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732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371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71.
根据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间日照港和邻近锚地水域及其船舶压舱水中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集结构和压舱水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照港的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温带沿岸性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对比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发现: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和本地群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害物种在压舱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2.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观测卫星, 主要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以及产生它们的磁场结构. ASO-S卫星的科学应用系统是科学卫星工程的6大系统之一, 它连接科学用户和卫星数据, 为将卫星的科学数据转化为科学成果提供保障. 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是连接软件与海量数据的枢纽, 为科学数据生产和用户服务及运行提供数据层的支撑. 介绍了科学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库的选择以及数据库性能优化和表样例. 这里的数据库包括观测计划、工程参数、运维日志、科学数据、定标数据和特征事件识别等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将为ASO-S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也可以为未来其他科学卫星类似数据库的搭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3.
中国城市标度律及标度因子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利民  雷玮倩  许刚  徐智邦  周正梓 《地理学报》2020,75(12):2744-2758
城市标度律刻画了城市系统中城市要素与人口数量之间的规模缩放关系,但标度律在中国城市系统中的适用性和意义尚不明确。本文采用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不同城市要素与人口规模的标度关系,并从时空维度探究标度因子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发展符合标度律,且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经济产出集聚效应显著,而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还有待增强。部分基础设施、生活设施要素与人口规模呈超线性或线性关系,与预期的次线性相悖,基础教育、医疗等要素的标度因子则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次线性阈值,反映了公共资源向大城市聚集、不同规模城市发展不平衡等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系统的独特性。标度因子的区域分异反映城市发展协调程度差异,其中东北地区不同规模城市差异最为显著。主要城市要素标度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中国大城市的经济产出集聚效应在2009年最为显著,而后略有下降;中国大城市土地扩张总体上自2000年以来持续加速,2008年以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管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外延式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紧迫性。中国城市标度律研究有助于认知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系统特征和演化规律,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4.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76.
酉阳河流域典型年汛期的基流分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宇宽 《水文》2021,41(1):35-41
基流分割是水文学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基流分割也存在许多方法.基于酉阳河典型年汛期实测日平均流量资料,分别采用Chapman-Maxwell改进方程数字滤波法一次滤波(参数N=1)以及二次滤波(参数N=2)、BFI(f)法、HYSEP固定步长法、HYSEP滑动步长法、HYSEP局部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并对其结果进...  相似文献   
77.
通过研究马五段去白云石化作用的成因及发生模式,可进一步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和物性的演化.通过岩心与薄片的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和对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去白云石化作用成因及成岩演化过程,并结合物性资料分析去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去白云石化的作用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78.
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矿产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目前主流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方法包括积分方程法、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随着观测环境的复杂化以及探测精度要求的提高,有必要研究瞬变电磁法高精度三维模拟计算,以便推动数据处理解释方法的进步.本文系统介绍了瞬变电磁三维正演计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准静态差分方程的构建和发射源...  相似文献   
79.
雷晨阳  孟祥超  邵枫 《遥感学报》2021,25(3):791-802
遥感影像时—空融合可集成多源数据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互补优势,生成时间连续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在遥感影像的动态监测与时序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现有多数研究往往基于单一数据产品对时—空融合算法进行评价,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需要验证算法在多种遥感产品数据的融合表现;此外,目前研究大多基于“单点时刻”进行评...  相似文献   
80.
By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topography, and hydrodynamic factors of an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Xiamen, China ove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fter its completion, w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its profile configuration and plane morphology, and its storm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beach was unstabl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after the beach nourishment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changed obviously, and an upper concave composite cobble beach formed gradually,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teep upper part and a gentle lower part.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cobble beach approached dynamic equilibrium with minor changes in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At the third stage the beach was in a high-energy st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Meranti,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low-tide terrace sandy beach. Within a short time, there was net onshore transport of cobbles in the cross-shore direction. The beach face was eroded, the beach berm was accumulated, and the slope of the beach was steepened considerably. In the alongshore direction, there was notable transport of cobbles on the beach from east to west along the shore, and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beach decreased by 4.5×103 m~3, which accounted for 5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beach volume lost within three years. The fourth stage was the restoration stage after the typhoon, characterized by a little gentler profile slope and the increase in width and the decrease in height of beach berm. Because of the action of waves and the wave-driven longshore current caused by the specific terrain and landform conditions along the coast(e.g., coastal headlands, near-shore artificial structures, and reefs), the coastline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gradually evolved from being esse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rtificial coast upon completion to a slightly curved parabolic shape, and three distinct erosion hotspots were forme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cape and the artificial drainpipe, and the reefs. Generally, the adoption of cobbles for beach nourishment on this macro-tidal coast beach with severe erosion has yielde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