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1篇
  免费   1867篇
  国内免费   2582篇
测绘学   1166篇
大气科学   1182篇
地球物理   1726篇
地质学   4917篇
海洋学   1493篇
天文学   285篇
综合类   831篇
自然地理   111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551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延边地区东部五道沟岩群黑云阳起石片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个单点年龄,其中包括7组谐和年龄和1组不谐和年龄.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8 Ma、844.8 Ma、340.2~313.7 Ma(平均值为323±23 Ma,N=4,MSWD=0.23,置信度=0.88)、292.9~288.3 Ma(平均值=291±25 Ma,N=3,MSWD=0.031.置信度=0.86)、279.2~266.2 Ma(平均值为279±28 Ma,N=4,MSWD=0.031,置信度=0.86)、127.4~124.2 Ma(206Pb/208U年龄平均值为126.5±3.7 Ma,N=5,MSWD=0.12;置信度=O.97)、116.1~106.3 Ma(平均值为115±39 Ma,N=2,MSWD=1.2置信度=0.27),不谐和年龄的下交点年龄为(451±120)Ma、上交点年龄为(1811±400)Ma(MSWD=7.2);这一结果表明: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是来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碎屑物,指示五道沟群的沉积成岩作用发生在石炭世(323±23 Ma),变质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291±25 Ma),之后在279.2~266.2 Ma、126.5~106.3 Ma先后受两次岩浆用和蚀变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22.
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为京石段控制性工程,下穿北京市西四环路桥梁30余座,桥梁的安全至关重要。在暗涵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实施了有效的监控量测技术,通过自动化监测和常规监测手段获取数据,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比,以研究暗涵下穿桥梁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受力变形协调过程。结果表明:墩柱差异沉降小于允许沉降的80%;墩柱倾斜值小于允许值的30%。监控工作做到了过程预警、过程控制,规避了工程风险,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粤东南澳—澄海海域上第四系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合陆区前人的资料,分析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将该区上第四系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具有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一般由砾砂或中粗砂开始,以淤泥或黏土结束。通过对该区不同层位14C年代测定和分析,认为该区第四系沉积开始于晚更新世中期,与韩江三角洲平原区开始接受沉积的时代一致,这表明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开始接受沉积的。该区前两个沉积旋回形成于晚更新世,第三旋回形成于全新世。全新世后海平面波动对该区的影响并未像对内侧平原那么明显,说明该区进入全新世后沉积环境趋于稳定,相对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4.
对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虽有很久的历史(如1873-1876年“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但对该区开展深入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却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已积累了关于该区深海沉积物的大量资料.目前我国的海洋工作者也正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5.
海水中234Th的超低水平液闪谱仪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利用超低水平液闪谱仪测定海水中234Th的方法.海水经氢氧化铁吸附共沉淀富集后,接着用阴离子交换和TBP/煤油萃取进行Th同位素的分离与纯化.对一系列测定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测定海水中234Th的适宜程序,即在含有234Th和产额示踪剂230Th的纯化后的5mol/dm3HNO3溶液中加入TBP/煤油进行萃取,然后用0.1mol/dm3HNO3反萃取,后者是先用契伦柯夫计数法测量234Th(通过234mPa),后加入闪烁液Hisafe 3用α/β模式测量α放射体230Th.对于α和β放射体液闪谱仪的计数效率分别为100%和55.7%±2.7%.234Th的化学回收率和总探测效率分别为70%~80%和30%~45%.该法测定海水中的234Th快速、简便和高效.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智能潜器集成仿真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通过这一系统所展示的水下虚拟仿真环境能够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潜器的控制体系结构、潜器载体的水动力学、信息融合和目标识别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7.
钦州湾潮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4年5月和11—12月两个航次的调查及近年有关海湾的海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钦州湾的潮流特征,观测资料来自分布于该海湾东中西三个航道及相关区域的8个测站。钦州湾涨落潮流特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东部最大涨落潮流速小于西部:夏季落潮流总是大于冬季:龙门水道附近的流速最大,而其余区域的流速相对较小。外湾(钦州湾)余流,是气旋式环流:水体东进而西出。从湾内来的泥沙和污染物质,主要从西部进入外海;中、东槽是主要“进水”通道,外海低泥沙含量、少污染物质的清洁水从这里潮流而上。因此,与西部相比,东部盐度高,水质清洁,底质重金属含量少。  相似文献   
28.
A coupled physical–bi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low-silicate, high-nitrate, and low-chlorophyll (LSHNLC)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d used to compute a detailed budget in the Wyrtki box (5°N–5°S, 180–90°W) for the major sources and cycling of nitrogen and silicon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biogenic silicon dissolution, NH4 regeneration from organic nitrogen and nitrification of ammonia in the model, we show that silicon recycling in the upper ocean is less efficient than nitrogen. As the major source of nutrients to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provides slightly less Si(OH)4 than NO3 to the upwelling zone, which is defined as 2.5°N–2.5°S. As a result, the equatorial upwelling supplies less Si(OH)4 than NO3 into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Wyrtki box, having a Si/N supply ratio of about 0.85 (2.5 vs. 2.96 mmolm−2 day−1). More Si(OH)4 than NO3 is taken up with a Si/N ratio of 1.17 (2.72 vs. 2.33 mmolm−2 day−1) within the euphotic zo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pwelling supply and biological uptake is balanced by nutrient regeneration and horizontal advection. Excluding regeneration, the net silicate and nitrate uptakes are nearly equal (1.76 vs. 1.84 mmolm−2 day−1). However, biogenic silica export productio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organic nitrogen (1.74 vs. 1.59 mmolm−2 day−1) following a 1.1 Si/N ratio.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low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limit diatom growth; therefore non-diatom new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new production. Higher silicate supply in the east maintains elevated diatom growth rates and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diatoms dominate upwelling zone. In contrast, the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all phytoplankton is nearly constant or decreases eastward along the equator. The total new production has a higher rate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 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surface silicate. This suggests that silicate regulates the diatom production, total new production, and thereby carbon cycle in this area. The modeled mean primary production is 48.4 mmolCm−2 day−1, representing the lower end of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while new production is 15.0 mmolCm−2 day−1, which compares well with previous estimates.  相似文献   
29.
王瑁  丘书院 《海洋学报》2002,24(3):142-147
鱼类没有消化的食物通过粪便而排出体外.没有消化的食物、黏液、消化道脱落细胞、代谢酶以及细菌等就组成了鱼类的粪便.排粪后所保留的食物能可以通过吸收率来估算,其计算式为:A=C-FC/C×100%,式中A(吸收率)以百分数表示;C(摄食量)等于摄入的食物质量乘以食物比能值;F(粪便排出量)等于排出的粪便质量乘以粪便比能值.吸收率在营养学上又称为消化率.粪便比能值的测定在计算吸收率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以往对鱼类吸收率的研究[1~6]中,由于粪便收集的困难及粪便的样品量通常很少,均没有对不同条件下鱼类所排出粪便的比能值进行单独的测定.  相似文献   
30.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