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8篇 |
免费 | 1497篇 |
国内免费 | 10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8篇 |
大气科学 | 490篇 |
地球物理 | 683篇 |
地质学 | 2397篇 |
海洋学 | 853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24篇 |
自然地理 | 5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243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22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248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38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95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欧洲冬季500hPa环流异常及与中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160气象站月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欧洲500 hPa高度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1)EOF第1模态主要反映了欧洲东部大槽和西欧脊的空间变化特征,定义了主模态的两种异常型:西高东低型和西低东高型;(2)主模态时间系数与40°N以南中国中东部一直到华南地区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东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长江下游沿海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西高东低异常型年,有利于欧洲中高纬冷空气向中国南方地区传输,不利于向中国北方地区传输;有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中国华南地区输送,也有利于西北太平洋水汽向中国东部以及北方输送;欧亚高纬度高压系统减弱,而西北太平洋海面低压系统减弱,东亚冬季风减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42.
利用SODA同化数据、卫星高度计反演的地转流数据及ICOADS风场资料,刻画了南海西边界流场的三维结构,并着重探讨了中南半岛附近的南海西边界流年际变化特征与ENSO循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经向流速10cm/s界定中南半岛西边界流的核心边界,按此标准其核心区水平方向上为中南半岛沿岸至111°E附近,垂向为200 m以浅.分析发现12.25°N断面西边界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与ENSO呈显著正相关,流量滞后ENSO 5个月时相关系数最高,达0.38(超过99%置信度).受ENSO期间季风变异影响,和正常年份相比,合成El Nino事件的发展期(7月)-强盛期(12月)-消亡期(次年7月),中南半岛近岸的西边界流呈现增强-减弱-减弱态势;而合成La Nina事件的发展期(7月)-强盛期(12月)-消亡期(次年7月),西边界流却呈现减弱-增强-南强北弱的态势;综上,南海西边界流的年际变化,ENSO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943.
六盘山盆地被巨厚的黄土所覆盖,是表层和深层双复杂区域。巨厚的黄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使该区干扰波非常发育,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了有效调查该区干扰波发育特征,并进行针对性地压制,通过盒子波调查技术在该区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和生产结合进行盒子波调查的有效方式,克服了静校正问题对盒子波调查数据的影响。针对两种地形条件下的盒子波资料,分析了在不同地形和表层条件下干扰波场的变化,认为影响浅层和中深层信噪比的干扰波特征存在差异;并通过组合压噪效果分析,提出对不同深度勘探目标进行针对性压噪的组合接收方式,提高了六盘山地区巨厚黄土塬勘探区目标层采集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44.
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基于群智能的全局优化方法。将改进PSO算法应用于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优化问题,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改进PSO算法在提高精度方面的有效性,说明了改进PSO算法在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5.
新疆西准噶尔苏云河钼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和年代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云河钼矿床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山西段,容矿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这些花岗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Rb、Th、U和LREE,相对亏损Ba、P、Ti,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系列,局部经历过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苏云河钼矿区的成岩年龄为309.3~310.2 Ma,这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发生于晚石炭世。黑云母的Ti温度计表明Ⅰ号和Ⅲ号岩体的结晶温度相近,为695~728℃;而Ⅱ号岩体的结晶温度较低,为642~668℃。同时根据角闪石-斜长石压力计获得Ⅰ号和Ⅲ号岩体的结晶压力为(3.0~3.9)×108Pa。综合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苏云河钼矿区3个岩体均形成于岛弧环境。此外,以苏云河钼矿床为代表的巴尔鲁克山成矿带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在岩石地球化学、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具有许多类似的特点,表明巴尔鲁克山成矿带可能是巴尔喀什成矿带在中国境内的延伸。 相似文献
946.
松软地层透水率较大,防渗灌浆工程吃浆量相对较大,浆液扩散极不规则,形成的防渗帷幕,包括防渗幕体厚度、力学性能、防渗效果等结构性状难以准确把握,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主要采用压水试验、标贯、钻孔取心、物探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但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防渗质量的评价。在现场进行多工况灌浆原型试验研究,通过注水试验、孔斜测定、取心测试、全断面开挖等多种方法,真实呈现防渗幕体的性状,包括幕体有效厚度及其影响范围、幕体强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在松软地层采用浆体封闭、脉动灌浆控制灌浆工艺,孔距1.5m,两排排距0.8m,并采用适宜的灌浆控制参数灌注可控性黏土水泥浆材,简便高效,孔周挤密区、结石体及胶结体形成的有效幕体均一性好,防渗效果达到5lu以下,灌后28d结石体强度达到3MPa以上。灌浆工艺和参数可直接供类似地层应用。对于不同类型地层在不同灌浆材料、灌浆工艺、灌浆参数情形下的灌浆结构性状,有必要研发物理模型进行大样本室内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47.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2mm范围内δD的变化达到6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续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相似文献
948.
1988年底在华南地区连县—港口近400km的测线上,首次使用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工爆炸地震野外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由AT型微机及必要的接口板和外围装置组成,能在野外条件下把模拟或数字记录仪记录结果以数字数据形式输入计算机,并进行显示、打印、存储等操作.由于成功地解决了诸如磁带信号直接屏幕扫描搜寻,时间信号自动识别、解码,钟差和零时信号屏幕光点比测,采样率随磁带速度自动调节,多通道长时间信号连续存储,数字滤波和再采样,用普通打印机快速打印高分辨率图形等技术问题,我们在野外记录后2—3天内即能绘出全测线120道记录的剖面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 相似文献
949.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950.
南迦巴瓦构造结由其核部的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和周边的冈底斯构造单元、雅鲁藏布构造单元组成。喜马拉雅构造单元为构造楔入体,两侧发育有右旋和左旋走滑断层系,构成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由于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作用,使雅鲁藏布缝合线横推错位,形成滇藏涡旋构造,并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的形成与印度板块连续的向北汇聚推挤作用发生反时针旋转有关,并可分为点碰撞(45 Ma前)、碰撞楔入(45~7 Ma)和旋转抬升(7 Ma以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