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9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1241篇
测绘学   598篇
大气科学   411篇
地球物理   581篇
地质学   2075篇
海洋学   785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NCAR大气模式CAM3.1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两组试验对中国区域近40a(1961-2000年)气候进行了模拟。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角度,通过分析两组试验的差值场来探讨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气候模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温度和降水对土壤湿度的年际异常非常敏感,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对中国春夏季气候及其年际变率均有显著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模式模拟的春夏季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在我国大范围内降低,春夏季降水在东部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西部增加。而模式模拟的春夏季温度、降水年际变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减弱。但当考虑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式对气候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在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主要通过改变地表能量通量和环流场,对温度、降水产生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年际异常时,地表净辐射通量减少,地表温度降低,感热通量减少。感热通量差值场的空间变化和温度差值场的空间变化一致,感热通量对温度有一定影响。而潜热通量差值场的空间变化和降水的差值场的空间变化一致,可见降水受地表潜热通量的影响。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引起的环流场的变化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地表能量和环流场年际变率的改变对春夏季气候年际变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广东省大型水库生态分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1月和7月通过对广东省境内10座供水水库进行水生态调查,采集4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样品,对其进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划分及聚类分析.调查区共鉴定出8门104属207种浮游植物,主要分属于30个功能类群.聚类分析将这10座水库聚合为4个类型区,第一生态类型区包括南水和新丰江水库,以适应低营养环境的功能类群为主;第二生态类型区包括飞来峡、白盆珠和新丰江水库,主要以中营养型和广谱型为优势功能类群;第三生态类型区和第四生态类型区包括高州、公平、大水桥、鹤地和汤溪水库,其中高州和公平水库主要以富营养型和广谱型为优势功能类群,其它水库则以适应富营养环境的功能类群为绝对优势类群.上述4个类型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差异较大,且与水质营养状态有良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3.
人工神经网络在天津市区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涛  潘云  娄华君  李波  王宏  邹立芝 《地质通报》2005,24(7):677-681
在分析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选择1961-1980年的天津市区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前年沉降量、固结度作为训练样本的输入量,以这20年的地面沉降量作为输出量,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训练BP网络,得到沉降的仿真模型。并把1981-1993年的资料用来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最后在不同的降水量保证率下,预测了到2010年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4.
系统地论述了利用CORS系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其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过程。基于探空资料建立了广西区域干延迟的延迟模型和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利用广西地区CORS站及国内IGS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得出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量。经过比较区域模型与经验模型得出区域模型具有可用性,且反演出的大气水汽含量与探空水汽含量精度相当,从而验证了区域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TIN在土地整理中的地面整平(切割面水平或有一定坡度)、河道(或水渠)开挖及筑堤中的土方量计算和水域容积中体积计算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利用TIN进行体积计算的原理,结合地面整平与河道开挖介绍了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阐述了基于遥感分类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的方法,分析了直接利用关系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的缺点,遥感分类可获得不同类型地物,此后关系模型分别提取,解决了直接利用关系模型提取中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在发展新常态与城市精细化治理背景下,对城市更新精准施策与量化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更新过程与人、地、房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不动产登记数据包含丰富的人、地、房空间属性信息,能够在城市的建成环境评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城市更新评估模型几乎均未使用这一数据支持。本文从大数据量化评估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动产登记大数据构建城市更新潜力评估体系,建立评估方法,并以南京市为应用案例,在街道(乡、镇)尺度上,对评估对象区域进行城市更新潜力的量化评估,实现精细化尺度的空间分析,辅助城市更新方向与选址,引导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998.
利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区1960~2009年共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利用Yamamoto检验法对突变点进行了真假性检验。结果显示,若尔盖年降水变化包含了多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目前及今后2~3a内若尔盖年降水呈偏少的趋势;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不一定就是突变点,若尔盖年降水小波变化16 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68、1984、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999.
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污染地表水环境的城市径流污染源,利用SCS降雨径流模拟建立了城市径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与年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性显著;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对典型示范区城市排污口实施降雨过程监测,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城市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从而估算出辽宁省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总量。  相似文献   
1000.
芦山7.0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国家和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四川芦山ML2.0级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36次ML4.0级以上地震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并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了可能存在的发震断层面参数,从而综合分析了芦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7.0级主震的震源位置为30.30°N、102.97°E,初始破裂深度为15 km左右,震源矩心深度为14 km左右,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的两组节面分别为走向209°/倾角46°/滑动角94°和走向23°/倾角44°/滑动角86°,可视为纯逆冲型地震破裂,绝大多数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也表现出与主震类似的逆冲破裂特征.ML2.0级以上余震序列发生在主震两侧,集中分布的长轴为30 km左右,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27 km,ML3.5级以上较大余震则集中分布在9~25 km的深度上,并揭示出发震断层倾向北西的特征.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207°/倾角50°/滑动角92°,绝大多数余震发生在断层面附近10 km左右的区域.综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主震震源深度和已有破裂过程研究结果,可以推测主震破裂过程自初始点沿断层的两侧扩展破裂,南侧破裂比北侧稍长,滑动量主要集中在初始破裂点附近,可能没有破裂到地表.综合本文研究成果、地震烈度分布和现有的科学考察结果,初步推测发震构造为龙门山山前断裂,也不排除主震震中东侧还存在一条未知的基底断裂发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