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为了解黔中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为了研究功能群对水环境的指示,选取黔中2座典型水库——普定水库和桂家湖水库,分别于2015年的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8月)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2座水库营养盐无显著性差异,水动力学参数(水温、混合层深度、透明度、真光层深度、水柱相对稳定性、光的可获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普定水库共归类出18个功能类群,桂家湖水库共归类出15个功能类群.普定水库优势功能群水期分布特征:枯水期LO→丰水期B+P;桂家湖水库优势功能群水期分布特征:枯水期B+J+Y→丰水期B+J.垂直层面上,普定水库枯水期以甲藻组成的优势功能群LO在三岔街采样点表层藻类生物量达到峰值(18529μg/L),远高于中层和底层水体以及其他采样点,与该点水文特性以及组成LO的甲藻特征有关.丰水期以硅藻组成的功能群P在小河采样点的中层藻类生物量最大(2741μg/L),远高于该点的表层水体及其他采样点,与P类群耐受低光有关.而桂家湖水库由于面积小、水位浅且少有人为干扰,故样点间环境因子差异小,整个水体优势功能群分布高度一致.(3)经RDA分析,水动力学参数、营养盐、p H和电导率是影响普定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桂家湖水库仅水动力学参数(水温和水柱相对稳定性)是主要因子.(4)从浮游植物功能群适宜生境来看,普定水库为富营养水体,桂家湖水库为中到富营养水体.由分析得出隶属于不同水域的2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2.
勐野井钾盐矿床的成因,众说纷纭.笔者将此矿床和兰坪思茅坳陷沉积盆地的演化与板块构造活动相结合,提出侏罗纪古钾盐矿经再溶蚀、再沉积、再改造的成因假说.认为今后在兰坪思茅坳陷探盐找钾的新方向是深埋在地下的中侏罗统和平乡组及下侏罗统,有可能在此层位找到大型或超大型的海相固体古钾盐矿床.  相似文献   
163.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它对沉积环境的水文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选取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的17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定,应用了能够敏感反应沉积环境的微量元素指标及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沙溪庙组Sr/Ba比值均小于1,说明沙溪庙组沉积期湖水为淡水;V、U、Mo、V/Cr、Ni/Co、U/Th、(Cu+Mo)/Zn、V/(V+Ni)、δCe、δEu、∑REE、La/Yb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值及比值,说明整个沙溪庙组沉积时期湖泊底层水体总体上为中等分层的含氧环境;根据Sr/Cu比值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下沙溪庙组沉积期整体表现为温暖干旱,局部时期转凉,此后上沙溪庙组沉积期又转变为类似于下沙溪庙沉积期的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且干旱程度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64.
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组沙丘砂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萨拉乌苏组含7层古流动沙丘砂、4层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对这些沙丘砂的沉积构造观察以及粒度、扫描电镜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这些沙丘砂具有与现代沙丘砂相似的风成沉积构造特征;(2)粒度及其参数——Mz、σ、Sk和Kg,以及主要化学组分SiO2、Al2O3和TOFE也与现代沙丘砂相近;(3)Mz-σ、SiO2-Al2O3+TOFE散点图和概率累积曲线显示这些沙丘砂与萨拉乌苏组中的河湖相、古土壤差别明显,而与现代沙丘砂一致;(4)石英砂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以及碟形坑、新月形坑、麻坑、上翻解理薄片、硅质沉淀和硅质裂纹等表面结构特征,反映其曾受持久的风力搬运作用.沉积构造、粒度、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和化学元素等多个方面具备了与现代沙丘砂类似的风成特征,证明这些沙丘砂的成因是风成的.  相似文献   
165.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 793.06 hm2、1 665 966.28 hm2、1609 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 1、0.737 5、0.816 5、0.830 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0.3041、0.335 6、0.371 6、0.377 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 3、79.890 8、79.820 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 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相似文献   
166.
基于多参数指标的长江口滨岸多环芳烃来源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口滨岸及临近排污口、滨岸河流、城市中心城区采集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街道灰尘等样品, 分别利用GC-MS 和GC-C-IRMS 定量分析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多环芳烃 (PAHs) 与有机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 开展了基于PAH 环数、分子量特征比值和有机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参数指标的长江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中PAHs 源解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长江口滨岸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中的PAH 化合物主要以3~4 环为主, 与吴淞排污口、石洞口污水处理厂、黄浦江、滨岸小河流以及上海中心城区等潜在来源区域不同环境介质中的PAHs 组成特征相似, 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煤炭和木材的不完全燃烧以及石油残余物的混合。其中, 木材和煤炭不完全燃烧形成的PAHs 以及石油残余物, 枯季经过滨岸河流及排污口直接输入, 洪季则为城市街道灰尘被暴雨冲刷, 随地表 径流最终汇入河口; 汽车排放(汽油、柴油不完全燃烧) 产生的PAHs 主要富集在城市交通区和商业区的街道灰尘中, 枯季借助区域盛行风迁移至河口区, 洪季则主要通过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口。  相似文献   
167.
在混凝土中加入高阻尼掺料,从而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这是从材料角度出发的一种新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利用聚合物的高阻尼特性和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柱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苯丙乳液和改性的硅粉,制作了3组单层两榀混凝土框架;然后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和频率等动力特性;并且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地震动下高阻尼混凝土框架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硅粉和苯丙乳液的加入均可以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前后的阻尼比,分别提高52.4%、82.3%和27.5%、42.5%;改性硅粉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前后的刚度,分别提高5%和15%~50%;虽然苯丙乳液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大约降低17%,但却提高了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后的残余刚度,提高大约10%~20%。改性硅粉和苯丙乳液的加入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减振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等问题,首先,介绍和分析了Pushover分析常用的五种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本质特征;然后,给出了判断侧向力分布模式合理性的准则;最后,通过对比一座15层的平面钢框架结构在Ⅳ类场地的典型地震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和五种侧向力分布下的Pushover分析中的破坏形式和弹塑性反应,研究了高层钢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和各侧向力分布模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高层钢结构Pushover分析时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建议。  相似文献   
169.
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欧吉坤 《测绘工程》2001,10(2):6-10
从可靠性和粗差检测两方面分析了质控制理论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新的统一的可靠性指标,它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不包含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概率因子(非中心参数λ0)。详细介绍了拟准检定法的原理和实施办法,特别是初选拟准观测的一些技巧,通过一个算例比较了拟准检定法与假设检验的三种形式的计算结果,后者存在部分粗差不能发现的问题,而前者能发现全部粗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0.
本文针对云南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体系,首先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其次,结合文献[10]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和文献[11]中的简化设计方法以及ATC-40报告中的能力谱法,对此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验算;最后考察了耗能减振装置对结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