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91篇 |
免费 | 18724篇 |
国内免费 | 442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25篇 |
大气科学 | 21802篇 |
地球物理 | 13576篇 |
地质学 | 37308篇 |
海洋学 | 17007篇 |
天文学 | 1043篇 |
综合类 | 4712篇 |
自然地理 | 30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490篇 |
2022年 | 913篇 |
2021年 | 1274篇 |
2020年 | 2297篇 |
2019年 | 5673篇 |
2018年 | 5875篇 |
2017年 | 5548篇 |
2016年 | 5606篇 |
2015年 | 5108篇 |
2014年 | 4511篇 |
2013年 | 5185篇 |
2012年 | 4989篇 |
2011年 | 4788篇 |
2010年 | 4762篇 |
2009年 | 4054篇 |
2008年 | 3425篇 |
2007年 | 3313篇 |
2006年 | 2934篇 |
2005年 | 2783篇 |
2004年 | 2985篇 |
2003年 | 2692篇 |
2002年 | 2440篇 |
2001年 | 2218篇 |
2000年 | 1823篇 |
1999年 | 1723篇 |
1998年 | 1766篇 |
1997年 | 1814篇 |
1996年 | 1408篇 |
1995年 | 1347篇 |
1994年 | 1201篇 |
1993年 | 1178篇 |
1992年 | 987篇 |
1991年 | 746篇 |
1990年 | 709篇 |
1989年 | 589篇 |
1988年 | 503篇 |
1987年 | 388篇 |
1986年 | 318篇 |
1985年 | 246篇 |
1984年 | 281篇 |
1983年 | 159篇 |
1982年 | 201篇 |
1981年 | 146篇 |
1980年 | 111篇 |
1979年 | 114篇 |
1978年 | 49篇 |
1977年 | 42篇 |
1971年 | 54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92.
93.
目前国内二三维联动GIS的研究大多是把二维和三维的展示放在同一进程中实现,且涉及的地域狭小、数据量小,难以发现实际项目应用中的问题。本文以实际的数字武江防洪决策系统项目为例,对基于多进程交互技术的海量二三维数据联动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利用多进程交互、GIS、数据库、三维地形可视化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二三维系统的特点,实现了对武江流域防洪决策信息的管理、展示、分析与处理,为武江流域防洪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
95.
以大连市中山区的遥感和建筑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结合单窗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002—2014年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4年地表温度高温区域多分布在中山区西北部、解放路和中南路的沿线,且温度增加明显,东北部由于填海造陆温度明显升高;(2)高密度和较高密度的地块主要分布在青泥洼天津街商业区,大部分低、较低、中密度地块分布在解放路和中南路沿线;(3)2002年、2014年,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呈现中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37。 相似文献
96.
通过将卫星定位和计算机视觉定位组合,可以使智能手机在城市、峡谷等卫星定位结果跳变或中断的情况下,仍为用户提供连续、高精度的位置服务.因此,为改善手机端卫星信号不理想区域的定位精度,设计和实现了GNSS与单目相机组合导航的实验.通过数据平滑、旋转矩阵求解等过程完成系统间的轨迹转换,并分析了坐标转换误差.使用结合贝叶斯估计的卡尔曼滤波对两种轨迹进行融合处理.最终结果表明,在城市环境下,GNSS与单目相机组合后,定位误差小于3 m的概率由21.21%提升至48.15%,小于5 m的概率由48.82%提升至70.03%. 相似文献
97.
针对航空重力测量的原始扰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检查、零点漂移校正、平均高程面归算、交叉点搜寻、内符合精度评价、离散数据的格网化等方面,详细说明了每一步数据处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今后开展大规模航空重力测量业务作出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8.
以昆明主城区为例,分别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对2014—2017年间29景升轨Sentinel-1A数据进行沉降监测,对比两种技术得到的沉降结果,进行剖面图分析与时序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昆明市沉降漏斗主要位于居民区、地铁、道路、高速公路以及滇池等区域,最大年沉降速率可达-39.580mm/a,累积沉降量达到85mm。研究表明,昆明主城区地面沉降主要由于近几年城市和轨道交通建设的飞跃发展,导致居民区和交通网络密集,地面载荷增加,地下隧道开挖与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引起地面软土地层下沉。 相似文献
99.
Ayman F. Habib Ana Paula Kersting Ki-In Bang Ruifang Zhai Mohannad Al-Durgham 《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2009,24(126):171-195
Lidar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has been proven as a prominent techniqu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high-density and accurate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Because of systematic errors in the lidar measurements (drifts in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and biases in the mirror angles and ranges) and/or in the parameters relating the system components (mounting parameters), adjacent lidar strips may exhibit discrepancies. Although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drifts can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these errors and their impact do not come as a surprise if the quality of the GPS/INS integration process is carefully examined. Therefore, the mounting errors are singled out in this work. The ideal solution for improv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neighbouring strips in the presence of errors in the mounting parameters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igorous calibration procedure. However, such a calibration requires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s, which may not be usually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a strip adjustment procedure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arallel lidar strips with moderate flight dynamics (for example, acquired by a fixed-wing aircraft) over an area with moderately varying elevation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imilar to the photogrammetric block adjustment of independent models. Instead of point features, planar patches and linear features,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sets of non-conjugate points, are used for the strip adjustment.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together with its impact on subsequent activities are illustrated us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real data. 相似文献
100.
历史时期(1765-1980年)西藏水旱雪灾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近千份藏文灾情历史档案和清政府驻西藏办事大臣有泰的日记和联豫的奏稿,以及西藏气象观测记录(1951—1980年),对西藏高原历史时期的水、旱、雪灾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近百年来藏南的水旱灾是交替出现的,有三个多水期(1883—1906,1916—1934,1947—1962)和三个干旱期(1907—1915,1935—1946,1963—1980)。干旱期有逐渐加长的趋势。 2.西藏除了有变干的总趋势外,水旱灾还有明显的3.8—2.6年的周期。这与普遍存在的“准两年脉动”周期大体上一致。 3.藏南农区的降水量即使高于常年的一倍也不易形成洪水泛滥和大面积的内涝,但年降水量比常年少100mm以上就可造成严重干旱,农业生产大幅度减产。 4.造成西藏干旱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除高原气候近期有变干暖的总趋势外,近20年来水浇地和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大,以及农作物的种植比例不适当,象过份扩大冬小麦种植面积等亦会造成农业干旱。 5.19世纪以来,藏北高原共发生15次严重大雪灾,其中尤以1828—1829年,1927—1928年,1887—1888年三次雪灾最为严重。但近50年,发生的雪灾较过去有所减轻。不过,1967—1968年雪灾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