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534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902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波尼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其含油气系统及主要勘探层系不明。采用类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周边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相似盆地的烃源岩、储层特征及含油气系统分析,进一步推测波尼盆地发育始新统潮坪-潟湖相烃源岩,品质较好,为Ⅱ—Ⅲ型干酪根,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该盆地共发育3套潜在储盖组合,最主要为中、上中新统—上新统Tacipi组生物礁储层及上新统区域性海相泥岩储盖组合,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2.
在精细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和隔夹层分布等研究基础上,笔者采用相控方法进行渤海MN油田南区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在沉积相模拟中,以沉积模式为蓝本,将沉积亚相展布、井震结合预测的泥岩夹层分布等确定性认识和随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同时依据各沉积亚相内储层发育的特征和差异,选择不同的“砂包泥”和“泥包砂”模拟思路,实现逐级相控、定量表征储层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以精细油田地质特征认识为基础,采用多条件地质约束的相控建模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沉积认识,提高储层建模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3.
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盐城市滨海港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建港前后水动力场环境与泥沙运移变化,分析滨海港建设对近海水沙的影响。南北堤建成后,流速变化主要集中在防波堤建设区域15 m等深线以内海域,变化量为−0.8~0.5 m/s。北堤堤头流速增幅明显,除大潮落急外港区均处在流速减小区,流速衰减幅度最高可达0.6 m/s。建港工程造成海域内潮汐不规则性减弱,主要分潮的平均振幅比降低约10%。建港工程对近海地貌格局的影响集中在港区周围8 km范围,且基本在16 m等深线以内海域,淤积区域分布在港区口门周围,冲刷区域分布在北堤堤头,床面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加剧。  相似文献   
54.
曹兴  陆鹏  朱琪  马新  倪彬彬 《地球物理学报》2023,66(5):1796-1806

等离子体波动与带电粒子的共振相互作用一直是磁层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常见的宽频、右旋极化等离子体波动, 等离子体层嘶声在地球磁层电子的损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 嘶声波对电子的回旋共振散射被认为是辐射带槽区形成的主要机制, 而人们对嘶声波与电子的弹跳共振机制的理解却相对匮乏.本文旨在细致研究嘶声波与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相互作用, 明确其对槽区电子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 嘶声波与电子的弹跳共振可以造成槽区电子在高投掷角(80°~90°)处明显的投掷角扩散.相比于低能(<~100 keV)电子, 嘶声波引起的高能(>~100 keV)电子的弹跳共振效应明显更强.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投掷角扩散系数对于L-shell、地磁活动条件和共振阶数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随着L-shell的增大和地磁活动的增强, 嘶声波对电子的弹跳共振散射效应显著增强.对于低能电子, 共振阶数对总散射系数的贡献随阶数的升高而增大; 而对于低L-shell处的高能电子, 共振阶数对总散射系数的贡献随阶数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嘶声波与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将高投掷角电子散射到较低的投掷角上, 进而在回旋共振机制的协助下将它们散射到损失锥中.因此, 未来在地球槽区电子动力学建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等离子体层嘶声对电子的弹跳共振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55.
四川攀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红层广泛分布, 其岩体结构破碎, 产状多变, 工程地质性质脆弱, 是区内主要的易滑地层。攀西红层区内滑坡发育, 灾害数量众多, 危害严重, 大型滑坡易堵塞前缘河道, 诱发严重的次级危害。本文在对区内众多大中型滑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攀西红层区内大中型岩质滑坡的失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为攀西地区滑坡失稳条件研究和区内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 发现攀西地区构造活动强烈, 红层区内大型滑坡发育受地质构造影响显著, 构造结构面与原生层理面形成的有利组合往往奠定了滑坡的边界, 控制了滑坡的失稳方式。依据其不同的斜坡结构特征, 攀西红层区大型岩质滑坡失稳方式可划分为平面顺向滑动、块状斜向滑动及楔形横向滑动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6.
空间分辨率是描述工业CT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测试方法有线对卡法和圆盘法,而线对卡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常用的有条卡、圆孔形和方孔形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确定这些不同线对卡测试CT空间分辨率的结果差异及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7.
韩松  葛家昆  杨宏宇 《西北地质》2016,49(3):116-123
在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为进一步认识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实例。通过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床的研究表明,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与隐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的产出严格受隐爆角砾岩体控制,矿体多产出于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体与白云岩接触部位、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构造接触部位。该规律对矿床的远景预测及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区岩浆岩的主要源区为下地壳,且混有幔源物质,为成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并对铅锌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海河流域以邛海湖为核心,呈树枝状展布,将美丽的西昌城环保其中。受地质环境条件所限,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随着近年来以图幅为单元的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发现海河流域内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滑坡数量众多,其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事件。本文以典型实例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的发育特征,归纳总结了其主要危害形式及成灾规律,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主要发育在攀西红层中,地层岩性特征影响着滑坡的滑动失稳方式;(2)断层及其诱发的劈理常构成滑坡边界或滑动面,进而控制滑坡变形;(3)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多为降雨、洪水、地震等多因素耦合诱发的;(4)受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影响,海河流域内大中型滑坡灾害表现出直接危害小、间接影响大,且链式效应明显的成灾规律。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陕北某105m黄土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坡填筑体的工程性质做了大量室内试验研究,依据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该填方边坡的具体情况,选择典型剖面建立计算模型,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法分别计算出天然、暴雨工况下不同高度地下水位时填方高边坡的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通过分析结果得出该黄土高填方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在原始坡型设计方案和3种优化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的坡型优化模型,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台风激发的第二类地脉动特征及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0.003~1 Hz频段的地脉动主要来源于海浪运动与固体地球的耦合作用,台风引起的强烈海浪运动往往可使地脉动能量显著增强.由于涉及大气-海洋-固体地球三个圈层之间的复杂动量传递与耦合过程,迄今为止,关于台风激发地脉动的具体源区位置及激发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地区的地震台站波形连续记录,研究了2008年台风“森拉克”和“黑格比”激发地脉动的时频特征,开展相应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激发第二类地脉动存在两种主要模式:(1)近岸源区激发,即台风引起波浪入射至海岸反射并与后续来波相互作用形成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2)台风中心附近源区激发,即台风中心移动过程中不同时期激发的同频率波浪相向传播、相互作用产生驻波作用于海底而激发,源区位置主要集中于台风中心左后方.此外,结合波浪再分析数据、台风风场特征,我们进一步对第二类地脉动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与近岸源区波浪场强度、观测点至源区距离及台风中心至海岸线距离等因素相关;而第二种模式激发的地脉动则主要受台风中心附近波浪场的频率成分与传播方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