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383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931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51.
应用电弧直读发射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样品无需消解,采用固体进样的方式可以同时测定多个元素。但目前化探分析中常采用的固体缓冲剂(如焦硫酸钾、氟化钠)的电弧温度较低,只能分析银、硼、锡、铅、钼、铜等易挥发元素,而不能分析铬、锰、钛等沸点较高的难挥发性元素。本文通过碱金属控制较低的电弧温度,并利用难挥发元素能在高温条件下与氟离子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其激发温度,配制了一种以氟化铝、聚三氟氯乙烯等氟化效率较高的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固体缓冲剂,通过优化分析线对的选择、曝光时间、电极形状等分析条件,实现了一次制样可同时分析地球化学样品中14种易挥发和难挥发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16~46.93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4.1%~12.3%,通过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准确度,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各项参数都能满足地球化学普查规范要求。本方法分析效率高,在化探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2.
根据加拿大主要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对天气与气候条件的要求、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和发展趋势,选择6个关键性气象因素(极端气温、强降水、强风、冷冻、土壤极端水分和作物生产有效热能条件),开发和评价12个农业气象临界指标(寒潮及热浪天数、日及旬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风速、强风天数、无霜期及冰冻期天数、标准降水系数、季节性水分亏缺、作物生长有效积温和累积热能单位).这些指标可供在该国各农产区科学规划和合理发展各类农田作物生产,包括喜暖性和喜凉性一年生草本作物,越冬性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及木本作物.该研究还依据该国这三类主要农田作物对临界温度和水分的需求,以及加拿大农田作物生长期和越冬期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建立了在任意农业生产年份中各类农田作物生长起始和终止日期的模式.本研究结果能用于指导该国将来在不同农产区适地适时种植适宜的农田作物和高效地经营与管理农场,同时可为农业生产咨询、政策制定和合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供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类似的科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53.
基于SVD和修正Z指数的汛期旱涝预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和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的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的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的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的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的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的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个旱涝等级的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的5级指标是可靠的;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的旱涝滚动预测和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的有7年,只有2003年的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的应用,旱涝等级的预测意见和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54.
In this study, long-term (1777–1997) precipitation data for Seoul, Korea, wetness indice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modern observation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last 220 year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two long-term timescales of dry–wet transitions for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quasi-40-and quasi-60-year timescales are dominant in the 220-year precipitation data of Seoul, as well as in the wetness indice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455.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48--2004 and the monthly rainfall data at 160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51 to 2004,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land-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difference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in spring (April--May), the mei-yu rainfall in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basin,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are analyze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analyses. Results show tha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mei-yu rainfall and air temperature in the middle latitudes above the western Pacific, whil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s located to the southwest of the Baikal Lake. When the land-ocean thermal anomaly difference is stronger in spring,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will be weaker and retreat eastward in summer (June--July), and the SCSSM will be stronger and advance further north, resulting in deficient moisture along the mei-yu front and below-normal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vice versa for the weaker difference case. The effects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land and ocean anomalous heating on monsoon variability is also compar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d and ocean thermal anomalies are both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mmer circulation and mei-yu rainfall and SCSSM intensity, whereas the land heating anoma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cean heating in changing the land-ocean thermal contrast and hence the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相似文献   
456.
为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蒙干旱区内分布相对均匀的104个站点(包括5个“人造站”)1961—1997年7月的平均地面气温资料等,首先分析了该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场、气温年较差及日较差等背景;然后,对标准化的7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分别作了EOF和REOF分析。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夏季的热量资源充足。夏季气温场分布的区域性特色更明显。(2)受纬度、地形高度及远离海洋等的影响,中蒙干旱区地面气温的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呈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高)的特色,但是区内的夏季气温年际变化小。(3)根据气温的EOF分析,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异常可粗分为全区一致型、准东西差异型、准南北差异型及准东北—西南差异型等4种常见分布模态;再根据REOF分析,可将该区夏季气温异常进一步细分为青海高原、高原东北侧、南疆、北疆、陕西甘南区、蒙古国西北部及东南部等7个分区。(4)近37年来,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增暖主要出现在高原东北侧和南疆区,强度比冬春季弱;在青海高原及蒙古国东南部气温还在变凉,区内各分区夏季气温变化也约有3~4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457.
基于美国冰雪中心以及AMSR-2海冰密集度产品,分析了1972—2019年在威德尔海域发生的莫德高地冰间湖(1973、1980—2017年)以及威德尔冰间湖(1974—1976年)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研究冰间湖的形成和长期变化机制提供依据。选用40%海冰密集度阈值识别冰间湖,发现威德尔冰间湖(平均面积为250 000 km2)从结冰期至融冰期一直存在,而莫德高地冰间湖(面积从1980年的1 350 km2至2017年的53 180 km2)则出现日期晚(晚于7月18日)且持续时间短(除2017年长达90 d以上,一般在3~23 d内)。这些时空特征差异反映了与威德尔冰间湖和莫德高地冰间湖相关的海洋对流活动的巨大差异。基于漂流浮标数据评估了2016—2017年莫德高地冰间湖出现前中后区域的温盐变化特征,发现2016年夏季表层水盐度升高,且在2017年变得更暖更咸,但在2018年却变淡。这可能与莫德高地冰间湖在2016年冬出现、2017年冬面积增大以及2018年冬未出现的现象密切相关。此外,2019年在离莫德高地西南方3 000 km的海域首次出现了一个冰间湖,这可能是由于风暴过境导致。海洋和大气在冰间湖的产生、维持以及消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8.
徐忠峰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5,24(4):570-576
利用1954-1998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及同期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100hPa东风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春季到夏季,东风强度与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弱东风年夏季,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陆表面温度均为正异常,然而赤道印度洋地区的正异常明显强于其南北两侧。海温异常的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使得100hPa东风减弱;另一方面使得南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减弱,导致南亚夏季风偏弱,进而造成由该季风区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少,华北地区干旱。  相似文献   
459.
基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61-2006年中国165个国际交换站无缺测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DFA)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S-DFA方法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从可预报性的角度给出了极端高温事件强度综合指标的定义。该综合指标将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综合起来,兼顾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区域气候背景,进一步说明综合指标定义的合理性。基于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将1961-2006年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分为4个不同等级的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综合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一直保持平稳的波动变化,之后则一直处于上升之中,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460.
近50 a全球和三大洋海温距平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9a(1950-1998年)NCEP/NCAR逐月SSTA资料和EOF方法,分别对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全球海洋SSTA主要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和相应的时间变化进行了讨论。利用Morlet小波进一步分析了要素场的周期变化和能量变化。发现经EOF分解后的SSTA场具有很好的空间整体性和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各大洋海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期和时滞相关关系,很好地体现了大洋间的协同作用和太平洋的主导作用。从不同的空间分布模态中选择海温变化显著的区域作为关键区,进行同期和时滞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各关键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同期和时滞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