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8篇
  免费   2856篇
  国内免费   3671篇
测绘学   1198篇
大气科学   3001篇
地球物理   3758篇
地质学   7505篇
海洋学   1940篇
天文学   797篇
综合类   1398篇
自然地理   1598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895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819篇
  2018年   812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767篇
  2014年   906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926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614篇
  1998年   535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486篇
  1995年   410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5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膨胀土高填方区域形变及其边坡稳定性是膨胀土灾害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安康机场填筑程度高、膨胀土分布范围大等特点导致的潜在地面形变问题,采用基于高程改正的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获取安康机场运营前期地表形变。安康机场飞行区、航站区以及膨胀土边坡稳定影响区3类典型区域形变时序结果表明,安康机场基本稳定,累积形变量较小,区域最大形变量为-21.7 mm,机场内部最大形变量为-15.9 mm,其形变量在民用机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范围之内。进一步结合区域降水与填方层深数据分析发现,现存微小地表形变及其特殊规律为膨胀土填方区工后沉降与膨胀土胀缩性形变的联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92.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方式会造成频散谱在低频端较低的分辨率.非线性信号比较法(NLSC)利用指数函数克服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西北太平洋海陆相互作用强烈,受黑潮和亚洲大陆风尘输入影响显著,是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环境演化关系的理想靶区。本研究基于采自九州-帕劳海脊北部的重力活塞647 cm长的KPR12岩芯,分析了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蛋白石(Opal)以及粒度等指标,初步探讨了近40万年来轨道尺度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埋藏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岩芯的TOC含量平均值为0.214%,呈冰期较高、间冰期较低的旋回特征。岩芯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端元反映了研究区风尘输入大致呈冰期较高的趋势。岩芯的δ13CTOC(-25.24‰~-21.04‰,平均值为-22.59‰)显示有机质以海源为主(约62%),海源有机碳含量趋势与TOC的变化一致。研究区不同时期陆源物质的输入受风尘输送和黑潮的综合控制,黑潮增强可能对该区间冰期陆源有机碳贡献的升高有一定影响。岩芯中TOC与Opal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洋初级生产力可能不是控制该岩芯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深层水通风条件、黑潮和北太平洋中层水的发育以及陆源细颗粒物质输入可能共同影响着本区沉积有机碳的降解与埋藏保存。

  相似文献   
994.
张浩  李雷 《陕西地质》2020,(1):86-90
对钻孔废弃泥浆诱发的环境问题,应针对不同的废弃泥浆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石油钻井废弃泥浆较多的采用固化法处理,亦有采用固液分离后分别对固相、液相进行二次处理;建筑施工废弃泥浆的处理为化学方法或化学加机械方法。对废弃的泥浆应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处理,并使泥浆处理产物可再利用。  相似文献   
995.
在西准噶尔阿舍勒阔尔勒斯地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与下伏黑山头组和上覆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而在黑山头组顶部、姜巴斯套组底部和哈尔加乌组顶部的砂岩样品中,最年轻碎屑锆石组给出的年龄分别为328 Ma(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318 Ma(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和297 Ma(早二叠世阿瑟尔期)。显然,姜巴斯套组的时代不是早石炭世,建议将其归为上石炭统莫老坝组。黑山头组顶部为含海相碎屑岩;莫老坝组只保留了下部退积型充填序列,缺失上部进积型充填序列,是准噶尔残余洋盆于晚石炭世消失并发生构造抬升和剥蚀所致;哈尔加乌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均为近源沉积的产物,各组中最年轻的锆石来自同时代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996.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滞流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盆地沉降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在平面上呈对称性:总体上大气水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渗入,凹陷内部各洼陷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区,凹陷边缘南部斜坡带和北部断阶带以及凹陷内部中央断裂带为越流泄水区。纵向上,局部水动力单元强度及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动力单元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7.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深海浊积岩的浊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发育一套深海浊积岩。本文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出本区浊积岩的7类浊积相及14种亚相,结合其成因分别对各浊积相(亚相)的沉积特征、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描述。此外,垂向上还识别出3种浊积相组合,文中对其沉积序列特征及其所代表的环境意义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资料,探讨了这套浊流沉积的沉积环境,认为它形成于位于消减带和海沟之间的弧前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98.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东帝汶海槽位于澳大利亚板块西北帝汶海与帝汶岛之间,晚中新世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班达岛弧碰撞引发了帝汶岛与帝汶海槽的构造变形,由于弧-陆碰撞过程的复杂性,帝汶海槽的变形时间与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约束帝汶海槽变形时间、探讨其演化过程,依据二维地震数据,对东帝汶海槽的断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钻井与天然地震事件探讨弧-陆碰撞背景下帝汶海槽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中新世(约6 Ma)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碰撞,引发了帝汶岛的隆升与帝汶海槽的沉降,变形持续至晚上新世(约3 Ma),形成现今帝汶海槽形态。现今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已逐渐减小趋于停止,未来二者可能会以一个整体继续向北运动。  相似文献   
1000.
Late Mesozoic Nb-rich basaltic andesites and high-Mg adakit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Hailar-Tamtsag Basin,northeast China,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recycling processes of crustal materials and their role in late Mes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The Late Jurassic Nb-rich basaltic andesites(154 ± 4 Ma) are enriched in large-ion lithophile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slightly depleted in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and have high TiO_2,P_2 O_5,and Nb contents,and(Nb/Th)PM and Nb/U ratios,which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vely depleted 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a derivation from a mantle wedge metasomatized by hydrous melts from subducted oceanic crust.The Early Cretaceous high-Mg adakitic volcanic rocks(129-117 Ma)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Y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contents,and high Sr contents and Sr/Y ratios,similar to those of rock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n eclogitic source.They also have high Rb/Sr, K_2 O/Na_2 O,and Mg#values,and high MgO, Cr, and Ni contents.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sugge st that the adakitic lavas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delaminated lower continental crust,followed by interaction of the resulting melts with mantle material during their ascent Our data,along with available geological,paleomagnetic,and geophysical evidence,lead us to propose that recycling of Paleo-Pacific oceanic crustal materials into the upper mantle due to flat-slab subduction and rollback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likely provided the precondition for lithospheric thinning in northeast China,with consequent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causing recycling of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s and further lithospheric thi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