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2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测绘学   458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488篇
地质学   1766篇
海洋学   641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几种地表微波比辐射率变化特征的地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表微波比辐射率观测试验,我们探讨了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微波比辐射率的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前后地表比辐射率的昼夜变化特征.同时,通过比较红外扫描仪和温度计同步测量的地表温度,发现将温度计浅埋土里比半埋土里测量的更为合理,后者测量的地表温度在中午时不合理偏高15~20℃.对于四种地表,草地比辐射率最高(~0.94),其次是裸土地比辐射率(~0.86),然后是沙地比辐射率(~0.82),水面比辐射率最小(~0.4).在微波辐射计观测入射角 > 60°时,土地和沙地比辐射率都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前者更为敏感;草地和水面比辐射率随入射角度变化较小.不同地表比辐射率都呈现出昼夜差异,尤其土地、沙地和水面比辐射率在降雨之后的昼夜差异较为显著,夜里普遍偏高白天0.02~0.04;草地比辐射率昼夜差异较小,基本是白天略微高于晚上.降水后,草地微波比辐射率变化较小,裸土地和沙地比辐射率则显著降低.沙地和草地比辐射率随频率变化较小,裸土地比辐射率在降雨之后随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52.
Crustal deformation shows different patterns at different depths due to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Tectonic levels can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patterns. Nujiang Gorge, with a high riverbed drop, great erosion depth, and strong deformation, has rock exposures at different tectonic levels and thus provides an ideal lab for deformation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Nujiang Gorge from Chawalong to Fugong as the object to identify structural deformation patterns at different depths through field study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At depth, the primary form of deformation is flow deformation, as shown on the outcrops at Maji.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many outcrops within the study region, e.g., the Gaoligong dextral shear zone and Puladi-Songta sinistral shear zone that lie to the south and north of Maji, respectively. Further to the north of Puladi, the dominated deformation pattern is similar fold and dense sub-vertical foliation. In addition, brittle faults, as evidence of shallow deformation, can be seen overprinting on the deeper deformation features all over the region. Based on those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identifies four tectonic levels from depth to the surface: flow deformation,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similar fold, and brittle fault deformation, all of which result from the NEE-SWW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Further evidence from studies on the region′s thermal evolution and regional tectonics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ectonic levels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discrepant uplift or denudation since the Miocene(~21 Ma).  相似文献   
653.
将土体视为固-液两相介质,基于饱和土体有效应力原理,建立饱和土体-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体系相互作用动力模型:在地应力平衡的静力状态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在地震波作用的动力状态下采用Davidenkov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考虑饱和土体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条件,将地震动作用转化为作用在人工边界节点上的动力荷载。模型考察不同地震波时程、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入射角度、孔隙率以及地应力场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相近时引起结构上的变形最大;随着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结构变形增大;随着地震波入射角度的增加结构变形增大,地震波斜入射情况下产生的行波效应使得结构变形最大。(2)土体材料的孔隙水压力是影响地震中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3)将土体材料考虑为单相介质时结构上的变形要比考虑为固-液两相介质时大得多,直接将饱和土体场地中得到的地震波等效荷载施加到单相土介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上,能够得到与完全基于有效应力法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4.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吉平 《地震》2012,32(2):52-6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 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 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 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 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 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 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 小变形性质有关。 另外, 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655.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NET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9例NETP患者的CT表现,运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别比较不同级别、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与病灶大小之间关系。结果:19例共23个病灶,其中功能性NETP4例,非功能NETP 15例。根据WHO分级,G1级7例,G2级10例,G3级2例。CT平扫完全实性病灶6个,囊实性17个,完全囊性为0个,钙化4个,主胰管扩张10个。低级别肿瘤小于3 cm 72.7%(8/11),高级别肿瘤大于3 cm 83.3%(10/1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功能性肿瘤小于3 cm66.7%(4/6),非功能性肿瘤大于3 cm 82.4%(14/17),同样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的最大径有助于不同及功能性、非功能性肿瘤的判断,并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56.
谢瑞  姬昌辉  王永平  葛慧 《湖泊科学》2016,28(3):669-675
湖泊底泥的运动过程产生内源污染,加剧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湖泊底泥在波浪作用下的输沙规律,可为研究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大型波浪水槽,在波浪作用条件下对太湖、龙感湖、巢湖的底泥进行了起动和输沙试验,对多组波浪水文条件下湖泊底泥的输沙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太湖、龙感湖、巢湖底泥在波浪作用下的输沙变化规律.分析整理试验数据,得出输沙率变化公式,为3个湖泊的水质变化成因分析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7.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的运动及周缘断陷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认为,块体内部以零分裂为主,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块体周缘台站延迟时间则明显大于块体中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水平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表明壳幔之间存在耦合,而个别台站在方向上与周围台站存在差异,可能与早期的块体活动有关.SKS横波分裂结果和现今GPS地壳水平运动场解释了鄂尔多斯块体没有旋转运动,在西南缘六盘山一带存在分叉绕流运动,汾渭断陷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上地幔塑性物质沿挤出方向水平运动和沿裂隙向上入侵、横向扩张的综合演化结果.  相似文献   
658.
在应急管理部信息化规划指导下,中国地震局为全面提升地震站网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对全国测震台网和地球物理台网的全过程、一体化实时监控、告警发布、跟踪和运维,建设了地震站网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经过2018、2019两年的建设,平台目前已在京津冀鲁4省区全面落地,并在全国多省区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659.
根据有关规定,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构)筑物均应按安全性评价烈度鉴定结果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但在广大的农村,大量民居是没有纳入管理的。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很大,如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这类建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建设厅及潍坊市市政府于2007年至2008年对诸城市农村民居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对这批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诸城市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地震安全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地震烈度图的对比,发现山东农村民居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660.
电性源时域地空电磁数据小波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飞艇的时间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具有勘探深度大、效率高、空间分辨率高、飞行控制容易等优势.但在低空飞行测量过程中,飞艇飞行高度、航迹、姿态等受风向、大气气流、地形、地面局部温度场变化等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固定在艇囊前端的接收线圈发生运动,切割大地磁场,产生了电磁噪声、运动噪声、基线漂移等,从而影响电磁数据的电阻率成像质量.因此,研究地空电磁信号中多种噪声的去除方法,对数据的反演解释非常重要.由于地空电磁信号中有效信号频带与部分噪声频带相重叠,使用传统滤波或消噪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综合小波去噪法:根据地空电磁信号的特点,采用sym8小波基;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利用小波高尺度近似分量估计基线漂移,以校正电磁数据中的基线;基于小波阈值收缩原理,采用5层小波分解、极小极大阈值配合硬收缩函数的消噪方法,来压制数据中的其余噪声.最后,通过异常环模型的理论响应和实测数据进行算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消噪法对多种噪声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时间域地空电磁数据消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