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大兴安岭根河岩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兴安岭根河岩区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据岩石化学成分火山岩可划分为流纹质、安山质、英安质及粗面质几种类型,并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显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参与;岩石具火山弧的特点,形成于整体挤压大陆边缘并靠近板内一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42.
青藏高原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利用1954-2007年青藏高原河源区(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30个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距平小波分析(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4 a来青藏高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7~-3℃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更为强烈.年降水量的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在同一纬度上,东部的降水量多于西部,2001-2005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达到历史最大值.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周期振荡在高频区振荡频繁,有多个突变点,中低频区则较平缓.不同河源区的气温增温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雅鲁藏布江源区最大(0.54℃.(10a)-1),黄河次之(0.31℃.(10a)-1),澜沧江和怒江最小(0.17℃.(10a)-1).除少数气象站外,区域内各站的年平均气温也普遍升高.澜沧江源区是整个青藏高原河源区降水量升幅最大的地区,而雅鲁藏布江源区为降水量升幅最小的区域.从整个青藏高原来看,温度和降水均普遍升高,整个区域呈现暖湿化趋势,但降水量的增加较微弱.  相似文献   
543.
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本文研究了陕北某电厂夹断层破碎带上覆黄土的泥岩、砂岩互层反倾边坡的变形机制,并研究治理对策及其治理效果。通过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建立FLAC3D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削方减载、锚筋桩、锚杆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受开挖坡形的影响,坡体浅表层特别是断层带及坡顶黄土部位出现大范围拉应力集中,断层带出现向坡外的挤出变形,带动上部黄土的牵引式变形,引起沿黄土和基岩基覆界面的剪切变形,在黄土中出现大量拉裂缝,在一定条件下潜在滑移面逐渐贯通,坡体将产生整体失稳。边坡的治理应通过削方减载改善坡体应力环境,并重点控制断层带及黄土与基岩基覆界面的变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稳定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44.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Linxing Block, eastern Ordos Basin, has been successfully exploited. The high performance is mainly a result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key geological controls for high produc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data, field observation, sample features, mercury porosimet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asin modeling. Firstly, the coal measures have good gas generation potential,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coalbeds and organic-rich shales, but also because coal laminae and microbial mats in the shal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ir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s. Secondly, except for the uplifted zone of the Zijinshan complex and the eastern fault zone, rare large faults develop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equence, ensuing the sealing capacity of cap rock. Small fractures gener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sandstones rather than the mudstones. Thirdly,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inxing Block was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burial and thermal histories.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inxing Block started in the Late Triassic, followed by three short pauses of thermal maturation caused by relatively small uplifts;the maximum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riod is the Early Cetaceous as a combined result of regional and magmatic thermal metamorphisms. Field profiles show abundant fractures in sandstone beds but rare fractures in mudstone be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termined by lithostratigraphy, confine the fractures in the sandstones, 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retaining the sealing capacity of the mudstone cap rocks. The modern ground stress conditions favor the opening of predominant natural fractures in the NNW-SSE and N-S directions. These conclusions are useful for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tight sandstone gas field.  相似文献   
545.
本文主要对广东佛山西樵和邻近的粤东北的临江地层剖面MIS5a网纹红土的主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剖面MIS5a红土的SiO 2 、Al 2 O 3 、TOFE(Fe 2 O 3 +FeO)含量、硅铝率n (SiO2) / n (Al2O3) 和化学蚀变指数 CIA 值与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红土都有明显的差异,而与热带地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红土中相应的地球化学指标比较接近。此前,在研究区碧寿洞和罗沙岩洞穴发现的M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中,都含有热带动物成员——长臂猿( Hylobates sp.)、犀( Rhinoceros sp.)、中国犀( Rhinoceros sinensis )、华南巨獏( Megatapirus cf. angustus )和亚洲象( Elephas sp.)。据此提出,西樵山和邻近地区MIS5a网纹红土代表了热带气候环境;MIS5a期间南岭以南广东境内的生物气候带属于边缘热带范围。  相似文献   
546.
我国首批回收的四块南极陨石类型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晶  刘小汉等 《岩石学报》2001,17(2):314-320
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元月在格罗夫山实施首次考察时回收了四块陨石,填补了我国南极陨石回收的空白。根据国际陨石协会命名委员会新回收陨石的命名原则,这些陨石已分别命名为GRV98001,GRV98002,GRV98003和GRV98004。根据初步岩石、矿物以及全岩化学分析,这四块陨石分别属于石质球粒陨石(GRV98001),L5型球粒陨石(GRV98002),H4型球粒陨石(GRV98004)和极细粒八面体缺陨石(GRV98003)。  相似文献   
547.
任云生  赵华雷  雷恩  王辉  鞠楠  吴昌志 《岩石学报》2010,26(12):3720-3726
为确定杨金沟大型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文运用白钨矿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加以示踪。ICP-AES测定结果显示:白钨矿亏损Mo、B i、Sn、Nb、Ta等,具有很低的Rb/Sr、Nb/Ta和Zr/H f值,指示其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而并非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不同白钨矿样品的REE组成基本一致,Eu元素出现明显的正Eu异常(δEu 2.21~4.43),基本未见Ce元素异常(δCe为0.92~1.08),表明白钨矿与流体之间稀土元素发生了强烈分异;白钨矿与赋矿围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形态相似,进一步显示五道沟群浅变质岩对杨金沟钨矿成矿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杨金沟钨矿的成矿流体为源自上地幔的富含CO2的中高温流体,沿构造上升并与五道沟群浅变质岩发生交代作用引起黑云母等含钾矿物分解产生N2,最终形成富含W等成矿物质的NaC l-H2O-CO2-N2流体体系。随着构造减压作用,CO2不断逸出,破坏了矿液内物理化学体系的平衡,导致WO42-与Ca2+在适当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白钨矿。  相似文献   
548.
新集煤矿1#煤开采底板突水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集煤矿1#煤层储量大、煤质好,对其进行开采是稳定和扩大产量、提供优质煤炭资源的保障。开采1#煤层遇到的最主要威胁是下伏太灰承压水突出。文章在分析淮南煤田和新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新集煤矿太灰岩富水性、底板岩层隔水能力以及构造控水特征等进行初步研究,判断1#煤开采过程中太灰水突出的危险性,分析可能的防治措施,为安全、高效开采1#煤层提供前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49.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进步,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利用GIS建立地质图数据库,便于地质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更新,为实现了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全国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例,从编图设计、资料准备、数据处理、投影变换、数据套合及接边、数据库建立、数据检查及更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应用MAPGIS平台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0.
天山北部上石炭统前峡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石炭统前峡组火山岩位于早石炭世巴音沟蛇绿岩北侧,为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熔岩和陆源碎屑岩建造。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组火山岩是以安山岩为主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里特曼指数介于1.20~3.43,属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ΣREE)为69.53×10-6~111.32×10-6,(Ce/Y)N=1.12~2.25,(La/Yb)N=1.86~5.39,δEu=0.79~1.21,为轻稀土略富集、Eu亏损不明显的火山岩类型。岩石显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Ti、Y,其中Nb含量绝大多数介于1.89×10-6~2.65×10-6,与大洋地壳Nb含量平均值2.2×10-6接近。锶初始比值为0.70425~0.70428,与岛弧区玄武岩的0.70437接近,这些特征均与俯冲带大陆岛弧火山岩一致。与之伴生的滨浅海-半深海相沉积地层和南部早石炭世巴音沟蛇绿岩的存在,表明前峡组火山岩是巴音沟蛇绿岩所代表的早石炭世洋壳在晚石炭世时期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