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测绘学   439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1680篇
海洋学   634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水溶液中六价铬Cr(Ⅵ)在Mg/Al型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s)上的吸附情况.双金属氧化物(LDOs)能通过吸附环境中的阴离子和水分子来恢复重建水滑石结构.实验表明,Mg/Al-LDOs对Cr(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都远大于未焙烧的Mg/Al型水滑石,后者的吸附机制主要是离子-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Mg/Al-LDOs对Cr(Ⅵ)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3h,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Mg/Al-LDOs对Cr(Ⅵ)的平均吸附量大约为64.2mg/g,略低于根据Langmuir方程算出的理论吸附量(74.83mg/g),远小于水滑石的最大阴离子交换容量(301.6mg/g),这主要是环境中的CO2-3离子的竞争吸附引起的.  相似文献   
82.
城市地质是基础地质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是城市地质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中普遍存在基础地质薄弱、灾害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的成因分析、第四系覆盖区地质调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基岩出露区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结构构造分析等问题。基础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础地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成为薄弱环节,是严重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83.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占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捕虏晶发育的环状裂隙、扭折带、矿物成分环带以及捕虏晶与主岩Mg^#值之间的不平衡均暗示它们为玄武质岩浆上升捕获的早期岩浆晶出矿物的堆晶体。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属于碱性系列,为碱性玄武岩,曲家屯玄武岩较乱石山子玄武岩贫硅、镁,富钙、铝,它们均具有原始岩浆的特征;(2)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曲家屯玄武岩轻稀土元素总量更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高;(3)二者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39~0.7045和+1.60~+3.69,反映了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相似文献   
84.
南海北部深水区荔湾凹陷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5.
西藏尼雄矿田日阿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尼雄矿田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中部隆格尔南木林岩浆岩带的北侧.日阿铜矿床位于尼雄矿田的东南端,矿体产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与下拉组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主要矽卡岩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蛇纹石、金云母、绢云母、硅镁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区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次为钙铝榴石;辉石以透辉石为主;金云母明显富镁贫铁,且富含挥发分F;闪石类矿物属钙角闪石系列;绿泥石富镁贫铁.推断成矿流体大致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①干矽卡岩阶段,高温(>450℃)、低pH值、氧化-弱氧化;②湿矽卡岩阶段,温度降低,pH值和氧逸度逐渐升高;③氧化物阶段,温度进一步降低,pH值升高(碱性),氧逸度则呈降低趋势;④石英硫化物阶段,中等温度(200~300℃),高pH值(碱性),低氧逸度;⑤碳酸盐阶段,低温(160~203℃),低pH值,低氧逸度.此外,矿区还存在多金属矿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单元填图方法.研究以多龙矿集区为模型试验区,选择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预测数据,以1:5万区域地质图为参考,进行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预测填图模型试验.首先选择研究区内小范围空白区开展野外填图,建立原始数据集并初步构建岩性单元...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海马谷地区金矿进行调查,在贵州安龙海马谷发现北东向陡倾角断层控制金矿体,其围岩为二叠系茅口组生物灰岩,矿石为硅化灰岩角砾岩。根据本次调查及收集已有勘查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的成矿模式,认为该区北东向陡倾角断层是下一步该区重要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88.
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玲  吕君昌  刘金远  季强 《地质论评》2005,51(6):694-697,i0003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0%,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相似文献   
89.
那陵郭勒河中游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对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对研究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25.7士1)Ma、(213.74±...  相似文献   
90.
苏北盆地油田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二氧化碳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油藏中封存CO2 主要有构造地层储存、束缚气储存、 溶解储存和矿化储存等四种方式,CO2 在油藏中的地质储存容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源储量金字塔理论来进行潜力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油田CO2 封存机理,结合江苏省苏北盆地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对苏北盆地油田进行CO2 封存潜力研究。苏北 盆地油田多为低渗透和含水油藏,在储存CO2 的潜力上,东台坳陷优于盐阜坳陷,次级单元中又以高邮凹陷、金湖凹陷封 存CO2 潜力最大,一系列小型构造单元比较适合于CO2 封存,并有利于后期的保存。在封盖能力上,苏北盆地在垂向上有 明显的两分性,下部上白垩系和古新统盖层相对上部始新统盖层对CO2 封盖性更好。估算得到苏北盆地油田埋存CO2 的理 论储存容量为1.5054×108 t,有效储存容量为0.0828×108 t~0.4421×108 t,表明苏北油田封存CO2 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