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37篇 |
免费 | 13831篇 |
国内免费 | 216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63篇 |
大气科学 | 8729篇 |
地球物理 | 11613篇 |
地质学 | 39556篇 |
海洋学 | 11158篇 |
天文学 | 949篇 |
综合类 | 4865篇 |
自然地理 | 86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0篇 |
2023年 | 1861篇 |
2022年 | 3829篇 |
2021年 | 4618篇 |
2020年 | 3719篇 |
2019年 | 4378篇 |
2018年 | 3719篇 |
2017年 | 3521篇 |
2016年 | 3807篇 |
2015年 | 4224篇 |
2014年 | 4151篇 |
2013年 | 4893篇 |
2012年 | 5588篇 |
2011年 | 5418篇 |
2010年 | 5469篇 |
2009年 | 5087篇 |
2008年 | 4942篇 |
2007年 | 4613篇 |
2006年 | 4438篇 |
2005年 | 3629篇 |
2004年 | 2679篇 |
2003年 | 1967篇 |
2002年 | 2058篇 |
2001年 | 1927篇 |
2000年 | 1517篇 |
1999年 | 832篇 |
1998年 | 393篇 |
1997年 | 304篇 |
1996年 | 270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46篇 |
1978年 | 19篇 |
1976年 | 11篇 |
1957年 | 22篇 |
1954年 | 2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大洋地壳、大陆地壳、上地幔和球岩石圈的元素丰度资料,本文初次分别求出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可用作研究化学元素在洋圈或陆圈内各地区分布特征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相似文献
112.
113.
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Na~+-K~+-ATP酶活性和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环境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鳃Na+-K+-ATP(NKA)酶活力,血清、鳃丝和肾脏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盐度30(对照)中直接转移至盐度5、10、15、20、25、35水体中,96 h后无死亡.各盐度处理组的鳃NKA酶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72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96 h),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35处理的酶活高于其他处理,盐度20处理活性最低.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在96 h时,随着盐度的变化,以盐度15、20为中心,呈对称变化,在盐度20后随盐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盐度的鳃渗透压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逐渐稳定的趋势.肾渗透压除盐度5、10处理外,其他盐度组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说明卵形鲳鲹幼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高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4.
在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建立了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应用组件式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isual 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应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更高效、直观管理闽江口湿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形象化的方式对湿地作全局性时空分析,使得闽江口湿地管理和保护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15.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定量估算这一区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有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构建了一个模拟该地区NEE动态变化的净碳收支模型(NCBM)。该模型由来源于MODIS影像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以及来源于地面观测的空气温度和短波辐射共同驱动,并利用青藏高原地区的3种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的碳通量长期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型校准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模拟NEE观测值81%的变化,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molC/m2/d,模型效率(EF)为0.81。在模型验证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预测NEE观测值84%的变化,RMSE为0.03molC/m2/d,EF为0.81。在大多数情况下,NCBM模型可以清晰地模拟各植被类型的NEE季节和年际变化。此外,NCBM模型因为结构简单,模型驱动变量易于获取等优势,具有在区域尺度上模拟NEE时空变化的潜力。但是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特别需要提高对植被非常稀疏地区NEE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16.
采用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数据,初步分析了茂县的风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特定的地理地形条件所致,其风能资源在四川为最大值地区之一,在横断山地区也为最大值地区之一。虽然年平均风能密度仅为27.44 W/m2(县气象局观测资料计算)。但当地风具有一年四季风速较大、风向稳定、定时起风等特点,其风能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茂县的风有如下特点:一年四季都有风,冬春季最大(12月~次年5月平均风速达4.1m/s),秋季次之(10~11月平均风速达3.6m/s),夏季最小(6~9月平均风速达3.4m/s),以3月最大,平均风速达4.6m/s,以9月最小,平均风速只有3.2m/s。据茂县局3次观测的2分钟的平均风速来看,早上多为静风,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平均风速仍然达到了3.8m/s,为全省最大。(3)根据茂县本站的风观测资料计算该县属于风能资源较贫乏地区,但该县由于地形复杂,县气象局观测资料不能完全代表该县的特殊风能分布情况,需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风速较大的地区建立风能观测点积累风能实测资料,为该县开发风能资源造福当地人民提供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7.
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野外采集的各种有关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用不同经度的7对中低纬台站水平磁场分量H,求得1965年随世界时(UT)变化的Sq指数(一种描述Sq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强度的地磁指数).结果表明,Sq发电机电流不仅有显著的逐日变化,而且有很大的UT变化.UT变化主要表现在电流总强度的强弱和电流涡焦点纬度移动两方面,这意味着决定发电机过程的太阳潮汐风场和电离层电导率随UT而变.用求得的Sq指数重新构造出的Sq变化与观测值符合得较好,它不仅显示出Sq幅度逐日变化的特点,而且还能复现出Sq形态的某些逐日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获取天山博格达自然遗产地土地覆盖分类,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分析研究区植被受海拔和坡向的水热空间变化影响的分布特征,通过概率统计分析提取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并结合研究区的气温、降水数据和NDVI变化特征分析垂直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 本文利用“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揭示了研究区1989年和2016年的NDVI值和分类类别随着海拔上升的变化特征,其中NDVI值随着海拔上升呈现“倒U形”变化,而不同分类类别在一定的海拔区间内呈现出聚集效应,且不同分类类别有明显的高程界限。② 1989年和2016年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分带上限分别为:1278 m和1185 m(温带荒漠草原带)、1784 m和1759 m(山地草原带)、2706 m和2730 m(山地针叶林带)、3272 m和3293 m(高山草甸带)、3636 m和3690 m(高山垫状植被带)。③ 博格达遗产地1989年和2016年山地垂直带受区域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的影响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其中温带荒漠草原带最为敏感,其上限变化最大,向下收缩93 m;山地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则向两侧扩张49 m;山地草甸带带宽基本保持不变,但整体上移了约20 m;冰雪带则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向上退缩54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