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2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1134篇
地球物理   1447篇
地质学   2537篇
海洋学   448篇
天文学   275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61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准噶尔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第三系3个剖面古地磁样品的分析、测试,在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第三纪磁性地层柱,标定了各组地质年代,为在不同盆地进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2.
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短临预报实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东  马文静 《地震》1995,(1):20-28
本文真实地再了1994年2月16日青海共和5.8级地震前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及种数上的分布特征。指出,在有一定前兆监测能力的地区,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一定的或成功的短临预报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303.
简要介绍了空军气象中心投入业务使用的《空军有限区域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概况、采用的主要技术,检验评分结果,最后给出了天气学个例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304.
冻土蠕变过程中结构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CT为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定量描述不同实验条件下试样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蠕变过程结构的变化情况,认为冻土蠕变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微裂隙、颗粒集合体的破坏以及其它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的形态特征,同时还给出了CT值与物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05.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杏垣 《地质科学》1987,(2):113-125
本文是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说明书的节要。它对我国现今活动着或在新生代活动过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作用过程作了综合概括,重点是板内现象,并从板块构造作用基本过程上对它们加以解释。 中国的岩石圈很不均匀。其动力学涉及8个活动亚板块和有关的17个构造块体的性质、它们的相对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以及新构造变形的特征。阐明了我国岩石圈现今运动和变形  相似文献   
306.
We have compared the Haicheng foreshock sequence with several earthquake swarms which occurred in its neighborhoo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For the most part, the events occurred within a few kilometers of each other. The focal mechanisms are comparatively stable.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swarms in which the variations of focal mechanisms are quite obviou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rgest event of the sequence, which would allow it to be recognized as a swarm.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warms whose focal mechanisms are no less stable throughout the sequence compared to the Haicheng foreshock sequence. This feature could thus not be used to identify a foreshock sequence.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foreshocks and swarms are quite similar in some cases. This is again not a definite criterion for identifying foreshocks, bu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Thus, no definite criterion for identifying foreshock sequences has been found. However, some earthquake swarms may be recognized in their later stage.Finally, we introduced a magnitude sequence with gaps which can be used to see whether a large event is still forthcoming. This metho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methods) could be used in areas prone to large earthquakes, immediately before a large event,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a large event. We also report that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ll the sequences showed a 12-hour recurrence pattern that corresponded with the earth tides, indicating that tidal forces might be influencing foreshocks and earthquake swarm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307.
By utilizing the magnetic interactions possessingC 3v symmetry, the author has deduced the general expressions for theg-factors, zero-field splitting and effective magnetic moment of the ground singlet orbital state in d3-complex. For ruby (Al2O3: Cr3+)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 theoretical values:g =1.9835;g =1.9876; 2D=?0.3731 cm?1;μ =3.857β;μ =3.861β; experimental values:g =1.9840±0.006,g =1.9867±0.0006, 2D=?0.3831±0.0002 cm?1,μ=3.8?3.9β.  相似文献   
308.
Zonal distribution can be noticed in the gossans resulting from the weathering of siderite in carbonate strata, and thi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zoning of subsurface waters. Since siderite is more insoluble than its hostrock, gossans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in the same place as siderite is exposed. Systematic variations in chemistry are recognizable from the ore body upwards to the surface. The gossans are high in Fe and Mn, but impoverished in S, P, Pb, Zn, Be, Cd, and Ag. This may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distinguishing siderite gossans from sulphide on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309.
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建筑抗倒塌问题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并颁布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我国还没有制定有关建筑抗倒塌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危险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抗倒塌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钢筋混凝土建筑分为四类,通过设置拉杆连接系统和Alternate Path设计提高建筑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310.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锐  马宗晋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2007,14(4):1-17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km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