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0篇
  免费   5350篇
  国内免费   7092篇
测绘学   1318篇
大气科学   6691篇
地球物理   7630篇
地质学   14948篇
海洋学   3458篇
天文学   1473篇
综合类   3288篇
自然地理   332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1225篇
  2021年   1481篇
  2020年   1272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1607篇
  2017年   1473篇
  2016年   1714篇
  2015年   1304篇
  2014年   1807篇
  2013年   1559篇
  2012年   1499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698篇
  2009年   1691篇
  2008年   1440篇
  2007年   1400篇
  2006年   1174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863篇
  2003年   864篇
  2002年   859篇
  2001年   813篇
  2000年   1013篇
  1999年   1458篇
  1998年   1226篇
  1997年   1308篇
  1996年   1088篇
  1995年   1002篇
  1994年   904篇
  1993年   783篇
  1992年   639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317篇
  1989年   348篇
  1988年   292篇
  1987年   199篇
  1986年   166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由于取心成本昂贵, 从岩心中获得天然缝、诱导缝和其他构造特征的准确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岩心裂缝识别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判识天然缝和诱导缝。文中综合论述了天然缝和诱导缝的物理特征, 重点分析了天然缝形态及发育过程和诱导缝的多种成因模式, 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心中裂缝为例进行分析。文中引用了国外对裂缝研究常用的专业术语, 指出裂缝面形态结构是追踪模式Ⅰ裂缝(节理)从扩展初始点到终止处的运动学的关键, 这在岩心裂缝和露头裂缝分析中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92.
通过地质钻井、野外现场解吸、样品实验分析等,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卡地区中侏罗统泥页岩主要发育于大煤沟组第五段和石门沟组,是一套以辫状河三角洲间湾、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湖泊相为主的优质烃源岩,累计厚度38~300m,TOC为0.12%~13.23%,Ro为0.29%~0.89%。石英含量为18.0%~63.3%,粘土矿物含量为10.1%~55.6%,孔隙度为1.53%~14.92%,渗透率为0.007×10-3~6.24×10-3μm2。微孔隙发育,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粒内孔,孔隙直径多为0.3~3μm。泥页岩含气量为0.42~0.83m3/t,解吸气CH4含量8.6%~64.9%,δ13C1为-80.59‰~-63.32‰。与国内外含气泥页岩对比发现,研究区中侏罗统泥页岩具有厚度大、TOC高、石英含量居中的特点,但分布面积小、成熟度低、含气量小,且自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对页岩气的保存影响较大。预测鱼卡地区中侏罗统页岩气勘探前景,还需重点加强构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及页岩气成因类型、资源量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On the basis of exhaustive researches on the facies sequences and depositlon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various depositional systems, the genetic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extensional rifted oceanic basin, which has undergone strong structural destructio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dynamic genetic stratigraphic analysis. Five depositional episod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various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and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ach depositional episod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tectonic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of each depositional episod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or individual depositional system tracts. An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is rifted basin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itial rifting and oceaniz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stretching and spreading of the basin, subduction and basin differentiation, and convergence and collision. A NNE-trending intracontinental soft collision sutur  相似文献   
194.
于1978年1月在福建莆田县乐屿岛采集紫菜属标本,进行分类研究。经鉴定表明,其中一种系新种,定名为福建紫菜Porphyra fujianensis sp.nov.。分类方法见曾呈奎等(1962)。本种特征为:藻体长带状,边缘细胞为刺缘型;雌雄同体,精子囊器与果孢子囊成条状或块状,混生或呈镶嵌式分布,形似条斑紫菜;精子囊器分裂式为(?)A_4B_4C_4,果孢子囊分裂式为♀A_2B_4c_2;藻体产生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模式标本存放于厦门水产学院养殖系。  相似文献   
195.
本文记述的渤海,黄海海底发现的原始牛角心化石(3件),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定名为Bos primigenius dalianensis subsp.nov.(原始牛大连亚种)。时代屆新生代第四纪晚更新世。这是我国首次于海底发现的原始牛化石。它的发现为探讨晚更新世时期黄海、渤海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海水进退,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哺乳动物的演化和迁徙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6.
钽钼杂多酸—碱性染料多元缔合物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VA、OP或Tween-60存在下,采用平衡移动法确定了碱性染料亚甲基蓝、耐尔蓝(NB)、罗丹明B(RB)、丁基罗丹明B(BRB)、结晶紫(CV)、乙基紫(EV)与Ta的摩尔比是1:1至7:1;考察了NB(或BRB)-钽钼杂多酸缔合物的红外光谱,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比较了几个碱性染料-钽钼杂多酸缔合物体系的光度特性,筛选出两个摩尔吸光系数>2×10~6的分析体系,并用于合金钢和地质标样中痕量Ta的测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7.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构造带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性较为强烈,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总体看来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使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获得定量化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本文在分析中国现今活动的主要构造体系与内动力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待评区的划分;其次进行定量化评价指标的选定、取值、权重分配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最后运用模糊数学进行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198.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诊断对2004年春季两次持续性增温过程及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温过程的降水强度、范围和落区等差异显著。前者造成了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并有冰雹相伴;后者则为一般性降水。在春季降水过程中,当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有热带低压云系存在时,对陕西的强降水有增幅作用;来自孟加拉湾700 hPa的偏西南急流和来自南海850 hPa的偏东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强降水的落区。700 hPa正涡度中心与垂直运动的上升区配合很好,涡度随着暴雨的临近明显增大,正涡度的增长,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9.
Wang  Yuwei  Huang  Yi 《Climate Dynamics》2020,55(9-10):2343-2350

Whether the stratospheric radiative feedback amplifies the global warming remains under debate. The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 (SWV), one of the primary feedbacks in the stratosphere, is argued to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global warm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stratospheric feedback, which consists of both the SWV feedback and the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ST) feedback, does not amount to a significant value. The key to reconciling these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arguments is to understand the ST change. Here, we develop a method to decompose the ST change and to quantify the decomposed feedbacks. We find that the SWV feedback, which consists of a 0.04 W m−2 K−1 direct impact on the top-of-the-atmosphere radiation and 0.11 W m−2 K−1 indirect impact via ST cooling, is offset by a negative ST feedback of − 0.13 W m−2 K−1 that is radiatively driven by the tropospheric warming. This compensation results in an insignificant overall stratospheric feedback.

  相似文献   
200.
基于内涝模型的西安市区强降水内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安市近10~40年降水资料、市政信息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强降水内涝的成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或过程量偏大的降水天气过程是引发西安市内涝的直接气象因素;排水能力的强弱是发生内涝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极端雨强的强度及大于10 mm/h降水的总时次数均有上升趋势,强降水发生概率的提高加强了内涝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城市效应是内涝加强的主要原因.用西安市强降水内涝仿真模型来进行模拟试验表明:西安是一个内涝发生降水雨强临界值偏低的城市,小时雨强3 mm/h、13 mm/h是发生内涝、严重内涝的临界值,天气预报、雨情监测重点及市政防御关键部位是西北区.总体上缩小井距效果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