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2篇
  免费   1745篇
  国内免费   2733篇
测绘学   1186篇
大气科学   1494篇
地球物理   1556篇
地质学   4527篇
海洋学   1254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756篇
自然地理   107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646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姜学恭  陈受钧  顾润源  陈磊 《气象学报》2012,70(6):1223-1234
在初步明确东亚沙尘气溶胶对流层-平流层输送监测事实的基础上,利用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基于中尺度天气模式MM5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一次蒙古气旋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斜压不稳定是本次蒙古气旋发展的主要强迫要素,伴随气旋发展成熟,高空切断低涡的形成引导高空急流下落并诱发对流层顶折叠和高空位涡下传.对流层顶折叠区呈漏斗状,底部达500 hPa左右.高空急流产生近似垂直的下落,并在高空切断低涡的南侧和东侧达到最强.在对流层顶折叠区周边的300-500 hPa,上升气流与低涡区偏西、偏南、偏东气流叠加,或水平横穿折叠的对流层顶,或斜升并准垂直地穿过下落的对流层顶到达平流层,且随时间的推移,空气质点能够进一步抵达平流层中部(100 hPa).轨迹分析表明,沙尘天气区对流层低层的空气质点在气旋涡旋上升气流的驱动下呈气旋式盘旋上升,并在对流层高层形成分支,一支穿过对流层顶到达平流层,并在平流层向下游进行反气旋式螺旋运动,另一支则留在对流层高层并向下游进行准水平的气旋式螺旋运动.在高空位涡下传过程中,主要产生平流层到对流层的净输送;高空位涡停止下传之后则出现对流层到平流层的净输送,且强度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这一特征有利于形成更强的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  相似文献   
992.
The long-term ice record (from 1964 to 2008) of an Arctic lake in northern Europe (Lake Kilpisj?rvi) reveals the response of lake ice to climate change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Average freeze-up and ice breakup occurred on 9 November and 19 June, respectively. The freeze-up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elayed at a rate of 2.3 d per decade from 1964 onward (P?<?0.05). No significan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ice breakup. Annual average ice thickness has become smaller since the mid-1980s (P?<?0.05).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early ice seas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ice thickness. The freeze-up date exhibits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2-month average 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centered at the end of October, while the ice breakup date exhibits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2-month average daily maximal air temperature centered in mid May. A 1°C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a freeze-up later by 3.4?days and an ice breakup earlier by 3.6?days. Snow cover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lake-ice climatology. For cumulative November to March precipitation of less than 0.13?m, the insulating effect of the snow dominated, while higher rates of precipitation favored thicker ic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now ice. Variations in ice records of Lake Kilpisj?rvi can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e variations across the northern Europe.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ce season there, although both the local air temperatures and winter precipitation contain a strong NAO signal.  相似文献   
993.
Daily temperature records including daily minimum, maximum,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China during 1951–2000 are analyz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a) long-term persistence in direction of time varies, and (b) standard deviation in direction of amplitude varies. By employ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 we find all the temperature records are long-term correlated, while the exponent α obtained from DFA varies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of China due to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outhwest monsoo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ast cold vortex,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etc. After we tak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to account, a new index χ?=?α?×?σ, which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can be obtained. By further rescaling it as $ \chi = \overline \chi - {{1} \left/ {5} \right.} \times {\sigma_{{\overline \chi }}} $ , we find an obvious change of χ for these three kinds of time series, from which the whole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are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with dry/wet distributions in the south–north area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994.
刘磊  胡非  程雪玲 《大气科学》2012,36(6):1280-1288
在夜间稳定边界层中, 湍流热通量往往具有间歇性特征。在一阵阵出现的强度较大的湍流热通量之间, 混杂着弱噪声或其他微弱的难以辨识的高频脉动信号。为了研究间歇性湍流热通量的特征, 必须将这些无关信 号剔除, 以提取出干净的湍流热通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取间歇性湍流热通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 湍流热通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并与稳定分布进行比较, 湍流热通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开始偏离稳定分布的位置, 即是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开始出现的阈值。本文通过夜间稳定边界层外场试验数据的验证, 发现利用稳定分布确定 的阈值可有效地提取出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在此基础之上, 本文对比了提取前后湍流热通量的功率谱, 发现 提取后低频信号的方差所占比重下降, 而高频信号略有上升。此外, 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在高频区的功率谱满足“-7/6”律。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综合各地连阴雨指标因子, 确定了江苏省连阴雨过程的标准, 根据指标体系, 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江苏省年均连阴雨次数为12.3次, 连阴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北少南多的特征, 可见沿江苏南地区为连阴雨的频发地区。其中从对农作物危害程度来看, 主要是春季连阴雨(3—5月)和秋季连阴雨(9—11月)影响较大, 这两个时段连阴雨过程发生次数较多, 分别为年均3.1和2.7次, 其中春季3月和秋季9月的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多。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估连阴雨的强度, 我们设计了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 对强度指数MLYY进行了分级, 实施了对连阴雨强度的进一步把握, 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996.
杨云  权继梅  丁蕾 《气象科技》2012,40(5):707-712
2010年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气象行业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测量标准.标准建成后,标准器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经过实际测试来验证.通过对光谱辐射计的波长精密度、准确度、杂散光、重复性、稳定性、探头余弦响应等参数的测试验证,以及对整个标准的测量误差来源及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得以验证紫外辐射测量标准DTMc300双单色仪光谱辐射计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相关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97.
黄健  华磊  何燕 《测绘通报》2012,(8):31-32,42
新疆油田CORS基站网是我国首批针对整个油田应用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它在全准噶尔盆地13万km2范围内建立了永久性参考站,并进行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工作,以实现高精度三维测量,从而构成新一代的网络化的大地测量系统,可以向各级测绘用户提供高精度、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基准,使油田井位测量、勘探踏勘、地面工程规划设计和空间数据采集等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成为数字新疆油田基础设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曹俊茹  李奎  宋振柏  王艳  王廷 《测绘通报》2012,(8):58-59,78
日影高度角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根据日影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提出利用建筑物所在纬度(B)计算日影高度角的简便方法,目的是将计算日影高度角公式中的地理纬度(φ)换算成大地纬度(B),以利于计算。大地纬度(B)可直接在建筑设计图上查出,也可通过高斯坐标(X、Y)算出,这种方法可以计算任意时间段内的日影高。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等面积全球离散格网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等面积椭球面四叉树格网剖分模型,并以WGS-84椭球体为空间基准,阐述该格网的剖分原理及节点坐标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层次格网的几何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格网单元均匀,面积相等,且具有层次性、嵌套性、易于多分辨率的建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车载激光扫描测量方法较传统摄影测量方法具有更多优点,它能快速采集大面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物特征提取的点云数据分类方法,即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在提取多种街区地物点云数据几何特征和总结地物对象特征知识规则的基础上,根据选取的主特征设计一套阶层式的分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套车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了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