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0篇 |
免费 | 4702篇 |
国内免费 | 21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48篇 |
大气科学 | 1410篇 |
地球物理 | 2043篇 |
地质学 | 6515篇 |
海洋学 | 1757篇 |
天文学 | 133篇 |
综合类 | 751篇 |
自然地理 | 16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410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704篇 |
2021年 | 876篇 |
2020年 | 703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642篇 |
2017年 | 590篇 |
2016年 | 645篇 |
2015年 | 711篇 |
2014年 | 679篇 |
2013年 | 808篇 |
2012年 | 832篇 |
2011年 | 869篇 |
2010年 | 839篇 |
2009年 | 741篇 |
2008年 | 792篇 |
2007年 | 758篇 |
2006年 | 704篇 |
2005年 | 610篇 |
2004年 | 401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通过对黑河日径流量变化规律的探索,重点论述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确定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黑河日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为0.002012,大于零,可以判定黑河日径流量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 相似文献
972.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硫磺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硫磺沟矿区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建立1975年以来矿区开发与环境变化定量评价模型,绘制主要矿产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图件,直观展现了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0年来矿产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确定不同类别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和资源破坏的动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73.
974.
由于降雨、季节引起地下水位升降等原因,地壳中岩体常处于干湿循环状态。为研究干湿循环对岩石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安徽恒源煤矿北风井-259 m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50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长径比为0.5的煤矿砂岩试件经干湿循环作用后实施单轴冲击压缩试验,获得了砂岩动态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研究发现,由于自由水的Stefan效应,干湿循环1次对砂岩具有增强作用,单轴动态抗压强度最高;其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受水侵蚀物理弱化作用,砂岩动态单轴抗压强度呈乘幂关系降低,砂岩试件的冲击破碎块度逐渐变小。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12次时砂岩动态抗压强度比干湿循环1次降低约24%,表现出较强的劣化效应。 相似文献
975.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影像特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独立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环形整体特殊形状的成因各有说法。在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和探究各种相关资料,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和秦祁海槽在各大构造运动中都有密切联系,二者处于同一应力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的主要成因为其与秦祁海槽等周围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挤压、碰撞、旋转和磨蚀;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受到古生代到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其中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抬升及形状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6.
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已发现油藏从层位、规模、油性、物性、物源、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沙湾组共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断鼻三类圈闭,储层特征与油藏规模存在差异,油性分布较复杂。在明确沙湾组复杂油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油藏解剖,认为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高效的毯状砂体输导层、断层纵横向的封闭性、储集层物性的差异、多源多期成藏过程及不同的保存条件是沙湾组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性复杂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上述认识,预测毯状砂体侧向尖灭带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从实钻效果看,该区带内油气显示丰富,展现出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77.
978.
黄河水文变化复杂,现有水位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不能很好满足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两个方面的需求.地基GPS-IR技术的出现为水位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地基GPS-IR技术采用的接收机为高精度大地测量型接收机,成本高、时效性差,不适合大范围推广.首先介绍了普适型GPS接收机的组成,并对GPS数据观测质量进行了分析;其次给出了地基GPS-IR技术用于水位监测的基本原理;最后利用黄河盐锅峡GPS实测数据进行GPS-IR水位提取,以兰州水文站水位监测数据为参考分析了普适型GPS接收机反演水位的精度,得到了最佳RMSE为0.21 m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普适型GPS接收机可用于长时间水位监测. 相似文献
979.
华北北部中元古界洪水庄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及其风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北部洪水庄组黑色页岩是中元古代的富有机质沉积,它可能记录了当时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对洪水庄组页岩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洪水庄组的物源及其风化作用。高Th/Sc、Al2O3/TiO2、La/Sc、La/Cr、La/Co、Th/Cr和Th/Co值,低Cr/Zr和TiO2/Zr比值,Euan值、Co/Y Ti/Zr关系和La Th Sc组成表明洪水庄组页岩物源主要为上地壳中的长英质花岗闪长岩。洪水庄组页岩的Al、Ca、Na和K组成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同时,元素组成的化学风化作用轨迹反映了洪水庄组页岩受到钾交代作用的影响,可能导致CIA值被低估,其原始CIA值应在90以上。高的原始CIA、化学风化指数(CIW)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表明洪水庄组物源区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强度以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揭示了中元古代洪水庄组沉积时期可能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这与中元古代时期大气高CO2浓度以及华北板块古大陆当时位于低纬度地区重建的结果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