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952.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成因及其在元古宙地球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微亮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成因从宏观至微观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证明,它是早期成岩过程中,在超高压的大气 CO_2,水平急剧下降的转折期,快速石化作用形成的具等粒结构μm级的微亮晶方解石集合体。MT 碳酸盐岩微亮晶成岩作用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要发生在海底沉积软泥中,在其底基质软泥中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褶皱肠状及复杂形的 MT 构造;二是直接在海水中或重力流搬运过程中形成的微亮晶球粒(核)。简言之,MT 碳酸盐岩石是在地球早期浅海环境下,由于微生物自养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成因产物。微亮晶碳酸盐岩是约束古大气圈和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最灵敏标志。通过详测 MT 丰度值和编制地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演化模式等,在前寒武纪发现有太古宙末期、早元古宙末期、中元古宙中期和新元古宙早-中期四个 MT 碳酸盐岩发育高峰值期,证明全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发生过四次不连续性、跳跃式下降周期,直到晚新元古宙未,全球雪球事件的发生,导致了 MT 碳酸盐岩的消失。其后,才进入显生宙的 CO_2低水平状态。MT 碳酸盐岩具有重要的油气资源远景,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53.
苏门答腊地震和海啸近海调查(SEA-TOS)调研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地震附近的海底区域。从早期的数据来看,此次地震仅仅发生了小的地面运动。由此引出的主要问题是,由苏门答腊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如何能够在相对短的距离内消散,以及此次地面运动是否是以其他活跃边缘为特性。  相似文献   
954.
引言 寺田寅彦(Torahiko Terada)是20世纪初日本的一名物理学家、散文家和著名学者,也是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是“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这句话虽然一点也不包含引发灾难现象的科学信息,但它在20世纪初无论对公众还是对负责公共安全的政府官员都是一个有效的警示。  相似文献   
955.
C.  Subarya  M.  Chlieh  L.  Prawirodirdjo  J.  Avouac  Y.  Bock  K.  Sieh  A.J.  Meltzner  D.H.  Natawidjaja  R.  McCaffrey  赵京凤 《世界地震译丛》2006,(5):10-19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是自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和宽频带地震学出现以来发生的第一个巨大地震(矩震级Mw〉9.0)。它为研究这种巨大且罕见的事件的特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根据在苏门答腊西北部的近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探测结果并结合原地和远处的珊瑚礁垂直运动的观测,对这次事件造成的地表位移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该地震是由范围长〉1500km、宽〈150km范围内的巽他俯冲巨型逆断层破裂造成的。巨型逆断层在苏门答腊北部的近海滑动超过了20m,大部分的滑动深度不超过30km。对比大地测量学和地震学推断的滑动分布,发现在500秒长破裂发生之后的1.5个月内,断层滑动增加了~30%。在我们再次布设GPS测点之前,有震的和无震的滑动都出现在了巨型逆断层的浅部,那里是亚齐大海啸的源头。滑动在断层东南缘的锡默卢岛之下沿走向突然尖灭,在该处地震成核,并且2002年的晚期在此曾发生过一次Mw=7.2级地震。此外,该边缘也与2005年3月28日Mw=8.7的尼亚斯-锡默卢地震破裂的最北端相邻接。  相似文献   
956.
研究的背景近来新西兰第四纪黄土的研究,获得了关于黄土沉积作用和有关土壤发育的有用的报告。新西兰黄土最深入细致的研究,集中于提马鲁城周围,并以里赛德的早期工作为开端。这里已认出至少有五层明显的黄土层,它们各以古土壤相隔。  相似文献   
957.
在等温状况下,土壤水分运动决定于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首先是它的能量状况,和力场的强度用土壤水分势或土壤水分压力来表示。势能梯度是水流的主要动力,而土壤的传导性,用导水系数表示。  相似文献   
958.
In a collecting trip to Cangkou, Qingdao (Tsingtao) on February 28, 1948 we found in the drift a few specimens of a soft, rose-red, and very profusely branched elegant seaweed reminding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Dasyaceae and the Lophothalieae of the Rhodomelaceae. But insufficient materials prevented us from proceeding the study any further. Since then a large collection of this beautiful seaweed has been accumulated. Having studied the abun-  相似文献   
959.
近十年来,在许多矿床地质人员中,有一种将内生矿床区为两大类的明显倾向.这是由于实验岩石学最近的研究成果导致的,即火成岩由两种主要方式形成:a)由地球上地幔内的玄武岩熔融体形成;b)由地壳内再生成因的花岗岩熔融体形成.因此,从理论上推测应存在两类内生矿床.第一类包括这样的一些矿床,其组份(特别是金属组份)大多数来源于上地幔,也就是岩浆成因的.第二类矿床的组份都是硅铝层亮内或其  相似文献   
960.
本文论述了当代社会后工业化阶段经济需求和技术能力使得大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过多,从而出现了普遍的城市衰退以及城市购政危机等方面的问题。然而与“城市末日”这一理论相反,本文认为城市并非正在丧失经济基础,而是在转换其经济基础。过去城市是生产中心,而现在城市却成为生产、分配,消费协调中心。英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可以说明这一论点。本文最后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