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0篇
  免费   1428篇
  国内免费   2418篇
测绘学   981篇
大气科学   980篇
地球物理   1125篇
地质学   3573篇
海洋学   1971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465篇
自然地理   100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彭勇  丁云娟  林洪  王静雪 《海洋科学》2013,37(1):96-101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生物防治方法,从水产品市场处污水中分离出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VPp1.并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研究其裂解性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核酸是线型双链DNA,大小在15 kb 左右.具有一个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头部直径大约为44 nm,无尾,属盖噬菌体科(Tectivirus);裂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双层平板上培养12 h 可形成中心清亮的噬菌斑,周围有大而明显的晕环.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90.3,是符合条件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的理想噬菌体,可用作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煤层裂隙地震各向异性寻找煤层气气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层的微裂隙、裂缝中,煤层既是煤气的源岩层,也是煤层气的储集层。由于煤层裂隙的存在,将导致煤层的各向异性;根据横波分裂理论:横波通过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时,横波将发生分裂现象,分裂为两个偏振方向近乎正交的横波,即传播方向平行于裂隙方向的快横波和传播方向垂直于裂隙方向的慢横波。本文介绍了煤层裂隙引起的横波分裂现象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野外试验成果。实际结果表明,利用转换横波探测煤层裂隙是可行的。本文最后给出了试验煤层裂隙发育范围和裂隙发育方向。  相似文献   
993.
量为期1年的日均值的模拟为例,COLM和CLM3.0在长白山观测站模拟值和观测值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65,在千烟洲站分别为0.69和0.64,均通过了0.01的信度检验;两个模式对全年平均的模拟与观测日平均值的比值在长白山分别为1.21和0.86,在千烟洲分别为0.83和0.60.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陆面过程模式可以作为研究这两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交换的基本工具.同时,对模式模拟性能差异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陆面模式的参数化过程,为相关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压带维持的涡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士  林本达 《气象学报》1965,37(3):364-370
本文利用涡度平衡方程讨论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压的维持,计算发现,30°N副热带高压带地区,大型扰动所造成的涡度输送的辐散是维持这地区反气旋涡度的主要因子,这种辐散作用所造成的反气旋涡度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上层,平均经圈环流对地转祸度的输送可以把它引导到对流层下层来。此外,我们还根据涡度输送的计算,讨论了西风急流的维持。向北的扰动涡度输送在45°N上空达极大值,因此它对中纬度西风和纬向平均急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但30°N上空,扰动的涡度输送为零,而平均经圈环流对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输送都比较大,因此,可以认为副热带急流是在平均经圈环流作用下维持的。  相似文献   
995.
龙潭隧道是沪-蓉高速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浅埋、偏压、涌水、涌泥、岩爆等地质问题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处在浅埋偏压段时,施工难度相当大。从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浅埋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以右线出洞口为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其施工开挖过程及支护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开挖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面向空间数据挖掘的MCSs移动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8年6~8月青藏高原逐时红外遥感云图及青藏高原高分辨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值(HLAFS),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的相关分析技术对青藏高原MCSs的移动和传播与其周围环境场中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东移出高原(105(E)与其东侧在400、500hPa上的高度(H)、涡度(VOR)、散度(DIV)、水汽通量散度(IFVQ)、垂直速度(W)、指数(K)等6个物理量的特征值,以及其自身形状密切相关.这对MCSs的移动和传播这一迄今的难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预报高原MCSs东移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7.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98.
在制图综合中,道路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研究道路选取的智能化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文中在研究道路语义、几何特征、拓扑关系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居民点对道路选取过程的影响,建立道路选取的蚁群算法模型。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型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Succeeding to multiply collisions of different blocks in Late Paleozoic[1―5], complex intracontinent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Tianshan area during Mesozoic-Cenozoic[6―16], which controlled coeval basin-range evolution and resulted in intensive modi- 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Paleozoic oil-gas reser- voirs[17―19].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 secendary struc- tural unit of the Tarim basin, in which Mesozoic- Ce- nozoic deposits occur in thickness of 6000―7000 m. The Kuq…  相似文献   
1000.
A continuous heavy rain visited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June 18-25, 2005 (named Heavy Rain 200506, HR200506) and had resulted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 The ageostropic Q vectors, θse,meridional circulation, computed from the NCEP reanalysis, and TBB are used to study the rainfall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onvective system moved northward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CS)and stayed in Guangdong for several days, which was a direct cause of HR200506. The process is a result of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here were two rainbands of HR200506 in Guangdong. One laid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that produced frontal rainfall; another situated on the south of Guangdong which produced monsoon rainf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