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6篇
  免费   5309篇
  国内免费   8786篇
测绘学   2696篇
大气科学   4581篇
地球物理   6967篇
地质学   19366篇
海洋学   4717篇
天文学   2407篇
综合类   2704篇
自然地理   3163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757篇
  2022年   1608篇
  2021年   1918篇
  2020年   1648篇
  2019年   1683篇
  2018年   1900篇
  2017年   1794篇
  2016年   1886篇
  2015年   1582篇
  2014年   1788篇
  2013年   1937篇
  2012年   1900篇
  2011年   2346篇
  2010年   2059篇
  2009年   2037篇
  2008年   1653篇
  2007年   1745篇
  2006年   1806篇
  2005年   1394篇
  2004年   1778篇
  2003年   1395篇
  2002年   1279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818篇
  1999年   841篇
  1998年   716篇
  1997年   709篇
  1996年   535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41篇
  1993年   567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39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72.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   
973.
在雅鲁藏布江南带分区蹬岗组之上新发现硅质岩与玄武岩两套地层,分别新建为郭雅拉组和盐多组,时代为始新世;在北带分区嘎学组之下发现一套砂岩、页岩的韵律层,新建为桑果组;建立了仲巴分区泥盆纪系马攸木群,分上、中、下3个组和4个岩性;对石炭纪地层新命名为康拓组和拉沙组;将下二叠统变质玄武岩命名为才巴弄组;将原划冈仁波齐组中下部与沃马组下部地层新命名为旦增竹康组,时代为中新世,其上部地层仍为沃马组,时代为上新世,两组合称岗仁波齐群。进一步证实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两带夹一微陆的特点,南带在中侏罗世发生过双向俯冲事件。对蛇绿岩、混杂岩进行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974.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 怒江结合带,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 余拉山 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 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 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975.
着重调查了以阿坝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环境变化,新建立了若干生物组合;对第四纪冰川堆积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气候地层单位;首次于壤塘县曼迪乡上三叠统侏倭组的滑塌堆积层中,采获异地埋葬珊瑚群化石,建立三叠纪双壳类两个生物带;调查了侏倭组、新都桥组、如年各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基本层序、剖面韵律结构及沉积构造;获得若末柯火山岩和小石头山花岗岩Rb Sr等时线年龄。  相似文献   
976.
认为牛井山蛇绿构造混杂岩与铜厂街蛇绿岩相当;新建石鼓蛇绿构造混杂岩;沿怒江断裂带多处发现硅质岩、浅变质玄武岩及砂板岩复理石建造;澜沧江构造带东侧发现大量火山岩;结晶基底中有大量变形变质古老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977.
湖泊湿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重点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植物营养元素及一些有机污染物,评价标准体系相应地包括水质基准、营养物基准、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等。  相似文献   
978.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79.
INTRODUCTION Tunnel typeanchoragehasobviousadvantages inbearingcapacityversusinvestment(LiuandHu,1996).However,itisrarelyusedinapracticalpro jectbecauseofitsrequirementofgoodrockcondi tions.Siduhebridge(Fig.1),whichliesintheBa dongmountainsinthewestplatea…  相似文献   
980.
The 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pressuremeter testing effectively approximate pressuremeter membranes as infinitely long. As a result, the effects of the two‐dimensional geometry of pressuremeters are ignored, leading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soil shear strength by pressuremeter testing, as demonstrated in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 numerical study of two‐dimensional geometry effects on self‐boring pressuremeter tests in undrained clay.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using critical state soil models with an effective stress formulation. This is in contrast to most (if not all) existing studies on pressuremeter geometry effects, which were based on perfectly plastic soil models (e.g. Yu (Cavity expans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pressuremeters. DPhil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1990), Yeung and Carter (Proc. 3rd Int. Symp. on Pressuremeters, 1990), and Houlsby and Carter (Géotechnique, 1993; 43 (4):567–576)).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overestimation of soil strength due to the neglect of finite pressuremeter length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oil model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for clays with a high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OCR) the strength overestimation predicted using critical state soil models could be considerably smaller than that predicted using perfectly plastic soil models.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numerical study is that care must be exercised before directly applying any numerically determined pressuremeter geometry correction factors in practic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