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0篇 |
免费 | 1326篇 |
国内免费 | 20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7篇 |
大气科学 | 831篇 |
地球物理 | 886篇 |
地质学 | 4138篇 |
海洋学 | 753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467篇 |
自然地理 | 8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443篇 |
2021年 | 483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477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364篇 |
2014年 | 360篇 |
2013年 | 442篇 |
2012年 | 553篇 |
2011年 | 466篇 |
2010年 | 529篇 |
2009年 | 479篇 |
2008年 | 417篇 |
2007年 | 463篇 |
2006年 | 418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闽江下游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位居全国第3位。对采自闽江下游及闽江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沉积物以SiO2含量高、Al2O3等组分的含量较低为特点。样品中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和绿泥石。从SiO2看,闽江沉积物与石英砂岩的成分较接近,不同于浅海沉积物,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也有较大差异。地形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控制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粒度又控制沉积物的组分分布。总体表现为,由陆向海,呈SiO2逐渐降低、Al2O3等组分升高的趋势。人类活动对闽侯段及闽江北港到马江段河流沉积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闽江流域的源区特征、水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与生物作用对沉积物的改造,使得沉积物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合南海北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双峰盆地的性质和成因。研究认为,双峰盆地为与洋壳热沉降有关的坳陷沉积盆地。从神狐运动开始,双峰盆地经历了大陆破裂—大陆裂解—海底扩张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在持续伸展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双峰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转换-伸展构造样式、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和火成构造样式4类,其中伸展构造和火成构造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88.
89.
90.
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探索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批次培养过程中氮磷吸收、产毒、生物量、p H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磷的吸收迅速,可以将磷储存于体内,待生长使用。该藻对氮的吸收相对缓慢,环境中氮缺乏时,产毒量不再增加,说明氮对产毒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第二对数期中出现了碳限制环境,导致叶绿素a在碳限制条件下无法表征藻的生物量,相反,叶绿素a和生物量呈负线性关系,可能是叶绿素转化成其它含碳物质,用于生长。毒素不仅存在于细胞体内,培养液中(胞外)也含有毒素,并且胞外毒素从稳定期开始逐渐升高。胞内毒素的组成中GTX1/4占据绝对优势,GTX2/3含量相对较少。生长延缓期和第一对数期,各种毒素组成比例相对稳定,而在随后的生长期内,GTX1/4在总毒素中的占比逐渐上升,GTX2/3占比逐渐下降,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会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