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6篇 |
免费 | 4078篇 |
国内免费 | 24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14篇 |
大气科学 | 1249篇 |
地球物理 | 1615篇 |
地质学 | 6353篇 |
海洋学 | 2015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777篇 |
自然地理 | 10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96篇 |
2023年 | 387篇 |
2022年 | 596篇 |
2021年 | 767篇 |
2020年 | 677篇 |
2019年 | 624篇 |
2018年 | 602篇 |
2017年 | 546篇 |
2016年 | 589篇 |
2015年 | 687篇 |
2014年 | 624篇 |
2013年 | 793篇 |
2012年 | 809篇 |
2011年 | 787篇 |
2010年 | 797篇 |
2009年 | 771篇 |
2008年 | 730篇 |
2007年 | 634篇 |
2006年 | 655篇 |
2005年 | 566篇 |
2004年 | 457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297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西段,是一个以铀铌为主,并伴生有铅的超大型综合矿床。根据含矿脉体的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华阳川铀铌铅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伟晶岩期、碳酸岩期和碳酸盐化-硫化物期。伟晶岩期可细分为褐帘石阶段和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化阶段;碳酸岩期可细分为霓辉石-磁铁矿阶段、角闪石-榍石-磷灰石阶段和独居石-褐帘石阶段;碳酸盐化-硫化物期可细分为黄铁矿-磁铁矿化阶段和方铅矿化阶段。铀铌矿化主要发育在伟晶岩期和碳酸岩期,铅矿化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化-硫化物期,晚于铀铌矿化形成。其中,伟晶岩期的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碳酸岩期的角闪石-榍石-磷灰石组合和独居石-褐帘石组合为矿区主要的富铀铌矿化组合,可作为富铀矿的找矿标志。结合华阳川含矿钾长石伟晶岩的锆石U-Pb定年研究和前人关于碳酸岩的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华阳川存在两期铀铌成矿作用,分别为1.8 Ga和220 Ma±。 相似文献
62.
63.
64.
JIANG Zhenxue TANG Xianglu LI Zhuo JI Wenming YANG Wei YUAN Yuan WANG Pengfei and XIONG Fengya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Z1):251-252
<正>Shale gas exploration have yield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recently in China,and four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as FulingJiaoshiba,Changning-Weiyuan,Zhaotong and Yanchang.During recent few years,nearly 400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including 143 exploratory wells(vertical wells)and 相似文献
65.
通过室内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对大尺寸原煤进行了水力压裂模拟试验,根据水力裂缝的空间展布形态分析了煤岩储层水力裂缝的延伸规律,揭示了网状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易在弱层理处分叉和转向,发育的层理和裂缝系统等结构面为压裂形成裂缝网络提供了前提条件。泵压曲线呈现出的频繁波动是煤岩内产生网状裂缝的一个显著特征。水力裂缝的起裂与延伸有4种基本模式,裂缝网络的形成多为这4种基本模式的组合。地应力差异系数和泵注排量对煤层水力裂缝形态有较大影响。较小的地应力差异系数更利于网状裂缝的形成;较高的压裂液排量易形成相对简单的裂缝形态,导致压裂改造效果较差。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现场水力压裂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6.
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尼日尔Termit盆地17口井218个井壁取芯样品开展普通薄片、阴极发光、X衍射、扫描电镜及重矿物分析,研究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Termit盆地上白垩统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以石英为主,含量达86%以上,钾长石、方解石及斜长石等含少量,占比约5%,这种岩石类型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比较有利;填隙物主要为粘土杂基,含量为7%左右,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利于对晶间孔的保留;岩石中发育硅质、方解石和铁质等胶结类型,胶结物的含量占比较小,对储层的破坏作用不大;重矿物类型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磷灰石,推测物源区的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以细粒结构和少量的不等粒结构为主,分选中等-差,磨圆度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磨圆差。与国内石英砂岩沉积于高能的滨浅海环境不同,研究区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但分选程度和磨圆度较低,一方面反映了物源区母岩富含石英,同时也反映了这种石英砂岩沉积于近源的河流-三角洲环境。影响研究区上白垩统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由于储层的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作用较一般岩石类型偏小。砂岩埋深小于2500m时,主要发育原生孔隙,面孔率大于15%。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常见的为长石的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还会扩大原生孔隙形成混合孔,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67.
滇东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铜矿中矿石矿物及玄武岩的微量元素Co,Cr,Ni,Pb,Th,U以及铅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玄武岩和矿石中,Pb平均丰度分别为7.87×10-6和7.13×10-6,Th平均丰度分别为5.27×10-6和6.27×10-6,U平均丰度分别为1.16×10-6和0.97×10-6;从Th,U,Pb的质量分数揭示了玄武岩和矿石物源的相似性;Co,Cr,Ni的质量分数除矿石Cr略低外,玄武岩和矿石的Co和Ni均大于上部地壳平均值,提供了成矿物质非上部地壳来源的信息;铜矿石中主要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3442、07Pb/204Pb平均15.620 22、08Pb/204Pb平均38.653 9)与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平均18.805 32、07Pb/204Pb平均15.602 72、08Pb/204Pb平均39.250 8)相似,在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208Pb/204Pb图中,二者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排列,从而在铅同位素示踪上显示了二者具有相同的铅源。由此判定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3类铜矿的成矿物质是源自于该区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68.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获得青藏高原西部Hi-Climb项目剖面北段地壳结构转换波成像。结果显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拉萨地体上地壳向N仰冲,下地壳向N俯冲,而羌塘地块上地壳向S仰冲,下地壳向S俯冲,可能意味着青藏高原西部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具有复杂的拼合过程。结合前人的岩石学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特提斯北洋盆洋壳S向俯冲、距今60~50M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拉萨地块的下地壳向羌塘地块下俯冲,而后印度板块俯冲到羌塘地块下方的地块拼合模式 相似文献
69.
西秦岭早子沟金锑矿床含矿英安斑岩年代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子沟超大型金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部,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古浪堤组板岩和中酸性侵入岩内.因与岩浆岩围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早子沟矿床被认为是岩浆热液矿床.本研究选择早子沟Au1矿体英安斑岩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子沟Au1矿体英安斑岩成岩年代为235.3±3.3 Ma,锆石εHf(t)值为-12.78~-8.76,对应的二阶段模型年龄为1.82~2.07 Ga,表明岩浆可能来源于古元古代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次发现的英安斑岩表明早子沟地区岩浆活动从约250 Ma持续到约235 Ma,矿体与围岩的穿切关系暗示成矿年代不可能早于235.3 Ma.结合前人年代学结果,我们认为早子沟可能形成于约210 Ma,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没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0.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aquaculture specie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genetic linkage maps of S. constricta based on 30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erived from RAD-seq using an F1 full-sib family. The female map contained 204 microsatellites assigned to 22 linkage groups, which covered 1529.5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0.3 cM. The male consisted of 187 microsatellites in 19 linkage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 haploid chromosome number(n(28)19), which spanned 1429.3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8.7 cM. The genome coverage was approximately 83.5% and 81.4%, respectively. An integrated map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markers in parental linkage groups, which had a total length of 1683.8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7.3 cM. The genome coverage of the integrated map was approximately 86.3%. The genetic linkage map would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as well as accelerat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