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在前人裂隙网络水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对裂隙网络复杂系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获得定量描述这一复杂体系的特征值——分维,并查明它与裂隙网络渗透率之间的关系。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裂隙网络(指有效裂隙网络)的分维值与渗透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有可能为裂隙网络渗透率的定量评价提供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44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  相似文献   
43.
煤矿断层密度是评价断层破坏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由于它是单因素评价,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限制。文中以平顶山五矿戊9-10煤层断层为例,采用分维计算方法对断层密度进行了重新定量。结果表明,断层密度分维与断层长度,条数和断层密度分布的均匀性有关,它为煤矿断层密度的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根据1953—1983年降水资料,分析了柘林水库修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旱涝规律。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有时可推迟到7月中旬,此时暴雨频数高,强度大,历时长,是柘林水库洪水运行管理的关键时期。为此,需要了解梅雨晚期发生的大暴雨的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以及梅雨期旱涝情况和采用预报的风险程度。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综合性分析,特别是对5,6月旱涝年份的统计规律、环流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气候学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5.
关于数字水准仪i角指标限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数字水准仪在构造和测量原理上与光学水准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析,给出了数字水准仪i角的含义和数字水准仪i角指标限差的量化表述,供仪器使用者和检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主成分监督分类及其在水质特征遥感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佘丰宁  蔡启铭 《湖泊科学》1997,9(3):261-268
建立了一种水域水质状况图像识别的主成分监督分类方法,首先通过TM水域图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将原有各波段图谱的显著且独立的信息集中在数目尽可能少的合成图象中,再依据不同类型水体的光谱特征,分析各主成分图像的构成及其环境生态学含义,由此对整个研究区域内存在的不同标志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选定训练样本集,从而人有清楚的环境生态意义的标志类型,应用监督法得到较好的识别分类结果,分析表明,这  相似文献   
47.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urface warming in China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Land use changes such a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e, pasturing, deforest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irrigation can change the land surface heat flux directly, and also chang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directly, and therefore affect the local temperatur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ir effects from climate trends such as greenhouse-gas effects. Comparing the decadal trends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data with those of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NNR) data provides a good method to separate the effects because the NNR is insensitive to land surface changes.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over China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on and the NNR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s. Our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other land use chang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observed 0.12℃ (10 yr)- 1 increase for daily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0.20℃ (10 yr)- 1 and 0.03℃ (10 yr)-1 increases for the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s, respectively.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land-use changes may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rends shows a marked heterogeneity.The land surface degradation such as deforest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over northern China, and rapidly-developed urbaniz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may have mostly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s at stations north of about 38°N and in Southeast China,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vegetation cover increase due to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48.
SASW法在粉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面波法(SASW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判别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瑞雷波法判别结果的对比,说明以剪切波速为土性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但由于资料太少,建议继续收集液化调查资料,以发展出一个有充分根据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9.
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水文事件的多变量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流域太原气象站和淮河流域鲁台子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利用Copula函数构建气候要素(降水)同极端水文事件(干旱和洪水)之间的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不同等级干旱和洪水的发生概率变化。结果表明,Gumbel Copula能够较好地描述太原站7月份的前期累加降水量和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的相关结构。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极端干旱的发生概率逐渐减小,重旱、中旱和轻旱的发生概率则先增加后减小。Clayton Copula能够较好地描述鲁台子水文站前期累加降水量和洪峰流量之间的相关结构。当前期累加降水量大于等于某一定值时,随着年最大洪峰x的增大,发生洪峰≥x的极端洪水事件的概率逐渐减小。在同一个极端洪水发生概率下,前期累加降水量越大,洪峰流量出现大值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0.
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其成因研究对探讨Rodinia超大陆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石棉安顺场钾长花岗岩形成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77.3±4.8 Ma(MSWD=0.23,2σ),代表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岩石SiO_2含量高(72.64%~76.27%),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06~1.24),K_2O/Na_2O在1.40~2.22之间,里特曼指数σ小于3.3(2.08~2.74)。岩石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Nb、Ta轻微亏损,Eu负异常明显(δEu=018~0.23)。岩石的ε_(Nd)(t)为0.5~3.3(平均值为2.1),T_(DM)在1.19~1.61Ga之间,反映其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铅的初始同位素比值分别为[n(~(206)Pb)/n(~(204)Pb)]i=15.4103~17.2707,[n(~(207)Pb)/n(~(204)Pb)]i=15.4265~15.5479,[n(~(208)Pb)/n(~(204)Pb)]i=33.3518~35.8641。此外,岩石具有高的Rb/Sr比值和低的Ca O/Na2O比值、较低的Al_2O_3/TiO_2比值和低的Rb/Ba比值,表明其起源于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我们认为石棉安顺场钾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它是地壳泥质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