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344篇
地球物理   881篇
地质学   1389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79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21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26篇
  1972年   21篇
  197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胶州湾红岛码头疏浚物质输移扩散数值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有限元分步杂交法,首先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建立了胶州湾疏浚物悬浮泥沙的二维输运——扩散模型,并应用于胶州湾红岛拟建码头疏浚区的疏浚物输运扩散数值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了红岛码头疏浚区施工期间悬浮泥沙对附近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2.
缢蛏滤除率与颗粒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种不同大小的单细胞藻类作为饵料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滤除率以及缢蛏对不同大小料颗粒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规格缢蛏对4种单细胞藻类的滤除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随藻类规格的增大,缢蛏的滤除率亦逐渐变大,并且大规格缢蛏的滤除率变化最显著;在饵料颗粒选择性的实验中,小规格缢蛏对大规格(ESD=8.83),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中规格缢蛏对藻类的选择性不明显,而大规格缢蛏则对小规格(ESD=4.46)藻类具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23.
复方新诺明在鲈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首次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鲈鱼口服复方新诺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鲈鱼单次口服剂量为200×10-6的复方新诺明后 ,其血液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为0.096h -1、达峰时间 (Tmax)为21.479h,峰浓度 (Cmax)为50.768μg/ml、吸收半衰期 (T(1/2)Ka)为7.250h、消除半衰期 (T(1/2)K)为38.299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4138.400(mg·h)/L。鲈鱼口服药物0.5h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采样点4种组织里的浓度达最高。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收率约80%~90 % ,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5×10-6。  相似文献   
924.
几种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部分纯化的WSBV暴露于不同理化条件下,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测定WSB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病毒在纯水中1h能保持感染活性,全在3mol/L NaCl的高盐溶液中1h失去感染力;WSBV在30℃中4h感染活性丧失,在70~90℃中10min均失去感染力;当环境pH值为5以下或12.6以上时,WSBV在1h后丧失感染活性;NP0-40,Triton-X-100,ClO2或甲醛等均能灭活WSBV。  相似文献   
925.
赤道海洋波动弱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层化条件下赤道海洋波动及相关环流特征尺度和物理量的尺度分析,全面分析了赤道海洋波动及其相关环流所属动力学系统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为以参数ε为表征的弱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描述赤道波非线性效应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26.
上海地区台风倒槽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自强  张德 《大气科学》1985,9(4):400-405
本文通过五次个例的对比分析,指出边界层东北急流对长江三角洲台风倒槽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得出,那里存在两种类型的台风倒槽暴雨,它们在一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7.
BP神经网络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网络(简称BP网络)方法,以日、月相概率作为输入因子,建立长期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业务预报试验效果比较理想,对较大降水和升(降)温过程均有一定预报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单纯运用日、月相概率预报长期天气过程的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具有预报较客观、准确率较高等特点,在目前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式尚不能用于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8.
华北陆块南缘四十里长山地区下震旦统四顶山组叠层石白云岩与其上部凤台砾岩的接触界面上为一薄层黄铁矿,对其宏观和微观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这一接触界面为裂离不整合。这一裂离不整合的发现和确认为研究华北陆块在Rod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的地质响应提供了直接依据,也为研究凤台砾岩及其相对应地层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构造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929.
A series of 3D predictions,de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heavy storm observed during the OSCAR experiment,were carried out by utilizing the PERIDOT model,and introducing alternatively the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Bougeault (1985) and the prognostic one (Chen,1989;Chen and Bougeault,1993),with three different grid sizes:160 km,80 km,40 km.The feasibility of the new prognostic scheme and its improvement on the problem of dependency of the predicted rainfall upon the grid siz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son of the rainfall observed and those predic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in general,the predicted rainfall increases when the grid size decreases for both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schemes.However,with the new prognostic scheme,the numerical model is capable,on the one hand,for the larger grid sizes,to increase the rainfall,which is under-estimated with the scheme of Bougeault (1985);on the another hand,for the smaller grid sizes,to reduce the rainfall,which is usually over-estimated.In other word,there is an obvious improvement on the problem under study.  相似文献   
930.
重庆雾的天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重庆雾进行天气学分类基础上,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几次典型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流场特征以及雾的垂直环流结构,揭示出两类雾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辐射雾产生在经向环流背景下,中亚地区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经向垂直剖面表现为青藏高原东侧的对流层中层有一发展完好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经向环流,其前部的下沉气流顺着地形坡地下滑时在四川盆地强迫出一个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使重庆附近低层的下沉气流得到加强;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并有贴地逆温存在,大气层结较稳定。雨雾发生在亚洲地区经向环流相对较弱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低压槽和地面冷锋为主要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结构表现为高空低压槽发展东移时在四川盆地诱生一逆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其东侧的上升支正好与地面弱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时形成的顺时针旋转的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耦合,使重庆附近上升气流加强,地面附近暖湿气流较活跃,明显增湿过程对雨雾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