层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J3-K1和Ek-Es4两期盆地的主体均是印支期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作用所致, 总的负反转率约为3.367~8.3, 其中J3-K1时期负反转率为1.388~3.904;负反转构造最终定型于Es3-Es2时期; 负反转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SW至NE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盆地内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任拥军 《沉积学报》2011,29(1):173-183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 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层系)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样品来源于1 300~4 000的暗色泥岩,其中2 800~4 000 m的样品对应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油初期到生油晚期。研究结果表明,C31、C32、C33、C34、C35升藿烷(17α(H), 21β(H))构型转化参数的分布除与异构体之间的手性碳立体构型转化作用有关外,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或裂解速率和新生成速率的差异也是其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如高盐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分布;从未熟—低熟状态到成熟状态,相关升藿烷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总体均表现出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加大的特点,并从离散状态聚集到热演化的平衡状态附近;在到达成熟状态后,相关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从缓慢增大过渡到一个持续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并且该构型转化参数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对应于生油门限附近;在高盐环境中除C33升藿烷保持不变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外,其它升藿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逆转特征,表明高含量的盐类矿物对升藿烷成熟度参数亦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C31、C32、C33、C34、C3517α升藿烷之间的22S/(22S+22R)分布型式复杂多变,其中对于成熟源岩样品,C35升藿烷22S/(22S+22R)值变化强烈,表现出“翘尾”状的上升型特征和“坠尾”状的下降型特征,而对于低熟—未熟样品, C32升藿烷的22S/(22S+22R)显示相对高值,并且多数样品显示为C31C33C35的偶数碳优势的特征;研究显示C31到C33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S/(S+R)热演化平衡值均为0.6,而C34 S/(S+R)及C35S/(S+R)热演化平衡值相对较高,沙三段、沙四段的C34 S/(S+R)及沙四段的C35S/(S+R)分别达到0.63、0.62、0.6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受热演化影响也比较明显,在生油期间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高值,研究表明该指数的变化与其22R异构体演化有关,并且参数C31/∑(C31—C35)、C32/∑(C31—C35)、C33/∑(C31—C35)、C34/∑(C31—C35)、C35/∑(C31—C35)演化特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5.
随机森林算法在全球干旱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发生频率最高,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最严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对干旱进行可靠、有效的评估十分重要.本文以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土壤湿度、蒸散发、NDVI、叶绿素荧光等作为解释变量,以基于SPI的干旱等级作为目标变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以2007-2012年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  相似文献   
146.
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霞  任宜勇  汤浩  陈洪武 《冰川冻土》2005,27(3):381-388
利用中天山地带85.0°~90.0°E,42.5°~45.0°N范围内17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气温观测数据及美国NCEP/NCAR1950-2000年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区域近年来降水呈现上升趋势,且冬、夏季相对显著,山区降水增幅大于山前平原地带.年代际变化表现为60-70年代降水量减少,80-90年代逐步增加.大气可降水量多年也表现为增加趋势.近50a来该地区上空的水汽输送状况显示,年平均大气水汽输入为9217.8×108m3,输出水汽8625.7×108m3,净收支为592.0×108m3,且水汽收支主要取决于夏半年的水汽输入量,境外全年输入的水汽只有6.4%转化为降水.从50-90年代水汽净收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只在90年代有略微增长.结合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增加、冰川物质平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说明中天山北麓近年来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内部的水循环量增加和水循环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7.
在城门山铜矿系统开展了土壤壤中汞、热释汞、全汞的测量。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破碎带上覆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壤中汞气、热释汞的富集,土壤中汞气的主要源是深部的硫化物矿体。汞异常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下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土壤全汞因为本底汞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化信息,利用土壤全量汞与热释汞含量的比值来抑制本底汞,突显热释汞,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的矿化信息,是示踪深部矿化信息的有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8.
黄茅湾河口沿程异常潮差:Ⅰ- 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9.
3个时期河南省湿地的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的TM影像数据,研究了3个时期河南省不同类型湿地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和2007年河南省湿地的面积分别为98.69×10(4)hm2,91.11×10(4)hm2,和105×10(4)hm2:河南省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河渠、湖塘、水田和滩地5种类型:水田面积在...  相似文献   
150.
吕大炜  初航  任建国 《沉积学报》2022,40(2):281-291
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已发展成为地质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且具有强大的社会需求。通过总结1987—2020年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学科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的申报和资助特点,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结果显示:“八·五”和“十二·五”期间,该领域申报项目数量较大,获得批准资助的项目总数迅速增高,表明该时期是我国在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领域内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该学科基金的申报方向主要分为3大类:基础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应用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及交叉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十四·五”期间:1)基础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的方面更加注重古环境和古气候等研究;2)应用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的研究在大地构造—沉积上继续占据优势,在沉积成矿上,也会继续发展增强;3)交叉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类的申报更加侧重于碳酸盐岩沉积和生物沉积,其次,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沉积学上的应用也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