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623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根据伊吾河流域洪水类型及特点,分析了伊吾河暴雨的水汽来源、环流特征以及暴雨所形成的洪水灾害,并对伊吾河洪水的防御提出了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相似文献   
972.
姬洪亮  包欢 《测绘通报》2006,(3):24-25,53
测距基线是检定测距仪加乘常数的长度标准。利用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检定野外基线的稳定性,并运用Hannoner法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测距基线稳定性的实例解算。  相似文献   
973.
GIS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过整合与融合,形成统一规范、内容完整、可以共享的空间数据库。现实世界中,由于应用目标和所采用技术的不同,不同来源的地理空间数据常常在内容完整性、几何位置、属性信息、语义定义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整合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一致性匹配处理。在全球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建设中,面对大量的地名翻译、数据处理及规范化整理工作,分析不同来源的地名数据存在的图形和属性的差异,提出空间位置和属性相似度相结合的数据一致性匹配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现有的地名数据库与多种数据源中的地名数据之间的规律与联系,进行程序开发,对不同来源的地名属性信息进行自动和交互式匹配翻译处理,减少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地名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4.
网络环境下分区统计地图制图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分区统计地图表达信息的特点,根据其可视化地理统计信息的需要,运用Java Ap-plet技术,设计和开发了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分区统计地图制图子系统。  相似文献   
975.
基于元数据和数据集管理的空间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标准化为前提,实现数据共享及发布为目的,指出传统的基于数据集的共享模式存在着弊端,需要建立基于元数据和数据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同时提出了元数据库设计的思想,这对于解决数据共享中的异地、异构存储是有借鉴意义的,该思想可以在数字山东的数据共享中得以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976.
GPS -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日臻成熟并完善;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但还未成熟,目前是研究热点。GPS—InSAR合成方法是将GPS高时间分辨率和InSAR高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的统一,使两种技术达到互补,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指出了GPS—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并对两种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西安地区开展GPS—InSAR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7.
青藏高原腹地的内陆湖及其湖相沉积物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特征,在高原环境变迁研究中备受中外科学家的关注.2006年8月15日~9月10日,中德联合考察小组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冬给措纳湖一带进行了第四纪冻土、地貌和地质学考察,并对湖岸阶地做了初步的数字高程分析.调查了冬给措纳湖底地形、地貌,采集了湖相沉积物样本.在湖的东岸和西岸发现多年冻土,湖泊西北山谷观察到古冰川活动遗迹.初步推测该湖是由断陷沉降形成.为进一步分析湖区气候和环境变迁,联合小组拟定2007年3月份钻取湖芯.  相似文献   
978.
介绍了在内蒙古古城进行的同层抽水对水位、水温(地热)、气氡、气汞、水氡与水汞影响的观测试验及其结果。结果表明,抽水对井水位影响最大,影响距离可达近1 km;对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对气氡、气汞的影响不明显;水氡与水汞的动态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79.
以黑河出山日平均流量作为对比,利用26个降水站点、11个气温站点和14个潜在蒸发站点2000年日资料,模型设计了6套气象因子空间分布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黑河流域现有观测站点的情况下,利用各种空间插值方法所得结果基本相当,考虑地面高程的三维插值与不考虑地面高程的二维插值结果相差不大,补充距离研究区较远的站点观测资料,模型结果反而变差。最终模型采用基于二维算法的最近距离法(nearest),利用2000年资料校正模型,计算与实测黑河日出山平均流量序列的效率系数为0.6101,平衡误差为0.0808%。以1999年资料验证模型,效率系数和平衡误差分别为0.6270和-2.9824%。模型基于水热连续方程模拟了黑河山区流域水热交换和耦合过程,探讨了流域的水量平衡,分析了水量平衡因子的时空分布,其模拟结果表明,内陆河高寒山区流域主要为浅表产流,高山草甸具有拦蓄降水和水源涵养作用,并反映了高山地区浅表土壤地下厚层冰的聚集过程。各种模型结果与本区野外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也符合当前对寒区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定性认识。  相似文献   
980.
倪超  纪友亮 《中国地质》2006,33(1):193-200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的主控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各层序的不同特点。同时对每个层序内部的沉积特点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层序发育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对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各体系域可能发育的最有利的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