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4篇 |
免费 | 1487篇 |
国内免费 | 8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9篇 |
大气科学 | 551篇 |
地球物理 | 654篇 |
地质学 | 2286篇 |
海洋学 | 680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309篇 |
自然地理 | 3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250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18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2.
Fe、Mn、Cu在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植被中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Fe、Mn、Cu三个同周期的植物营养元素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主要草原群落植被中的含量特征,研究表明:三个元素在凋落物及根系中的含量较高,在立枯中较低,在活体中最低;沿降水、气温和海拔梯度,活体、凋落物中的含量按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递减,Cu例外,在植物生长末期是递增的;立枯中的元素含量在生长初期递增,在后期递减,Cu也例外,初期和后期都是递增的;在植物系统各组成部分中,生长初期三个元素的含量要高于生长后期;地上部植物体分解程度越高,三个元素的含量也越高;Cu强烈富集于根系中;土壤及降水分别是影响植物元素含量及植物分解的重要因子;三个元素在各草原群落地上部活体中的含量都能够满足牲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3.
Extensive organic-matter (OM) rich facies (black shales) occur in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successions in the Yangtze area, South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edox changes of the Yangtze Sea during the Ordo-Silurian transition, two OM sections (Wangjiawan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and Sanjiaguan in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 straddling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are studied. The measurements finish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contents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yrite sulphur, and different species of Fe, including dithionite-extractable Fe (FED), pyrite Fe (FeP), HCl-extractable Fe (FeH), and total Fe (FeT), in black shales, as well as other redox proxies, such as the SIC ratio, the ratio between highly reactive Fe (FeHR = FeD + FeP) and FeT, and the FeP/(FeP + FeH) ratio, known as the degree of pyritization (DOP). In the Wangjiawan section, the Middle Ashgill sediments have high FeHR/FeT ratios (0.20-0.77; avg. 0.45), high DOP values (0.21-0.72; avg. 0.54), and a relative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 independent of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By the contrast,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deposits generally have low FeHR/FeT ratios (0.10-0.35; avg. 0.21), low DOP values (0.11- 0.40; avg. 0.28), and SIC values are clustering on the normal marine value (SIC = 0.36). The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deposit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ddle Ashgill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HR/FeT ratios (0.32-0.49; avg. 0.41), high DOP values (0.46-0.68; avg. 0.53) and fair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s. These data suggest the occurrences of marine anoxia on the Yangtze Sea shelf during intervals of the Mid Ashgill,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and ventilated and oxygenated marine conditions during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time.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ventilated event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global glacial period, likely resulted from the glacio-eustatic sea-level fall and subsequent circulation of cold, dense oxyge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94.
95.
96.
用绝热表层风海流模式,以1949~1979年COADS资料,研究北太平洋表层风海流及相应水位场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某些特定年表层风海流的异常。模式采用二次动量守恒的有限差分方法,保证了计算稳定性。在数值积分中考虑了陆界、水界条件和近岸地形对风海流及水位场的影响。计算表明:模式反映了北太平洋主要流系的季节变化规律,能较敏感地反映上层海洋对大气动力作用的响应。给出了北太平洋主要流系的强弱与黑潮大弯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7.
辽西建昌碱性粗面岩的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县组火山岩在辽话分布广泛,研究区碱性粗面岩位于建昌地区义县组火山岩的顶部,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为(120.3±1.5)Ma,具有较高的SiO2:和碱含量,ω(SiO2)=63.52%~65.94%,ω(Na20+K2O)=9.63%一10.15%,ω(Na20)/ω(K20)为0.96~1.08,属于高钾碱性岩系列,同时具有较低的ω(MgO)(0.75%~1.05%),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模式(La/Yb)n=8.96~12.02),较弱的正Eu异常(δEu=1.07—1.16),相容元素Cr(1.46×10^6~4.15X10^6)、c0(19.8X10^6。~45.9X10^6)和Ni(0.100x10^6~1.55×10^6)含量低。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和Pb正异常,以及Sr、Ti和Y负异常,此外,zr和Hf显示一定的正异常。认为碱性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且来源深度较大,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区火山岩是经过强烈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的富集地幔岩浆上升底侵至下地壳,并经历同化混染和部分熔融,然后沿着深大断裂喷发至地表。 相似文献
98.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生态环境退化是黄河源区所面临的重要的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源区生态环境退化不但影响本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构成很大威胁。在收集区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2000年TM影像的解译,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和特征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源区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冻土面积的减小和冻融侵蚀面积的扩大,植被退化和土地退化的加剧等过程。最后,在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邢台及邻区永年台应力的计算和对余震、余震频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震中区应力稍小于外区应力;应力的变化和余震频度、强余震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0.
高度计波高数据同化对印度洋海域海浪模式预报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浪模式预报的精度,改善初始场是途径之一。研制了基于最优插值(OI)方法的海浪数据同化并行程序模块,并将其植入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 IIITM,建立了印度洋海域海浪同化预报方法,使用卫星高度计波高数据进行了同化预报试验。OI模块的并行设计使得植入同化模块的海浪模式仍能以并行方式运行。文中5°S以北印度洋海域为目标区域,嵌套在WAVE-WATCH IIITM的全球网格中,使得目标区域开边界条件得到较好解决。同化数据使用Jason-2高度计测量有效波高(SWH)沿轨数据。海浪同化预报模式由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Forecasting)输出的1小时一次的海面10 m风场驱动。将同化的模式结果(SWH)、无同化的模式结果(SWH)分别与高度计沿轨数据(SWH)进行比较,表明同化改善模式预报初始场的效果是明显的。以同化初始场出发进行海浪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高度计波高数据同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进海浪短期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