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61篇 |
免费 | 1657篇 |
国内免费 | 15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3篇 |
大气科学 | 995篇 |
地球物理 | 1279篇 |
地质学 | 3390篇 |
海洋学 | 985篇 |
天文学 | 176篇 |
综合类 | 518篇 |
自然地理 | 5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404篇 |
2021年 | 458篇 |
2020年 | 414篇 |
2019年 | 419篇 |
2018年 | 404篇 |
2017年 | 407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391篇 |
2014年 | 469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443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381篇 |
2009年 | 336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03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选取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不同震级,不同地点的地震事件,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编目要求对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对比仿真前后的震级大小,找出其中存在的偏差,为地震资料的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基于锡尔系数的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气象站和测风塔揭示的大风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的高海拔地带。2中尺度模式WRF能够较好地模拟东北区域风速分布的气候特征,模拟结果既反映出平原大面积的大风区域,也可反映出山区因地形起伏造成的风速空间分布差异。3对风能资源参数模拟结果进行海拔高度订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70 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500 W/m2之间,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或较丰富区;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中部丘陵以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高山区的70 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 W/m2以上,局部地方可达500 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45.
针对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中点云数据的共轭特征较少且精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角点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方法:从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应的建筑物角点,采用6参数模型对角点进行初始配准;以地面角点为参照,利用迭代移动方法对误差较大的航空角点进行修正;最后根据移动后的航空和地面角点计算获得点云配准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点云配准效果,角点修正后能有效提升点云配准精度,适合于含有角点特征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 相似文献
46.
Taotao Zhang Yang Xiao Dongfang Liang Hongwu Tang Junzeng Xu Saiyu Yuan Nairu Wang Bin Luan 《水文研究》2021,35(5):e14152
Dissolved pollutants in stormwater are a main contributor to water pollu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However, many existing transport models are semi-empirical and only consider one-dimensional flows, which limit their predictive capacity. Combining the shallow water and the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a two-dimensional physically based model is developed for dissolved pollutant transport by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a ‘control layer’.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s been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buildings and intermittent rainfalls. The prediction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ich support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depth of the control layer is constant. Based on the validated model, a parametric study is conducted,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lutant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rate over the depth. The hyetograph,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duration and intermittency, of rainfall even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ollutant transport rates. The depth of the control layer, rainfall intensity, surface roughness and area length are domin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solved pollutant transport. Finally, several perspectives of the new pollutant transport model are discuss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solved pollutant transport processes on impermeable surfaces and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47.
48.
对陕西延安新宝塔山隧道Q2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的无侧限抗压与贯入抗拉试验,研究了Q2原状黄土抗压与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大,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大而增大;高径比对抗拉强度也有较大影响,试验时当高径比控制在1.0左右时,高径比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抗拉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采用轴向压裂法测量黄土的抗拉强度时,高径比宜控制在1.0;在试验加载速率范围内,加载速率对宝塔山Q2原状黄土的压拉比影响不大,其压拉比在9.88~13.68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49.
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巴雅尔吐胡硕地区发现一套碎斑熔岩。根据野外调查,可分为中心相的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边缘相的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通过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细微粒斑状石英二长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0.9Ma(MSWD=1.13),英安流纹质碎斑熔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5.2±0.8Ma(MSWD=1.17),二者的形成时代均属于早白垩世早期。由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可知,6件样品均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且具有完全一致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h较富集,Ba、Sr、Eu具有一定亏损,Pb强烈富集,表明岩石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在构造环境判别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碎斑熔岩属于碰撞后或造山期后的张性构造环境花岗岩(A2型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其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0.
南海永乐龙洞发育于永乐珊瑚礁台地,龙洞深度达300m,为世界之最。沉积物堆积在龙洞的洞壁斜坡、龙洞中部的转折平台以及洞底等部位。使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对采自不同深度的沉积物进行了粒级、矿物物相、元素含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沉积物绝大部分为钙质生物碎屑,以砂粒级碎屑为主,含砾石碎屑、粉砂碎屑,分选和磨圆差;沉积物矿物组成以文石、高镁方解石为主,含少量低镁方解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9%、28%、3%;化学组成以Ca、Mg、Sr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35.5%、0.9%、0.5%,含少量Si、Al、Ti、P、S等元素。该区沉积物来源包括礁坪生物碎屑和东亚季风风尘陆源物质两个方面,以礁坪来源的生物碎屑为主;龙洞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捕获作用和垂直沉降作用两种方式,而以机械捕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